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13:隋唐定局_易中天【完结】(33)

2019-03-10  作者|标签:易中天

  [58]向达先生根据《旧唐书·拂菻传》的相关记载,认为这项技术应该来自东罗马帝国。请参看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59]见《新唐书·西域传上·疏勒》。

  第五章

  [1]其实,这时的日本已经成为一个相当文明的国家,《隋书·倭国传》称朝鲜半岛南部的新罗和百济都以日本为大国,执政的圣德太子年轻有为,跟隋炀帝一样很有文化素养。但 《隋书》将日本国书的措辞和炀帝的反应都郑重其事地记录在案,说明当时隋人对此十分在意。后来隋帝国大使赴日,又发生了所谓“国书被劫”事件,更能说明这一点。详见袁刚《隋炀帝传》。

  [2]这段历史诸家说法有异,本书采信袁刚《隋炀帝传》的说法,同时请参看《隋书·倭国传》,《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一。

  [3]实际上当时中国人对日本知之甚少,获得的情报也相当皮毛,甚至乖谬。比如隋文帝得到的信息便是:倭王以天为兄,以日为弟,因此天不亮就办公,太阳一出来就下朝,声称要将政务jiāo给太阳弟弟处理。隋文帝认为这“太无义理”,于是以世界之王的口气下达训令让日本人改正。见《隋书·倭国传》。

  [4]隋炀帝三次征讨高句丽,其劳民伤财的程度超出了人民群众的忍受极限,起义在《无向辽东làng死歌》中爆发。隋炀帝不思悔改,又北巡突厥,结果被困雁门。从此帝国和炀帝都一蹶不振,直至灭亡。

  [5]见《新唐书·魏徵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八。

  [6]邱久荣撰《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民族卷》高句丽条称:“北齐废帝乾明元年(560)封其王为高丽王,自此称高丽。”实际上,此前早已有人称高句丽为高丽,如《魏书·高句丽传》载北魏世宗宣武帝元恪接见高句丽使者,双方均称高句丽为高丽。但其王的封号仍为高句丽王。可知高丽实为当时高句丽的习惯性简称。另请参看《北史·高丽传》、《隋书·高丽传》。

  [7]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民族卷》。

  [8]见《后汉书·东夷传》,《三国志·东夷传》,崔连仲主编《世界通史·古代卷》。

  [9]事见《隋书·裴矩传》。以上各段描述参考了袁刚《隋炀帝传》。

  [10]见《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但《资治通鉴》没有记载启民可汗向隋炀帝汇报高句丽来使一事。据隋炀帝北巡突厥行程,高颎之死应该在此之后。

  [11]佛教从前秦传入高句丽是在东晋咸安二年(372),《论语》从百济传入日本是在西晋太康六年(285),根据汉字草书偏旁创造平假名的是学问僧空海,根据汉字楷书偏旁创造片假名的是留学生吉备真备。见王仲荦《隋唐五代史》。

  [12]本节述圆仁故事均引自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13]据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最澄和空海是在唐德宗时期的公元804年同时搭乘遣唐使船入华的。

  [14]请参看范文澜《中国通史》,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15]据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这九艘商船是日本遣唐使在楚州(今江苏省淮yīn市和淮安市一带)雇用的。

  [16]张保皋的新罗名叫弓福,日文名叫张保高,部分事迹在《新唐书·新罗传》中有记载,杜牧也有《张保皋郑年传》。

  [17]2004年,韩国国家电视台KBS耗资150亿韩元推出反映张保皋生平事迹的51集电视剧《海神》,投资额超过《大长今》,在韩国和中国都引起qiáng烈反响。

  [18]见《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19]事见《日本书记》,并请参看袁刚《隋炀帝传》。

  [20]本次使团的大使是犬上三田耜,贞观四年八月出使,贞观六年八月回国。

  [21]请参看王仲荦《隋唐五代史》。

  [22]见《隋书·倭国传》。

  [23]请参看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24]以上据王仲荦《隋唐五代史》,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25]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

  [26]气贺泽保规先生即认为,由于北魏、北周和隋唐都是以鲜卑为主流的政权,宇文恺又是鲜卑人,因此在棋盘格局的坊制中包含着北方游牧民族的想法并不奇怪。本书则认为,由于北周号称要恢复周制,因此产生井田制的想法也不奇怪。

  [27]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二,并请参看王仲荦《隋唐五代史》。

  [28]见唐人沈既济《任氏传》。

  [29]鉴真法师是东渡日本时被风bàochuī到广州的,此处原文见《唐大和上(大和尚)东征传》。

  [30]李商隐《杂纂·不相称》称“穷波斯,病医人”。意思是医生不该病恹恹,波斯人也不会穷兮兮的。

  [31]以上综合参考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王仲荦《隋唐五代史》,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周时奋《中国历史十一讲》。

  [32]阿倍仲麻吕也写作阿部仲麻吕,晁衡也写作朝衡。本节所述无另注者,均请参看范文澜《中国通史》,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王仲荦《隋唐五代史》,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33]阿倍仲麻吕的《衔命还国作》后来收录在宋代编辑的《文苑英华》里,也是《文苑英华》中唯一的外国人作品。诗的全文是: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伏奏违金阙,骖去玉津。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邻。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jiāo人。

  [34]阿倍仲麻吕回国时,船被风chuī到了安南。仲麻吕只得返回大唐,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卒于长安。同年,杜甫卒。

  [35]此路线请参看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36]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五。

  [37]见唐人薛用弱《集异记》。

  [38]本诗是嵯峨天皇模仿张志和 《渔父词》所作,一共五首,题为《杂言渔歌》。它们及朝臣滋野贞主奉和的五首,均收入《经国集》。

  [39]必须指出,中华的扩张并非没有止境。从中唐开始,中华帝国就在总体上变得收缩内敛,开拓进取不再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但这个话题却只能留待将来。

  [40]文化没有优质和劣质之分,却有优势和劣势之别,是邓晓芒先生的观点,请参看邓晓芒《西方哲学的特点——与中国对比》。

  [41]关于突厥、回纥、吐蕃、日本、新罗的选择和命运,请参看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42]请参看范文澜《中国通史》第四册。

易中天中华史相关内容推荐:

  易中天中华史00: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_易中天【完结】

  易中天中华史01:祖先_易中天【完结】

  易中天中华史02:国家_易中天【完结】

  易中天中华史03:奠基者_易中天【完结】

  易中天中华史04:青chūn志_易中天【完结】

  易中天中华史05:从chūn秋到战国_易中天【完结】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3/34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