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意义上的女qiáng人,大概应该是《水浒传》中的顾大嫂、孙二娘等人。因为所谓“qiáng人”者,出没绿林、闯dàng江湖,专一杀人越货、打家劫舍者也。既如此,则“正宗”的女qiáng人,自然也就非顾、孙二位莫属。
顾大嫂绰号“母大虫”,生得“眉粗眼大,胖面肥腰”,是个“生来不会拈针线,弄棒持枪当女工”的角色。打起架来,“有三十十人近他不得”;发起怒来,“提井栏便打老公头”。打祝家庄时,正是她“掣出两把刀,直奔入房里,把应有妇人,一刀一个,尽都杀了”。不消说,被她杀的,大约都是前述弱女子。
孙二娘绰号“母夜叉”,剪径世家出身,又学得乃父全套本事,便招赘了父亲的徒弟张青为媚,在十字坡大树底下,开一间黑店,专一将那过往客商,麻倒放翻,大卸八块,“将大块好肉,切做huáng牛肉卖;零碎小肉,做馅子包馒头。”这个黑店老板娘,端的心狠手辣:伙计扛不动的行货,她自去扛来;丈夫不忍宰杀的路人,她任由开剥。至于长相,和顾大嫂差不太多,是“辘轴般蠢笨腰肢,棒锤似粗笨手脚”,可怕得很。
总之,这类“正宗”女qiáng人,大体上都是五大三粗,体胖腰圆,眉横杀气,眼露凶光,毫无女性魅力可言。
这样的黑道人物,也许不会太多,更多的是家里的“母老虎”。她们当然不会这样面目可憎,但也相当男性化。一声“河东狮吼”,便可叫老公魂飞魄散,跪倒尘埃。宋代的陈慥号龙丘居士,好宾客,爱美女,又喜欢谈佛。但他的太太柳氏,却似乎没有什么“菩萨心肠”,常常会让这位陈先生胆颤心惊。所以苏东坡作诗讽刺他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河东是柳姓的郡望,狮子吼原本指佛祖音之威严(佛家将释迦牟尼喻为无畏的狮子,故佛陀宝座称作“狮子座”,佛祖法音称作“狮子吼”)。所以“河东狮吼”的意思,便是说柳夫人的一声“娇叱”,在陈先生的耳中便有如“佛祖法音”,威严无比。这可真是“老婆吼一吼,丈夫抖三抖”。
“河东狮吼”的说法,多少还有点讽刺意味,《醒世姻缘传》中的薛素姐,便比孙二娘等人还要可怕。孙二娘只是开剥别人的人皮,对丈夫仍十分恩爱,对丈夫的朋友也颇为义气。这个薛素姐,却专一nüè待丈夫。她一个“搜风巴掌打在狄希陈(薛的丈夫)脸上,外边的人都道是天上打了一个霹雳,都仰着脸看天”。这样的“女qiáng人”哪个受得了。
除了山寨里的“母夜叉”和家里的“母老虎”外,还有一种街面上的“泼妇”,也十分了得。我曾亲见一位泼妇的“骂街”,是一手拿菜刀,一手拿砧板,一边骂,一边砍,一边垛脚,有时还要跳起来。尽管围观男女甚多,但并无一人敢近。这样的女人,当然可以肯定也是不会有什么女性魅力的。母夜叉、母老虎、骂街泼妇,大约就是所谓“女qiáng人”的几种类型。因此我认为,当代舆论界把那些有能力、有气魄、有主见、有作为、有事业心、有责任感、有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的新女性称之为“女qiáng人”,实在是甚为不妥的。
首先,它带有明显的性别偏见和歧视女性的色彩,否则就该有与之相对应的“男qiáng人”的说法。然而,尽管男人中不乏平庸、胆小、无能的窝囊废,但能gān、勇敢、刚qiáng的男人决不会被称为“男qiáng人”。这无非因为在传统观念看来,男人原本是该“qiáng”,而女人原本是该“弱”的。所以,男人qiáng是正常现象,不必特别说明他是“男qiáng人”,只要说他是“男人”即可;而女人qiáng则不正常,必须特别地加以qiáng调。这显然是男性中心论的观念在作怪。只因为这种观念太根深蒂固,人们便不以为怪了。
其次,它会造成一种误解,以为妇女的解放,男女的平等,就是要把女人也变成男人(或曰“qiáng人”),或者不该再具有女性的魅力,比如像顾大嫂、孙二娘那样眉粗眼大,胖面肥腰,或者眉横杀气,眼露凶光,似乎非如此不足以逞其qiáng。结果,“女qiáng人”便变成了“女怪物”的同义语。这其实同样是对女性的一种歧视,不应该成为现代人的观念。
第三,它还会造成一种误解,以为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力量的增qiáng,乃是一件既不现实,又很可怕的事。因为它们只能造就一批“母老虎”、“母夜叉”,不是杀人如麻,便是蛮横霸道。这样的女人,试问有几个男人敢爱,又有几个女人学得来?男人不喜欢,女人学不来,当然最多也就只能是一种“传奇”,绝对成不了“气候”。这就在实际上否定了妇女的解放。
因此,许多被舆论界封为“女qiáng人”的新女性,都并不喜欢甚至拒绝受这顶“桂冠”。事实上,所谓女qiáng人,乃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特殊现象,决不应该成为新时代女性的模式。关于这一点,我们以后还要再讲到。
《中国的男人和女人》(易中天)——女人之(三)yín毒妇与贞烈女
以上三类女人,一类是只有母性的,一类是近乎无性的,一类又是相当男性的。那么,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有没有真正具有女性特征,在男人面前实实在在像个女人的人呢?
有。但可惜,她们往往被说成是“yín妇”。
《水浒传》里就有好几个这样的“yín妇”,比如大名鼎鼎的潘金莲就是。顺便说一句,在《水浒传》中,除扈三娘既艺高貌美又忠义双全,是个特例外,其余多少能展现一些女性风韵的,差不多都是“yín妇”。比如宋江的外室阎婆惜,杨雄的老婆潘巧云,卢俊义的妻子贾氏等。至于李师师原本是jì女,白秀英原本是粉头,玉兰原本是卖唱的,自然都不在话下。
这些女人大约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
一是“美”。这些女人,大都年青貌美,风姿绰约。比如潘金莲,便是“眉似初chūn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纤腰袅娜,拘束的燕懒莺慵;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其他几位,也大体如此,不但美丽可人,而且风骚诱人。所以西门庆一见潘金莲,便“先自苏了半边”;来杨雄家做法事的那些和尚,一见到潘巧云,“都七颠八倒起来”;道君皇帝甚至不顾“至尊体面”,钻地道来会李师师;就连那“于女色上不十分要紧”的宋江,见了李师师,也写出了“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chūn色”之类的“风话”,可见其魅力之大。
二是“yín”。潘金莲是“为头的爱偷汉子”,后来果然与西门庆勾搭成jian。开始的时候,西门庆还只是探头探及,怕碰钉子。谁知道潘金莲比他还要积极主动,竟笑将起来说:“官人休要罗唣!你真个人勾搭我?”当然立马变成gān柴烈火。此外,阎婆惜与张文远通jian,潘巧云与裴如海通jian,贾氏与李固通jian,差不多也都是“被摄了魂魄的一般”毫无节制。至于白秀英、李师师等,原本是粉头jì女,自然“人尽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