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品三国_易中天【完结】(135)

2019-03-10  作者|标签:易中天

  记者:但是为什么一定要这样说呢?打个比方如果我是厦门大学的校长,我会高兴听到易老师这样说?

  易中天:我得说实话啊。

  记者:那他们为什么选择易中天。谁会选择一个人来养老呢?

  易中天:因为我来的时候还年富力qiáng,我至少可以服务十几年。

  记者:那你并不隐瞒你的目的啊。

  易中天:我不隐瞒,不隐瞒。

  易中天:我觉得这是个很实实在在的事情,人就是人嘛。他不能不考虑自己的生命问题,考虑生命问题就不崇高吗?那如果考虑生命问题不崇高那我宁愿不崇高。

  (易中天讲课现场)

  易中天:中国人在文化上是有一种恋母情结的,我们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歌颂母亲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一直唱到现在世上只有妈妈好,没有唱世上只有爸爸好的。

  记者:但是也有评论认为,易老师的红,你的火爆,只是恰好迎合了社会上一种浮躁的心态。

  易中天:我肯定是恰好迎合了社会的某种心态,或者说某种需求。至于是哪一种心态和哪一种需求,让评论家去说三道四,让研究者们去得出结论吧。

  记者:那你介意学术超男这样的称呼吗?或者电视明星?

  易中天:这个不是我能介意,或者不介意的,我介意和不介意的结果是一样的,我何必要介意呢。比方说今天说厦门要刮台风了,我介意吗?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我介意吗?我肯定不介意。但是你问我说喜欢吗?我不喜欢。

  解说:尽管不喜欢,但多种多样关于他的称谓还是纷至沓来,易中天这三个字在很多人眼中也有了商业炒作的价值。

  记者:你会参与商业的炒作吗?

  易中天:什么叫商业的炒作?请问什么叫商业的炒作?我再来回答我参与不参与。

  记者:比方说易老师的包装,比方说你的书的销售量,或者你拿到的稿酬。通过另外的形式来对你进行包装。

  易中天:其实把话说透,说到底,但凡要面世的东西,都会有包装,不包装你不能面世,就像人要穿衣服一样,对不对。你好歹得穿件什么衣服,你才能见人嘛。

  解说:从一年前不为观众知晓到今天成为明星,易中天本人也像他讲的历史一样,让人们从里面品出了不太一样的味道。

  记者:包括你讲三国的时候,你讲过,你是从人性的角度去研究,这个跟以往的说法很不相同。

  易中天:是因为我想清楚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百家讲坛》的观众他为什么要听你讲历史。他又不是历史系的学生,他又不准备考试,他gān吗要听?他听什么来了?我认为我们观众读者对历史的关注就是对人的关注。对人的关注就是对人性的关注。我们人文学科的终极目标就是让每一个人都活得像个人,感到幸福。问题在哪里,在人性。

  记者:但是我们经常讲的一句话叫以史为鉴。

  易中天:让谁以史为鉴,如果是给统治者做借鉴,那就是资治通鉴,如果是给我们的人民群众,给我们的每个公民,也做一面镜子的话,那么他在镜子里面看到的应该就是人性。

  记者:那你怎么给自己定位呢?你是一个传播者还是一个研究者,还是一个什么?

  易中天:最怕这种问题。

  记者:都有?

  易中天:我是一个大萝卜,一个学术萝卜,萝卜有三个特点,第一是草根,第二是健康,第三个是怎么吃都行,你可以生吃,可以熟吃,可以荤吃,可以素吃。而我追求的正是这样的一个目标,老少皆宜,雅俗共赏,学术品位,大众口味。

  解说:59岁的易中天已经接近退休年龄,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人们开始关心他下一步的选择。

  记者:你会选择上电视呢?还是选择到大学或者某一个课堂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

  易中天:退休就是退休。我的学校里面的教学生涯我绝对可以终止。但是我不反对别的退休的教师继续在别的学校去演讲,去上课。

  记者:如果问一句为什么呢?

  易中天:没有为什么。

  记者:为什么不呢?

  易中天:为什么要呢?

  易中天:想清楚了为什么要,就能回答为什么不。

  记者:你想清楚了吗?

  易中天:我当然想清楚了。

  记者:但是你不愿意把答案告诉我们。

  易中天:私下里再说。

  易中天与小崔说事(上)

  两个智慧男人的对话。

  崔:“都是男人,都可以有名。”

  易:“你有名,你有名。”

  崔:“都有名,这您别客气。”

  一个大众关心的话题。

  崔:“您的历史观是怎么形成的呢?”

  易:“我的历史观是……琢磨出来的。”

  众人迷惑而又见仁见智的问题。

  崔:“喜欢历史有什么用?”

  应栏目邀请,央视名嘴主持人崔永元走进《百家讲坛》,聊聊易中天和《百家讲坛》的故事。敬请关注《易中天与小崔说事》(上)

  * 2006年,关于易中天的话题此起彼伏,赞扬、置疑、争议一直追随着易中天。他充满活力的话语表达和思维方式,开创了一种独特的讲史风格,形成了“易中天现象”。他的五十五万册的图书首印,更是创下了出版界的神话。2007年,《易中天品三国》第四部即将与观众见面,为此《易中天品三国》也将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可是,关于易中天的话题仍然热度不减。

  主持人:各位朋友好,欢迎收看《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是一个特别受欢迎的节目,但是它有一个问题,就是它没有固定的主持人,所以台里觉得这么好的一个节目应该有一个固定的主持人。我可以告诉大家,固定的主持人出现了!——在固定的主持人出现之前,今天崔永元会客串一下《百家讲坛》的主持人。《百家讲坛》造就了很多学术明星,它同时也是我们老百姓的朋友,有我们喜欢的专家、学者、教授。今天,我要采访的这位大家可能比较陌生——易中天教授,让我们热烈的掌声欢迎他。拥抱一下。

  易中天:啊,拥抱。好像我吃亏了,你个儿高。

  主持人:请坐请坐。

  易:我坐哪边?

  主持人:坐这儿。

  易:哎呀,不好意思,我可能来晚了一点,因为我突然想起来我这本书忘了带出来,我去拿书去了。

  主持人:您排队买书去了?

  易:不,你看什么书。

  主持人:《不过如此》,这好像是我写的。

  易:对对对,你写的,我今天也当一回“粉丝”,给我签个名。

  主持人:这个不能签,这个是盗版的。

  易:啊?

  主持人:盗版的非常多。您接触过多少主持人了现在?

  易:哎呀,中央台吗?

  主持人:都算上,地球上的都算上。

  易:二三十吧。

  主持人:二三十个了。您觉得我在当中算什么样子的?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35/14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