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品三国_易中天【完结】(63)

2019-03-10  作者|标签:易中天

  根据《三国志·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当天晚上周瑜和孙权还有一次谈话。这一次是周瑜自己一个人去见孙权,周瑜说:我那些可尊敬的同事只看到曹操来信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他们就闻风丧胆了,他们没有认真地考虑一下,曹操这封信上说的八十万这个数字是准确呢还是不准确呢,现在周瑜就为主公算一笔明细账:曹操从北方带来多少人呢?充其量十五六万,曹操从刘表那里,具体说就是从刘琮那里了,接收了荆州的投降军有多少呢?充其量七、八万,加起来也就是二十多万,而这二十多万人一部分是曹操从北方带来的疲劳不堪,一部分是从刘琮率领他们投降的离心离德,这样一伙人怎么打仗呢?请主公给周瑜五万jīng兵,一定大破曹军。这个时候孙权就摸着周瑜的背说,请注意这有“抚背”二字,抚背是表示信任、亲切的动作,孙权就摸着周瑜的背说:公瑾兄啊,谢谢你,他说子布——就是指张昭了——子布这些人只考虑自己的老婆、孩子荣华富贵,他们的议论使孤非常失望,只有公瑾还有子敬主张抗战,和孤的想法一样,这是上天把你们两个赐给孤啊。公瑾兄啊,实话实说,五万jīng兵确实一时半会凑不起来,孤已经给你选好了三万jīng兵,而且准备好了舰船,准备好了装备,准备好了武器,请公瑾兄和程公——也就是程普了——子敬一起先走,遇到曹军如果初战胜利,固然是好,如果不如意的话,公瑾兄你回来,孤亲自带兵和他曹孟德决一死战。讲完这个话以后,孙权就任命周瑜为前线总指挥,程普为副总指挥,鲁肃为参谋长,逆江而上去迎战曹操。

  这个时候刘备已经按照鲁肃的建议从夏口来到了樊口,就是现在湖北的鄂州。到了鄂州以后,每天听到的都是坏消息,一会儿探子来报说曹军到哪儿了,一会儿探子来报说曹军到哪儿了,而诸葛亮到东吴去了以后没有回来,这个刘备心里头就心急如焚啊,于是就派他的哨兵站在码头上,盼星星,盼月亮,天天盼着诸葛亮能够陪着周瑜、鲁肃他们的救兵来啊。结果终于盼到了这一天,周瑜的部队来了,刘备马上去劳军,说能不能和周将军见一面?周瑜说军务在身,不能离开军营,如果刘豫州能够屈驾来一趟的话,周瑜非常高兴,这时刘备就跟关羽和张飞说了,他说这一回可是咱求人家,人家请我们去我们不去不好,我还是去吧。一个人坐了一条船去见周瑜,叫做“单舸赴会”。我们都知道关羽有一个单刀赴会,那以后再说,不知道刘备其实有一个单舸赴会,这证明刘备确实是英雄,不是人们想象得那么窝囊。那么刘备见周瑜以后当然有一番寒暄了,然后表示感谢了,表示慰问啊,但是也问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公瑾带来了多少人?周瑜说三万。哎呀,刘备说,太少了,史书上的话是两个字:“恨少”。周瑜说,不少,请刘豫州放心地看周瑜破敌吧!周瑜这个话说得也是非常英雄,但是我们想一想看周瑜这个时候手上只有三万人,刘备手上,关羽一万人,刘琦一万人,加起来五万人;曹操是号称八十万的,打个对折四十万,是不是,再打个对折二十万,再打个对折十万,那么这五万人能对付曹操吗?

