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10:三国纪_易中天【完结】(32)

2019-03-10  作者|标签:易中天

  公元229年(曹魏太和三年,蜀汉建兴七年,孙吴huáng龙元年)chūn,诸葛亮第三次北伐。四月,孙权称帝。

  公元231年(曹魏太和五年,蜀汉建兴九年)二月,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八月,李严被废为庶人。

  公元234年(魏明帝青龙二年,蜀汉建兴十二年)二月,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八月,病卒于军中。

  公元249年(曹芳正始十年),司马懿发动政变,杀大将军曹慡,曹魏政权归司马氏。

  公元252年(魏嘉平四年),孙权卒。

  公元263年(魏元帝景元四年)八月,魏军出兵洛阳伐蜀。十月,刘禅降魏,蜀汉亡。

  公元265年(西晋泰始元年)十二月,晋王司马炎bī魏元帝禅让,曹魏亡,西晋始。

  公元280年(咸宁六年),吴亡,晋一统天下,三国终。

  注释

  总注释

  本卷所引史实均据陈寿《三国志》、范晔《后汉书》。

  第一章

  1.没能活过四十岁的十个皇帝是:汉章帝三十三岁,汉和帝二十七岁,汉殇帝两岁,汉安帝三十二岁,汉顺帝三十岁,汉冲帝三岁,汉质帝九岁,汉桓帝三十六岁,汉灵帝三十四岁,少帝刘辩十五岁。不算少帝刘辩,没有儿子的四个皇帝是:汉殇帝,汉冲帝,汉质帝,汉桓帝。继位时不到二十岁的十一个皇帝是:汉章帝十九岁,汉和帝十岁,汉殇帝百日,汉安帝十三岁,汉顺帝十一岁,汉冲帝两岁,汉质帝八岁,汉桓帝十五岁,汉灵帝十二岁,少帝刘辩十四岁,汉献帝九岁。

  2.见《后汉书》之《孝灵帝纪》与《宦者列传》。

  3.公元135年,梁冀之父梁商任大将军;公元141年,梁冀继任大将军;公元159年,梁冀失败自杀。梁冀的两个妹夫是汉顺帝和汉桓帝,所立为汉质帝和汉桓帝,所杀为汉质帝。

  4.见《后汉书·宦者列传·单超传》。

  5.以上见《后汉书》之《皇后纪》与《何进传》。

  6.见《三国志·袁绍传》、《后汉书·袁绍传》。

  7.见《后汉书》之《何进传》与《宦者列传》。

  8.何进被杀,是在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八月。刘辩被杀,是在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刘辩被废被杀后,东汉名义上还延续了三十年,却名存实亡。宦官作为势力集团影响政治,则要到中晚唐和明代。

  9.外戚与宦官的前五次斗争是:公元92年,汉和帝与宦官郑众合谋消灭窦宪,窦宪自杀;公元121年,汉安帝与李闰共灭邓骘,邓骘自杀;公元125年,宦官孙程等十九人起兵拥立汉顺帝,阎显被杀;公元159年,汉桓帝与唐衡等共灭梁冀,梁冀自杀;公元168年,宦官曹节等五人共灭窦武,窦武兵败自杀,并被斩首示众。

  10.袁绍的高祖父袁安,是汉章帝时的司徒;叔太祖父袁敞,司空;祖父袁汤,历任司空、司徒、太尉;父亲袁逢,司空;叔父袁隗,太傅,故号称“四世三公”。

  11.见《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英雄记》。

  12.见《后汉书》之《孝灵帝纪》、《窦武传》、《陈蕃传》。

  13.见《后汉书·何进传》。

  14.见《后汉书·董卓传》。

  15.见《后汉书·种劭传》。

  16.见《三国志·董卓传》裴松之注引《典略》。

  17.见《三国志·董卓传》裴松之注引《献帝纪》和《英雄记》。

  18.见《三国志·董卓传》裴松之注引《九州chūn秋》。

  19.这一年有四个年号。汉灵帝去世前为中平六年,刘辩继位后改元光熹,从huáng河岸边回宫后改元昭宁,被废后改元永汉。

  20.董卓入京,是在这年八月庚午,换皇帝则在九月甲戌。

  21.见《后汉书·董卓传》。

  22.据《后汉书·董卓传》,董卓为陈蕃和窦武等党人恢复名誉,并重用其子孙。

  23.见《后汉书·蔡邕传》。

  24.关于这段史实,《三国志·袁绍传》的说法是:“绍不应,横刀长揖而去。”拔刀相向事见裴松之注引《献帝chūn秋》。这一说法虽然裴松之认为不实(此语妄之甚矣),但被《后汉书》采信,行文略有不同,请参看。

  25.以上均见《资治通鉴》卷五十九。

  26.见《三国志·武帝纪》。联军被称作“关东义军”,是因为他们当时都在函谷关以东。

  27.见《资治通鉴》卷五十九。

  28.见《三国志·袁绍传》。

  29.见《三国志·董卓传》。

  30.见《后汉书》之《袁术传》、《刘表传》、《刘焉传》。

  31.见《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英雄记》。

  32.见《三国志·武帝纪》正文及裴松之注引《世语》。

  33.董卓曾拜曹操为骁骑校尉,被曹操拒绝,并逃出洛阳。联军成立后,袁绍任命曹操“行奋武将军”。见《三国志·武帝纪》。

  34.见《三国志·鲍勋传》裴松之注引《魏书》。

  35.见《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

  36.本卷所述曹操事迹无另注者均见《三国志·武帝纪》。

  37.见《三国志·武帝纪》正文及裴松之注引《魏书》。

  38.见《三国志·鲍勋传》裴松之注引《魏书》。

  39.见《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当时汉献帝已被董卓劫持到长安。

  40.见《三国志·荀彧传》。

  41.见《三国志·荀攸传》。

  42.见《三国志·程昱传》。

  43.事见《三国志·郭嘉传》。另据《三国志·荀彧传》,荀彧推荐郭嘉是在建安元年,曹操担任司空也在这年。郭嘉职位为司空祭酒,也可证郭嘉到曹操手下应在此年。

  第二章

  1.貂蝉是元代戏剧家编出来的。杂剧《连环计》说,貂蝉姓任,是任昂的女儿,名红昌,因为在皇宫里管貂蝉冠,所以叫貂蝉。在《三国演义》中,吕布杀董卓被说成是王允施了美人计和离间计。

  2.王允事请参看《后汉书·王允传》。

  3.见《三国志·吕布传》。

  4.见《三国志·董卓传》裴松之注引《英雄记》。

  5.见《三国志·董卓传》裴松之注引谢承《后汉书》,但此事裴松之认为不实。

  6.见《三国志·毛玠传》。

  7.董昭事见《三国志·董昭传》。董昭在三国中可能连次要人物也够不上(请参看陈迩冬《闲话三分》)。但他戏份虽然不重,每次出场却都在节骨眼上。曹操的迎奉天子和后来成为魏公、魏王,便都与他有关。详见拙著《品三国》。

  8.见《三国志·董昭传》。

  9.见《曹操集·上杂物疏》。

  10.汉制,列侯三级,亭侯之上是乡侯,乡侯之上是县侯。

  11.见《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献帝chūn秋》。

  12.奉天子以令不臣,是毛玠的说法;奉天子以令天下,是贾诩的说法。见《三国志》之《毛玠传》和《贾诩传》。

  13.诸葛亮的说法见《三国志·诸葛亮传》,孙权方面的说法见《三国志·周瑜传》。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2/3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