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件奇怪的事情,就是奉关羽为财神爷,你看现在我们很多民营企业、个体户家里供的谁呢?供的关羽。这关羽他是一个将军,你说他是战神嘛这说得过去,他怎么是财神呢?这当然有原因,我们以后再说。但是我觉得如果关羽可以变成财神,那他也可以变成爱神,供奉在婚姻介绍所,为什么呢?据《三国志》裴松之注引《蜀记》,关羽曾经爱上了一个女人,这个故事在《华阳国志》这本书里面也有记载,这个女人是吕布手下的一个人的妻子。当时曹操要打吕布,关羽就跟曹操去讲价,说把吕布灭了以后,那个女人你要让她嫁给我,曹操说可以啊。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不是关羽对曹操不太放心,怕曹操忘了,老去提醒曹操,打仗之前他又去提醒曹操,曹操一想,呃,什么样的女人能让关羽如此动心呢?我看看去。这一看完蛋了,曹操看上了,近水楼台先得月,他先弄到手,弄得关羽非常郁闷。曹操这个事情做得确实是不地道,你怎么能这样做事情呢?
* 通过易中天先生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三国历史,每个人也都会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点评三国人物。《三国演义》中对英雄人物的刻画淋漓尽致,民间传说中对他们的英武更是津津乐道。那么,面对历史、文学和民间这三种形象,在今后品读三国历史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
第一个我们还是要弄清楚历史形象,对于三国来说,我们要读的是这样一本书,就是陈寿的《三国志》,陈寿是四川南充人,在西晋统一中国之后五年他就完成了他的这部不朽的史学著作《三国志》。陈寿是一个治学很严谨的人,因此它虽然收集到了很多材料,他都对这些材料进行了甄别,但凡他认为不可靠,或者存疑,或者靠不住的,他一般地说是不会写进他这本《三国志》的。因此也造成了一个问题,就是《三国志》非常的简略,所以过了一百三十年,有一个山西闻喜人叫做裴松之的为陈寿的《三国志》做了注。而裴松之的这个注和一般人做的注是不一样,一般人做注是做一些名词解释,或者标一下这个地名是在哪里,这一年是怎么样;裴松之不是这样,裴松之把他所能看到的史料,包括陈寿看过不用的,也包括陈寿没有看到的,他把它收集起来,注在陈寿的原文后面,这就大大地丰富了三国的史料。而且裴松之在引用这些材料的时候他也进行甄别,他觉得可靠的他就注上去,他觉得靠不住的他也注,但是发表他的观点,说这一条恐怕靠不住,理由是什么。如果有很多材料,这些材料是矛盾的,裴松之又得不出结论来,他怎么办呢?存而不论,就是把这些不相同的材料他并列地注在后面,让读者自己来思考。这是一种非常值得学习的治学方式。
第二我们就是要来看文学形象,文学形象虽然不等于历史形象,但是文学形象也是有价值的。比方说《三国演义》,就在后世被视为兵书,视为军事和政治的教科书。清人入关之前曾经把《三国演义》翻译成满文,jiāo给他们的亲贵大臣们阅读,以便学习怎么样用《三国演义》jiāo给我们的办法来对付明王朝。还有这么一个故事,说有一个满洲将军认识了一个汉人,jiāo为朋友,关系很好了以后他把这个朋友jiāo来说:你虽然是个汉人,但是我觉得你也是个好人,来来来,你到我房间里面来,我给你看个内部文件,机密的哦。打开一看,《三国演义》。确实《三国演义》后面有很多人效仿,钱锺书先生就谈到这个空城计的问题,有谁谁谁谁都学来使空城计,因为钱锺书认为空城计这个计策是“不欺售欺”的典型,什么叫做“不欺售欺”呢?就是用不欺骗来推销欺骗,就是我明明白白告诉你,我这里只有琴童人两个,我是既无埋伏又无兵,你来嘛,我越说真话他越不相信,所以叫做“不欺售欺”。毛宗岗父子在批《三国演义》的时候也谈到这个问题,毛宗岗父子说,只有小心谨慎的人才不敢做大胆的事,也只有小心谨慎的人才敢做大胆的事,因为人们都记住了他平时的小心谨慎,他偶然大胆一回谁都不相信,所以他能成功,他是一种心理战。它是有道理的,也是给我们有启发的。但是钱先生的文章里面引用了魏禧的话,魏禧说这个所谓诸葛亮的空城计也得看情况,不是可以乱用的,他也就是碰上了个司马懿是个知识分子,是个读书人,这知识分子、读书人最大的问题他就是想问题复杂,有时候书读多了也是不好,老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他老在那琢磨它怎么回事啊,他说,如果碰上一伙qiáng盗,一伙毛贼,一伙山大王,还想那么多?老子进去再说,管他娘的,进去怎么样呢,诸葛亮抓走了。所以即便是文学形象或者是民间形象,我们来琢磨它、研究它也是很有意义的。
那么我们要怎样来琢磨和研究这三种形象呢?钱穆先生说,读历史有两种意见,一种是站在古人的立场上看历史,这个叫做“历史意见”;第二种是站在今人的立场上去看历史,这个叫做“时代意见”;那我个人认为还有一种看法,就是站在个人的立场上去看历史,这个叫做“个人意见”。所以,对于历史来说它有三种形象: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它也会有三种意见:历史意见、时代意见、个人意见。三种意见,三种形象,我们把它结合起来就是我们的品读三国。我们品读三国,就是想把观众们带回那样一个英雄辈出、波澜壮阔的历史。
这又使我们想起了苏东坡的词:“大江东去,làng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我们也想起宋人张升的词:“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其实“尽入渔樵闲话”的又何止是六朝兴废事呢?那是可以包括一切历史的,正所谓“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在今后的节目里,我将和观众朋友们一起笑谈三分,品读三国。那么,从哪儿说起呢?我想,还是从那个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最复杂,分歧最多,争论最大的人物说起吧,就让他引领我们走进那个原本就很复杂,而又波澜壮阔的历史吧!请看下集——真假曹操。
第二讲 真假曹操
他曾经叱咤风云,他死后骂名最多。在演义中,为什么他是白脸的jian臣?在历史的记载中,为什么他的所作所为自相矛盾?他是jian贼,是jian雄,还是英雄?众多说法不一的形象中,哪一个是真实的曹操?《易中天品三国之真假曹操》将为您讲述。
在上一集中,易中天先生认为,任何历史人物都有三种形象:历史形象、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而三国中,形象最复杂、分歧最多的当属曹操。从北宋的时候,人们谈起曹操,就非常痛恨。到了《三国演义》里面,曹操更是被看作是一个谋权篡位的jian臣。那么,历史上的曹操究竟是一个什么形象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用当代视角回顾三国史料,他心目中的曹操究竟是什么形象呢?
易中天:
今天我们讲曹操,讲三国是不可能不讲曹操的,所谓三国就是魏蜀吴嘛,而魏的开国皇帝实际上是曹操。当然曹操在位的时候没有称帝,是他死了以后他儿子曹丕才称帝,追认他为魏武帝,但可以肯定曹操是魏的实际上的开创者。曹操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名声不太好,客气的说法叫jian雄,不客气的说法叫jian贼,但是鲁迅先生说,曹操其实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然不是曹操一党,但非常佩服他。鲁迅先生可以说是近代以来第一个为曹操翻案的人,这样一来对曹操就有了三种评价——英雄、jian雄、jian贼,那么哪一个评价是准确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