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口才学_[美]戴尔·卡耐基【完结】(32)

2019-03-10  作者|标签:[美]戴尔·卡耐基

  一个小伙子向一老人问路:"喂,离城还有多远?""500拐杖。""距离应该论里呀,怎能论拐杖呢?"老人答:"论理你得喊我大爷!"

  一位教师给学生讲"灾梨祸枣"一词,首先用望文生义的方式曲解示错:"看来梨枣都有毒,吃了会生灾招祸。"稍有生活常识的学生都会感到此说不合情理,但一时也说不清楚它们确切含义。到了学生急欲求知的时刻,教师再揭开迷底:"这个成语说的是滥刻无用之书,使用来做雕板的梨树枣树都跟着遭殃。"如此一来,学生豁然开朗。

  在讲演或会话中,一个话题往往不会贯串始终,中途转换是司空见惯的事。那么,在何种情况下需要有意转换话题呢?一般说来,有这样几种:会话出现冷场;谈话内容枯竭,会话难以维持;有人失言或出现意外的尴尬局面;产生不同意见,不便争论、不必争论或不想争论;原话题无积极意义,低级趣味,或可能伤及他人;jiāo谈一方对正在谈论的话题不感兴趣,甚至有厌恶情绪;

  在讲演或会话中,如果出现了冷场、尴尬局面,或谈话触及他人隐私、隐痛的时候,卡耐基认为不要再继续谈下去了,要立即转换话题。那么,具体在什么时候转换话题呢?

  其一,在jiāo谈中出现危急状态时,应立即转换话题。转换话题可根据当时的情景、你身边的物什等为话题去转变,但必须得做到"巧"。例如,三国时,一次,曹操与刘备饮酒。

  操以手指刘备,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闻言,立时一惊,手中所持箸,不觉落于地上。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何畏雷乎?"刘备曰:"圣人迅雷风烈之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之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下疑刘备。刘备在惊慌落箸之后,机敏地巧用天气变化,把谁是英雄的话题岔开,转移了曹操的注意力,才化险为夷。

  其二,在jiāo谈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可以以假乱真,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巧妙地改换话题。

  例如,明初,有一知府姓曹,自称曹操后代。一日,他去看戏,正逢演《捉放曹》。扮演曹操的赵生把曹操的jian诈yīn险表演得维妙维肖,曹知府见自己祖先被rǔ,不觉大怒,当即派差役传赵生治罪。

  差役欲带赵生,赵生不明其故,差役告之,赵生即随差役进府。曹知府见赵生昂然而来,拍案喝道:"尔等小民,见本府怎不下跪?"赵生瞪眼回答道:"大胆府官,既知曹丞相前来,怎不降阶而迎?"曹知府气得脸色铁青:"你,你,谁认你是曹丞相?你是唱戏假扮的!"赵生冷笑一声说:"哼,大人既知我是假扮者,又为何当真,欲将我治罪呢?"曹知府只好放了赵生。

  其三,谈话中,提出一个更新鲜有趣的话题,利用好奇心理,就可以把对方的谈话吸引过来,岔开原来的话题。

  如孩子看到火车,常常会问:"妈妈,火车为什么跑得那么快?"这个问题一句半句讲不清楚,你可以说:"是呀,火车跑得可快了!过几天带你去姥姥家,咱们就坐这么快的火车。"孩子多半会高兴地拍着小手,数说起去姥姥家的事。

  利用原来的话题,借助邻近内容隐蔽地转移对方的注意中心,由此及彼,以新换旧,也能自然而又机智地转移话题目的。

  比如,某人滔滔不绝地介绍某次展销会上的羊毛衫款式,而你又不感兴趣,那么,可以抓住他说话的间隙,插上一句:

  "那次我也看了,不是还有各种名牌冰箱吗?"这样,就能把话题引到"冰箱"上去。

  说话罗嗦向来为人们所讨厌,然而,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特殊气氛中,"罗嗦"几句也无防。

  巧妙地运用罗嗦语言,不但能活跃谈话气氛,增qiáng谈话的趣味,而且还可以使你随机应变,接受一些正常语言无法胜任的舌战。

  在一对新人的婚礼上,宾客们指着新娘问新郎:"这位是谁呀,也不介绍介绍?"新郎略思片刻,顺口答道:"她是我丈母娘的大女儿,也是我妈妈的大儿媳妇。"

  两句罗嗦话,说得宾客们哄堂大笑。按常理,像这样的问话,可简练地回答:"她是我妻子。"而新郎却采用罗嗦语言绕了几个圈子,一下子使婚礼的气氛活跃起来。

  当你处在极为窘迫的境地时,不妨罗嗦几句,它可帮你摆脱困境。

  有对青年夫妇,结婚几年还没有孩子,俩人都非常苦恼。

  有一天,他们在路上碰到老同学,说话间,老同学的儿子突然发问:"阿姨,妈妈说要把你的儿子给我作gān弟弟,我什么时候才能见gān弟弟呢?"

  面对小朋友的问话,妻子十分为难,答吧,怎么答?不答吧,又下不了台。这时丈夫灵机一动,答道:"不在今年,就在明年,不在明年,就在后年……"几句罗嗦话,不但帮妻子解了围,而且不使小朋友失望。

  对那些明知故问,以别人取乐者,罗嗦是一种有力的武器。

  有位好事者,经常搜集他人隐私。当他得知邻居小李的妻子比小李大七岁时,便来到小李家,想取乐一番。

  他问小李:"你妻子多大了?"小李知道此人不怀好意,便没好气地答道:"年龄三十,籍贯山西,性别女,她比我大七岁,我比她小七岁,她的年龄减七是我的年龄,我的年龄加七是她的年龄……还有什么需要知道的吗?"罗嗦话像连珠pào一样she出去,使对方没有插话的机会,好事者最后只好悻悻离去。

  要在常人,小李是不会那样回答的。但面对这位好事者,小李不采用罗嗦的回答,对方便会喋喋不休地发问,使自己难以下台。

  生活中,并不是每句话都必须直说的,有时候以暗示代直言,同样可以收到机智应变的效果。

  暗示是人际影响的一种特殊方式,指的是暗示者出于一定的目的,采用一定的方法,含蓄、巧妙地向对方发出某种信息,以此来影响对方的心理,使其不自觉地接受一定的意见、信念,或改变其行动。

  一次,某乡党委为了加qiáng机关gān部管理,在工作考勤等方面作了一系列规定,决定由曾在乡属企业担任过多年负责人,不久前到机关任传达工作的一位老同志负责考勤登记。这位老同志认为这工作容易得罪人,不愿意gān。说自己过去就是因为办事太认真,得罪了不少人,正在吸取"教训"。

  听了他的话,乡党委书记委婉地讲了一个故事:某电影导演,为拍一部片子四处寻找合适的演员。一天,发现了一个合适人选,便通知他准备试镜头。这个人十分高兴,理了发,换了新衣,对镜子左照右照,总感到自己两粒"犬牙"式的牙齿不好看,于是到医院把牙齿拔掉了。后来,他兴致勃勃地去报到,导演见到他,失望地说:"对不起,你身上最珍贵的东西,被你自己当缺陷给毁了,影片已经不需要你了。"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2/8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