  这个结论大家都知道了,赤壁之战的结果是孙、刘联军大败曹操。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孙、刘联军到底是怎样打败曹操的呢?那么学术界有一些不同的观点,其中有一家就认为其实曹操这个时候只有五千人,那么我们就要问,是这样的吗?请看下集——赤壁疑云。

  第二十四集 赤壁疑云

  经过鲁肃、周瑜和诸葛亮的劝说,孙权审时度势,最终决定联合刘备、对抗曹操,赤壁之战由此发生。然而,历史上对于这场战争的记载却是疑云重重,历史学家的看法也众说纷纭,有人甚至认为那不过是一次普普通通的遭遇战。那么赤壁之战的真相究竟如何?《易中天品三国》之“赤壁疑云”将为您讲述。

  赤壁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例,《三国演义》更是花了八回篇幅浓墨重彩加以描述战争过程,其中的“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等故事可以说是妇孺皆知。然而对于这场战争,历史上的记载却是疑云重重,其中有一家就认为,赤壁之战时曹军只有五千人。对于曹操的失败原因,历史学家们也是众说纷纭,有人竟归究于天命。那么赤壁之战究竟是怎样一个过程呢?孙、刘联军到底是如何打败曹操的?赤壁之战的成败得失对于我们现代人又有着怎样的启发?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将独辟蹊径,为您jīng彩分析“赤壁疑云”。

  易中天:

  这集我们讲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三国史上一场有名的战争,稍微知道一点三国的人没有不知道赤壁之战的,这个要归功于罗贯中,因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浓墨重彩描述的就是这场战争。有人说《三国演义》这本书是七分实三分虚,那么惟独在赤壁之战这个问题上,它是七分虚三分实。赤壁之战这场战争实际上在正史上留下的记载非常之少,而且不乏矛盾之处,而遗留的问题一大堆。有些什么问题呢?五个问题:第一,谁的战争;第二,规模如何;第三,时间地点;第四,过程结果;第五,胜败原因。这五个问题上都有疑难,以至于史学界多次爆发“新赤壁之战”,那么我们一条一条来看。

  第一是谁的战争?也就是说这场战争原本是曹、刘之战呢,还是曹、孙之战?应该说在开始的时候,就是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南下的时候,他的目的是要夺荆州、伐刘表、灭刘备,这个目的当曹操夺取了江陵以后应该说是基本上已经完成了,他为什么还要顺江东下?他顺江东下到底是打谁的?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说是打刘备的,孙权被诸葛亮、鲁肃和周瑜拉下水了;还有一种观点,就是打孙权的,主张是打孙权的观点的依据主要是曹操写给孙权的那封信,而那封信我们知道本身是可疑的。那么我的看法呢,应该说他的孙江东下是打刘备,也打孙权。因为这个可以从孙权对周瑜的话来作证明,孙权跟周瑜说:公瑾兄,你带着军队先走,打得赢固然好,大不赢你回来,孤亲自与曹孟德决一死战。他是这样说的,这说明曹操的目标是孙权;如果曹操的目标是刘备,而孙权是被拉下水帮刘备的,孙权的话就应该这样说:公瑾兄,你带着部队去看看,打得赢咱捞一把,大不赢你赶快回来,咱不管那刘豫州的死活了。他应该这么说。但是问题在于,孙权的这段话是记载在《江表传》里面的,是不是可靠也是一个问题,我们先把它放下。

  第二就是规模如何?有一种说法说这场战争其实曹操只有五千人,就是他追赶刘备一路追过来的那五千轻骑兵,证据在哪里呢?证据在诸葛亮的话里面,诸葛亮对孙权说曹操劳师远征,追赶刘豫州一日一夜三百里,追到这个地方来已成了qiáng弩之末,很显然就是指那五千轻骑兵嘛。但是如果曹操的军队只有这五千轻骑兵的时候,刘备见了周瑜,周瑜告诉他带来了三万人,刘备怎么会说“很少”呢?你三万加上刘备一万,加上刘琦一万,五万人对五千人还少啊?可见曹操这个时候不只五千人。而且《周瑜传》的正文说得很清楚,说:“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这是《三国志·周瑜传》正文记载的,也就是说曹操这个时候应该有几十万人,到底是几十万我们搞不清楚,学术界的说法有五十万、四十万、二十万这样几种,就是我在上集也算过账,八十万打个对折四十万,再打个对折二十万,再打个对折也有十万。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63/14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