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我在《论语》中读出的孔子。他有血有肉,真情实感,不掩饰,不做作,有时还憨态可掬。我喜欢这样的孔子,不喜欢后来被圣化的孔子。
真实的孔子很孤独。据《论语·宪问》,孔子曾经对子贡说:没有人理解我呀(莫我知也夫)!子贡问:怎么就没人理解先生呢(何为其莫知子也)?孔子说,不抱怨老天,不怪罪别人(不怨天,不尤人),点点滴滴从下面学起,争取达到最高境界(下学而上达)。理解我的,只有老天爷吧(知我者其天乎)!
这段话不好理解。比如“下学而上达”,就各种解释都有。可是谁也不敢说自己的解释就合于孔子本意,我的翻译也一样。“不怨天,不尤人”的本意倒是清楚,但孔子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就不清楚了。一种解释是:子贡问孔子,怎么就没有人理解先生呢?孔子回答说,因为我“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这是只有老天爷才能理解的。另一种解释是:孔子并不正面回答子贡的问题,只是说,尽管没有人理解我,我还是“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能理解的,只有老天爷吧!第一种解释是“回答”,第二种解释是“回应”。到底是哪一种,就不清楚了。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孔子认为没有人理解他。
实际情况,也大约如此。很多人都不理解孔子,包括他的学生。据《论语·述而》,孔子曾经对他的学生说:你们以为我有什么隐瞒的吗(二三子以我为隐乎)?我没有什么隐瞒的呀(吾无隐乎尔)!我没有一件事情是要瞒着你们,不告诉你们,不让你们知道的(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这就是我,孔丘(是丘也)!
孔子这话是什么时候说的,对谁说的,为什么要说,都不清楚。怎么理解,也众说纷纭。但我读来读去,总觉得里面有文章。我甚至怀疑,是不是有学生表示出对先生的不满,而且这不满还很qiáng烈,孔子才会出来发表这个声明。这可是没有证据的事,姑且存疑吧!但如果当真被学生怀疑,那是很伤心的事情。
不过更让孔子伤心的,恐怕还是他的理想不能实现,主张不能实行。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临终前对子贡说:天下失去正道和正义,已经太久了(天下无道久矣)。没有人能够继承我的思想,完成我未竟之事业(莫能宗予)。这话子贡听了,可能不以为然。怎么没有人?我们这些学生,不都是接班人吗?但我以为,孔子说的是真心话,也是实话。他的理想,恐怕直到现在也实现不了。后世尊奉的,都是走了样、变了味的孔子。这可是他老人家左右不了也奈何不得的事。
或许,这就是孔子了。他是文化巨匠,是失意官员,是模范教师,是孤独长者,是性情中人,还是众矢之的。自从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和儒家学派,他和他的学说、学派,就成了后世必须面对的对象,无法回避的话题,谁都绕不过去。墨家、道家、法家,群起而攻之;儒家自己,则一面继承维护,一面修正发展。但无论是继承和发展,还是反对和修正,其立场、观点和方法,也各不相同。墨家、道家、法家之间,包括儒家内部不同派别之间,也要各抒己见,相互批判。由此,便引发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这就是本书要说的事情──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间很长,问题很多,情况很复杂。但简要一点,也可以概括为三场大辩论,或者“三大战役”。第一场是儒墨之争,争论的焦点是“仁爱还是兼爱”;第二场是儒道之争,争论的焦点是“有为还是无为”;第三场是儒法之争,争论的焦点是“德治还是法治”。在后面的章节里,我们就为大家一一道来。
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作者:易中天 出版:上海文艺出版社
==================================
ABC Amber CHM Converter 7.27
Trial version
==================================
【内容简介】
本书是央视10频道百家讲坛播出的易中天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节目的原稿,书稿比讲坛节目内容更丰富,有许多电视节目里是没有的jīng彩论述。
和以往不同的是,对正在“百家讲坛”热播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来说,“是先有书,后有电视节目。因为讲诸子百家不容易,学理性太qiáng,所以要写完了再有信心去讲。”易中天说。易中天以儒家为线索贯穿《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我这里并没有尊孔之意,更没想过要独尊儒术,这本书最后的结论反而是要反对‘独尊一家’。”无论是书还是电视节目,易中天坦率地表示:“《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更学院一点,与《品三国》相比,趣味性上有距离。”不过,易中天认为在“百家讲坛”热播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收视率还是非常稳定的,和《品三国》不相上下。(文本来源:新làng读书)
第一部分 实话孔子
卷首语
一 夫子何人(1)
一 夫子何人(2)
一 夫子何人(3)
一 夫子何人(4)
二 学而优则仕(1)
二 学而优则仕(2)
二 学而优则仕(3)
二 学而优则仕(4)
二 学而优则仕(5)
三 君子固穷(1)
三 君子固穷(2)
三 君子固穷(3)
三 君子固穷(4)
四 头号教书匠(1)
四 头号教书匠(2)
四 头号教书匠(3)
四 头号教书匠(4)
五 谁是好学生(1)
五 谁是好学生(2)
五 谁是好学生(3)
五 谁是好学生(4)
六 伤心事与玩笑话(1)
六 伤心事与玩笑话(2)
六 伤心事与玩笑话(3)
六 伤心事与玩笑话(4)
第二部分 儒墨之争
一 儒与侠(1)
一 儒与侠(2)
一 儒与侠(3)
一 儒与侠(4)
一 儒与侠(5)
二 孔子的药方(1)
二 孔子的药方(2)
二 孔子的药方(3)
二 孔子的药方(4)
二 孔子的药方(5)
三 墨子的药方(1)
三 墨子的药方(2)
三 墨子的药方(3)
三 墨子的药方(4)
三 墨子的药方(5)
四 两位侠士(1)
四 两位侠士(2)
四 两位侠士(3)
四 两位侠士(4)
四 两位侠士(5)
五 三大分歧(1)
五 三大分歧(2)
五 三大分歧(3)
五 三大分歧(4)
五 三大分歧(5)
六 儒墨再评价(1)
六 儒墨再评价(2)
六 儒墨再评价(3)
六 儒墨再评价(4)
六 儒墨再评价(5)
第三部分 儒道之争
一 隐士哲学家(1)
一 隐士哲学家(2)
一 隐士哲学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