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世哲学_[美]戴尔·卡耐基【完结】(53)

2019-03-10  作者|标签:[美]戴尔·卡耐基

  不过通常 30 多岁和 40 多岁的部属之间,仍然有很大的差别。事实显示, 五六十岁的主管在这两者当中较喜欢年纪长些,也就是 40 岁这个年龄层的部属建立师生关系,而且这样也较容易成功。为什么呢?有两个原因。第一, 当主管想培育某个部属为接班人时,他们之间的关系会更加亲密,而加在部属身上的责任也就越重,此时,40 多岁的部属较能圆满地应付这种情况。30 岁左右的人说的比做的多,也较 40 岁的人喜欢说服主管相信自己的能力,但他们工作的重心往往在自己身上,如果成功,也是他自己个人的胜利,是用 来向人夸耀的。而 40 多岁的部属却把提拔自己的机会,当作是自己这些年来的努力所获得的肯定,虽然值得骄傲,但仍要更努力才行。一位经理人指出 了这两个年龄层的不同:“年轻(30 多岁)的部属想得到别人喝彩,而年长(40 多岁)的只想好好的gān!” 主管选择年长部属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比较知道感激。在第四部分中,我们了解了许多很有才gān的人,进入 40 岁到 50 岁这个阶段,往往会有疏离 感,因而需要更多的回馈——尤其是赞美——来肯定自己。另外,40 岁这个阶段的部属,和五六十岁的主管之间,常常有一种亲密的联盟关系,只可惜 这种关系很少被好好利用。

  其实只要主管和部属能建立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双方都会得到极大的 收获。而这种关系又建立在双方的需要及对另一方的尊重上,在不拘形式、弹性极大的情况下,才会有最佳的效果。如果硬要把双方以特定的形式连结 起来,不但不会有令人满意的结果,反而会招来怨恨。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处事方法,勉qiáng别人用你的方法行事,事实上是不可能也不必要的。一位 主管说得好:“我现在了解了,如果太挑剔,每一个细节都要过问,是无意义的。每个人有每个人做事的方式,只要最后目的达到了,那一个方式都是 可行的。”

  选择适当年龄层的部属来做接班人,并不表示就此可以与他建立良好的 师生关系,也并非就此会成功,这点我们可以从亚瑟和玛丽的例子中看出来。

  主管必须了解能力好和能力差的部属的区别。我们所举例子中的主管,在这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无法区分才能和“紧张”的差别。 有些人由于紧张而拼命工作,表面上看来这些似乎是好事,但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紧张是由于对四周环境的敌意所引起的。所以主管若不能分辨出 部属究竟是因为很有才能,还是由于紧张才努力工作的话,就会造成严重的 错误。

  举例来说吧,尼尔也是亚瑟法律事务所的一员,当他一个人独力工作时, 万事都很顺利,但只要一想到他的同事,纵使他们不在身边,他也会觉得压力太大而受不了。同事的影响缠着他,折磨、消耗他的jīng力,他不能甩脱他 们的yīn影,他们是可怕的竞争对手,他绝不能让他们超越自己半步。

  对某些人来说,有几个竞争对手反而可以刺激自己,使自己更努力;但 对另一些人来说,自己工作的原动力就已经非常qiáng大了,如果受到其他竞争对手的压力,他们反而不能专心于手头的工作。纵使办公室里没有任何一个 人,对手的yīn影也会时时笼罩在他们心头,不肯放过他们,成为一种折磨,也因而使他们产生无止境的恶意。

  注意“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人

  亚瑟却不了解这点。他注意到尼尔很紧张,但他以为这是才智急欲谋求 发泄的结果。亚瑟也注意到尼尔老是像小孩一样地跑来,要亚瑟不停地称赞他,而不管有没有得到赞美,他又会转移方向,且愤怒地表示:“我才不需 要亚瑟或任何人的意见!一开始我就不该问他的!”

  玛丽的两个部属也有这种不稳定的状况,而她的结论和亚瑟一样。以为 部属是因为工作太努力了,所以才会显得紧张。其实,这些部属之所以会紧张,是由于他们非常恐惧自己在残酷的竞争下落败,所以决定不择手段来防 止这种情况的发生,纵使用投机取巧或毁灭性的手段也在所不惜。

  亚瑟和玛丽不但不了解这点,反而还十分看重这种部属,时常提拔他们, 让他们有许多升迁的机会。而这种人也利用这个机会打击别人,说别人的坏话、进谗言等等。虽然亚瑟和玛丽感觉到他们太不稳定,并没有选择他们做 接班人,但后来膺选的泰德和露易丝,也好不到那里去。

  现在,我们可以提出这章中最重要的问题来:“究竟谁是最佳接班人?” 答案当然不是泰德、露易丝和尼尔这几种人。事实上,表面富有竞争力的人,往往并不是最佳人选,反倒是那些默默努力、赢得敬重的人才最适合。玛丽 和亚瑟的办公室里,至少都有一位以上这样的人,他们常常被忽视,但只要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他们就会胜任愉快。

  亚瑟和玛丽在选择接班人这个问题上,犯的是典型的错误,他们忽略了 沉默苦gān的部属,而选择了和他们较亲近的人。究竟他们看中了泰德和露易丝的哪一点?他们的答案是:泰德和露易丝既聪明又努力,不过这并不是真 正的理由。真正的理由是:这两个部属是天生的jiāo际家,和他们相处十分有趣,而且他们也了解如何在适当的时机奉承他们的主管,甚至为了自己的前 途,不惜信口雌huáng。

  在调查的过程当中,不论公司大小,我们常为公司错选接班人的现象而 惋惜。后来我们逐渐发现,这些主管选择的不是学生,而是心腹;是能相互娱乐的朋友,而非前来学习的接班人。而等他们发现这个事实,往往已经太 迟了!因为这种关系的形成,通常要花上几年的时间,而一旦形成,纵使发现裂痕,也很难再改变。亚瑟就这么形容自己和泰德的关系:“我们是焦不 离孟,孟不离焦啦!”玛丽形容自己与露易丝的关系更是一针见血:“和她相处这么久,我已经在她身上投资不少了。”

  主管应该一开始就弄清楚这种师生关系的本质,以免选错了这种人力投 资的目标,而回头已晚,搞得无法收拾。他们应当了解,使自己很愉快的心腹,往往不是好学生,而奉承他们的人,根本听不进他们的“教诲”,只会 背地里向同事批评主管的愚蠢罢了!不过,很多主管虽然了解这点,还是盲目地听从自己的直觉,让只会阿谀的部属牵着鼻子走。我们认为这是十分不 智的。如果主管需要娱乐,该去电影院;如果要听奉承的话,也不该由替他们工作的部属来说。

  最后,我们又回到接班人问题的症结——接班人离职的问题。主管必须 了解,所有的明星学生都有可能离开,而这对接班人的培育不应有任何影响才对。因为不论对主管自己或对整个世界来说,培育的过程都比结果重要得 多,如果接班人不幸跳槽他去,也该马上寻找下一个接班人,而不该只是痛苦怨恨,觉得被部属遗弃了。一位成功的主管说得好:“我的经验被从前的 部属散布到各方,流传得越来越广。”

  最有趣的是,成功的师生关系下的主管与部属,往往是完全不同的典型, 所以常被视为“奇怪的一对”。而在这种例子里,主管很少称赞部属,部属也不善于jiāo际,只是努力耕耘,不问收获。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53/19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