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品三国_易中天【完结】(138)

2019-03-10  作者|标签:易中天

  易:其实你如果是这种担忧呢,我只好回答学历史没有用,因为一旦认为学历史是有用的,就会持一种实用主义去对待历史,这恰恰是对历史最大的损害。

  主持人:实用也好啊,实用也实用在历史上,不是厚黑上。

  易:不,它很害人,它对历史的损害太大了,这种实用主义地学历史,他会做出比方说影she史学啊,牵qiáng附会地所谓以古鉴今啊,拿现在的事情去对号入座啊,非常糟糕。其实我觉得人他不可能完全对历史没有兴趣,你女儿喜欢听故事吗?

  主持人:喜欢。

  易:你接触过不喜欢听故事的孩子吗?

  主持人:没有,都喜欢《狮子王》。

  易:他只要喜欢听故事,就有热爱历史的可能,因为历史就是故事,故事不是那个意思啊,“故”者过去也,“事”者事件也,故事就是过去的事件,不要小看“故事”这两个字,故事里面有大道理,小故事里面有大道理。

  主持人:这也是您为什么《品三国》选择了讲故事的方式。

  易:对,必须从讲故事开始,以故事说历史,以历史说人物,以人物说人性,以人性说文化。

  主持人:故事会不会离历史史实更远?

  易:历史史实本身就是故事,我已经解释过故事就是过去的事情,就叫做故事。

  主持人:但是故事是艺术创作,总会有一些添加剂。

  易:不不,我们去读《史记》,《史记》也是写得绘声绘色的,连语气词都有,连动作都有。你不能去置疑司马迁,你见过吗?鸿门宴上面樊哙怎么吃肉怎么喝酒,你司马迁见过吗?你没有见过你怎么能这样写?你不能这样置疑。

  主持人:我们让大家说说话吧。

  易:行,省得我们老讲故事。

  主持人:可能大家觉得枯燥,我觉得很想听听大家说学历史有什么用,感兴趣吗?感兴趣就举手示意我,好。

  观众:我觉得历史呢,应该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文学作品呢,经典的文学作品应该是优秀的文化的传承。我的问题就是,易中天老师的《品三国》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和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相比较,我觉得真实历史对大众的教育作用和文学作品对大众的影响力相比较来说,我好像觉得文学作品的影响力比真实历史对大众的教育作用要大,对这种社会现象易老师怎么看?

  主持人:您先给我讲一讲什么叫教育作用,比如说我们看完《三国演义》会有什么样的教育作用。

  观众:因为我的朋友里头,虽然他们非常喜欢听易老师的《品三国》,他们听了《品三国》以后他们说的一句话,原来三国是这个样子的。

  主持人:我能理解成这句话是失望吗?

  观众:不是,他是觉得真实的历史原来是这个样子,和我们知道的历史是不一样的。

  主持人:眼界大开。

  观众:对,但是就是所有搞商业的朋友他们有个“三国小组”,他们不是研究《品三国》,他是研究《三国演义》怎么让公司赚钱;文艺界的朋友仍然演那个曹操,仍然是个jian雄他不是枭雄;大多数的朋友知道的《三国演义》的故事,仍然比知道《品三国》的真实的历史还要说得绘声绘色。所以我觉得,这种现象应该怎么去看?另外我也希望就是说,今天的历史学家能不能够尽可能地把你们的第二历史尽可能地接近第一历史,告诉我们的后一代,使我们更好地能够走上一个更加健康发展的道路。我的问题完了。

  主持人:谢谢,谢谢。我觉得他的核心问题很简单,就是说尽管你的《品三国》提出了很多新鲜的观点和角度,其实大家津津乐道的还是《三国演义》。

  易:是。

  主持人:而且我觉得这个老先生说得也一语中的,他说其实这些喜欢历史的人,实际上是很实用的,是让公司赚钱,让影视剧好看,对吧?非常简单,就是我问的那个问题,学历史有什么用?比如说我们不看《三国演义》,只读《三国志》,而且像你这样去品它,有什么用?如果真的有用的话,就应该让更多的人感到它的作用。

  易:你如果一定要说有用,它对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用,各取所需,比方说开公司的,他就是想琢磨着怎么赚钱。

  主持人:这也行是吧?

  易:那当然也行,比方说行军打仗的他琢磨着怎么打仗,当时清兵入关的时候,清军的高级将领、高级gān部人手一册《三国演义》,拿着我们罗贯中先生写的《三国演义》来打罗贯中先生的同胞。

  主持人:这个有趣,他们为什么不是人手一本《三国志》呢?

  易:因为《三国演义》好看。

  主持人:在那个时候就是这样?

  易:它当然好看,那比《三国志》好看得多,我们缺少的就是一本像《三国志》这么接近真实又像《三国演义》这么好看的三国书。

  主持人:我能不能理解成其实您在《百家讲坛》的这些讲课也好,演讲也好,就是在朝这个方向做尝试,告诉大家更接近历史的一些作品其实没有那么枯燥,也很好看。

  易:有这个,对,也能够把它变得好看。历史本来就是生动活泼的,历史本来就不是僵尸,就不是木乃伊,为什么一定要把它泡在福尔马林里面呢?为什么不能让它鲜活起来呢?

  主持人:还有哪位朋友?这位朋友。

  观众:我想问一下,如果对于现在社会来讲,学习传统的历史更有用,还是学习现代科技或者经济管理更有用?谢谢。

  主持人:就是你的jīng力不够,只能学一样,是吧?好问题。

  易:好问题,一个真正成就大事业的人他一定是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的非常好的人,只有单学科的知识不行的。

  观众:但是学术界现在有一种风就是传统文化无用论,你对这个看法是什么呢?

  主持人:这就是我说的那个实用。

  易:我只有四个字的回答——无用之用,如果读过《老子》就知道,大用无用。

  主持人:如果你学一个知识你觉得没用,那就说明它用处大极了!蒙谁呢这个?老子就开始蒙人。

  易:一个学科或者一个东西、一种jīng神文明,它如果是百无一用,它又不可或缺。就是必须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一个是百无一用,什么用都没有,比方说艺术,艺术是最没有用的东西,艺术有什么用?不能吃不能喝,是吧,柏拉图早就说了,画的鞋子不能穿,画的苹果不能吃,诗人绘声绘色地描写骑术自己不会骑马,你看金庸写了降龙十八掌、九yīn白骨爪,他一招都不会,一巴掌就能把他打倒,没有用,百无一用;但是不可或缺,它从来不能缺少,任何民族都有艺术,没有哪个民族是没有艺术的,很多民族没有宗教,没有科学,没有文字,没有政治,没有法律,没有军队,没有监狱,都有艺术,必有大用!

  观众:我想听听历史跟管理有什么更大的联系?

  主持人:这是很多人的想法,就是要有用,他想听听历史和管理的想法我觉得这不是个坏的想法,就是希望实用,所以很多讲座更受欢迎。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38/14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