为人处世哲学_[美]戴尔·卡耐基【完结】(51)

2019-03-10  作者|标签:[美]戴尔·卡耐基

  不错,她安心了一下,不过很不幸地,客户竟然控告她,因为他们觉得 玛丽似乎并不把他们放在心上,与其找她抱怨,不如直接上法庭控告她违约。

  两个星期后,玛丽收到律师的信,终于表示:“当时我觉得事情不太对劲, 应该再打一通电话给他们,解释我的做法,真不知道怎么搞成这样的。”实际上,她是被自己的得意门生给害惨了。

  亚瑟被部属玩弄得更惨,他被泰德捧得飘飘然,泰德有一次阿谀他后, 他得意地向我们自夸:“我是公司的老功臣。”泰德后来说:“他简直得意 得要上天了。”

  正如玛丽的情况一样,当亚瑟需要正确的反应却得不到的时候,麻烦就 来了。不用说,他还自以为得到了别人真正的意见呢!当时亚瑟正在考虑事务所扩展的问题,亚瑟认为如果要合并其他事务所,动作就要快,他为此征 询泰德的意见,泰德的做法,完全和露易丝不同,他常公开反对亚瑟的意见,“当然,态度还是很恭敬的。”泰德说。我们问他为什么老是反对亚瑟呢?

  “简单的道理嘛!这样他才不会觉得我只会唯唯诺诺。”他解释说。 由于年轻人比较了解大众市场的口味和趋势,谨慎的年长主管常会询问年轻的部属的意见,以便维持公司的竞争力。所以,就亚瑟而言,他的做法 完全正确,而另一方面,泰德这么做简直叫人胆战心惊,他如果不知道,可以不必回答,但为了要加深亚瑟对自己的印象,他却不假思索的否定亚瑟说 的话,使得亚瑟到现在还在为后遗症头痛。

  泰德完全否定掉合并其他事务所的提案,他告诉亚瑟说:“这不过是一 时的流行而已,支持不了多久的。”结果让许多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抢了先机。亚瑟的合伙人米菲德后来非常不悦,责备亚瑟白白放过好机会,甚至连 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亚瑟告诉我们说:“我们再起步已太晚了,其他的阵地都早已被攻下来了,我曾问过客户的意见,大好时机已失,根本就没有补救 的余地。”

  奉承话并不可靠 露易丝和泰德能和主管搭上关系,算是很难得的了,大多数的同事都没 有这么好的运气。根据我们的调查,这两家公司 63 位 30 至 50多岁的员工中, 只有 11 人(不到 20%)觉得自己与 50 到 65 岁年龄层的主管,有良好的关系。 正如亚瑟属下一位 33岁的律师说:“不要误会我的意见,我和老板相处融洽, 合作也很愉快,但却不能算是‘朋友’,绝对不是朋友!他并不完全信任我。”

  由于这些公司最注重自动自发,所以这并不碍事,部属甚至觉得这样子与老 板保持一点距离也很不错。露易丝的一位同事说:“我倒宁可这样,一星期能和老板见几次面就够了。”

  关系疏远可使年资较浅的伙伴和中层经理人有工作上的自由,但也使他 们视自己的老板为:一、只是发号施令和分配工作的人;二、升迁的暂时阻碍。(等他退休,我也许就可以接下他的职位。)老板现在很少详细指示或 鼓励他们。玛丽责骂露易丝的同事说:“你已不是初出茅芦的小家伙了,什么都该懂啊!”亚瑟对部属也常常有这种态度,他有一次责备泰德的同事说:“难道一定要我每分钟都盯着你才行?早上一来就要看住你,你才不会出 错?”

  这套逢迎主管的方法,并不是泰德、露易丝和其他更有野心的部属故意 发明的,而是在这个环境下,耳濡目染所体会的生存之道。从 20 多岁起,他们便逐渐领悟其中诀窍,并尽量身体力行,使自己在每个阶段都能得到最大 的利益。他们知道自己很难和年长位高的主管建立什么密切的关系,所以也并不这么妄想。他们明白自己如果痴心妄想,一定会尝到失望的苦果。泰德 听我们提到亚瑟所扮演的“导师”角色,大声嘲讽说:“导师?不要笑掉我的大牙了,他只是个唠叨鬼,把我们当做听众而已。”

  近年来许多人都在研究主管“导师”角色的问题,但实际上,野心大的 部属,往往只利用“导师”做他们的赞助人和开路先锋,以及晋升的阶梯而已。学习“导师”的经验根本只是个可有可无的问题。在“导师”这一方面, 泰德的嘲讽虽然稍嫌过分了些,但却也有部分实情。事实上,许多主管都只是漫无目的地对年轻部属喋喋不休,所谈的不外是一些自怜自艾的怨言,或 是自chuī自擂的牛皮,根本没有任何“教育”的意义。

  既然如此,年轻部属为什么不能利用这种关系,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呢? 既然这关系没有真正的价值,当然该利用它产生另一功用,作为自己晋升的捷径。这些年轻部属私下都承认此点是他们奉承主管,希望和主管保持亲密 关系的动机。从“导师”身上,得不到任何有价值的嘉言或经验,部属索性利用这层关系,让自己在事业上一帆风顺。

  巧妙地操纵年长主管,利用他们成为晋升的阶梯,已发展为商业圈内一 项jīng练的艺术。在其他国家,尤其是日本,这种手段是公开的;而在美国,中层经理人则熟练地运用许多言词,来掩饰自己的企图。他们最常用来开脱 自己的说法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根本不希罕老板的支持。”

  这成为企业界最新的“独立宣言”,也是最佳的障眼烟幕。泰德和露易丝都 常常一边奉承谄媚自己的主管,一边又用这些烟幕来掩饰自己。

  “这是工作上的需要!”他们一定会这么为自己辩白。在每个公司,最 后的主权都在最高管理阶层的手里,不管他们换多少工作,最后一定要找出和主管的相似之道,以利自己的升迁。泰德、露易丝以及大多数人的公司, 尤其是中到大型的公司,主管的年龄多半在五六十岁之间。这个年龄的情感需求,配合着部属火急的升迁欲望,恰巧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很不幸地, 这两者的配合却经常不尽理想,有时甚至十分悲惨。我们很希望能看到主管能与接班人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并能对公司有所贡献,然而这种例子实在是 太稀少了。

  陷入困境的主管

  我们发现,当人们进入五六十岁的阶段后,培育接班人的欲望常会使他 们陷入困境。怎么说呢?由于五六十岁的人有qiáng烈自我表达的欲望,往往会被野心大而态度随和的年轻部属所利用,结果得不偿失。

  光是指责“培育接班人”这种制度,或gān脆不理不睬,是没有用的,因为这种培育后进的欲望是无法遏止的。如果年长主管退缩不前,拒绝指引公 司里的任何年轻部属,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使情况更糟。但很多五六十岁的主管都采取了这种消极的态度,他们现在唯一能发泄自己欲望的途径,是 到各学校去演讲,因为这些听讲的年轻人,不会和他们发生任何关联,更不会成为他们永远的教育负担。但是,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永远不能满足他 们这阶段最迫切的欲望。

  培育最佳接班人一般人总认为五六十岁的人该清心寡欲,这种印象其实是错误的。的确, 有些欲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但有些欲望反而会更qiáng烈。从我们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主管的成就越大,就越想把自己的经验和秘诀传授给年轻一 辈的部属。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51/19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