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16:安史之乱_易中天【完结】(15)

2019-03-10  作者|标签:易中天

  呵呵,军功就这样建立,仇恨就这样制造,对手就这样消灭,力量就这样壮大。安禄山一箭四雕。

  据许道勋、赵克尧著《唐玄宗传》第472页图所绘。

  因此,当这个经纪商出身的节度使,决定以此为资本做一笔大买卖时,他很轻易地就组建起以通古斯系少数民族为主的多民族混编部队,号称二十万(实际十五万),以“剿灭国贼杨国忠”为名在华北地区举起叛旗。

  这一天,是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九日。[7]

  叛乱是jīng心策划的。因为安禄山在范阳(今北京)誓师的第二天,北京(今山西太原)副留守就成了叛军的俘虏。可见这伙人是在按计划展开行动,包括让朝廷误以为他们要沿着当年李渊的路线,从太原直取关中。

  唐玄宗却要到七天以后才相信这一事实,杨国忠更是为自己的判断被证实而扬扬得意。他对皇帝说:叛乱的只有安禄山一个人,其他人不会响应。过不了几天,这家伙的脑袋就会被送到行宫,兵不血刃而叛乱可平。

  群臣面面相觑,玄宗却很以为然。[8]

  不能说杨国忠全无道理,因为武则天时代徐敬业谋反的结果就是如此。然而这一次的情况却如下表所示,帝国的政府军根本抵挡不住安禄山的凌厉攻势。从范阳起兵,到洛阳沦陷,竟然只有短短三十四天。难怪安禄山会好奇:杨国忠的脑袋为什么迟迟还没有送来?[9]

  ◎天宝十四载有关事件时间表

  月 日 事件

  十一月 九日 安禄山反于范阳

  十日 北京副留守被叛军俘虏

  十一日 消息传到华清宫,玄宗不信

  十五日 杨国忠宣称兵不血刃即可平叛

  十六日 封常清向玄宗夸下海口

  十九日 叛军攻陷博陵

  二十一日 玄宗回到长安,杀安禄山之子安庆宗

  二十二日 任命皇六子荣王李琬(读如碗)为元帅、名将 高仙芝为副元帅,招募新兵讨贼

  十二月 一日 高仙芝率军出征

  二日 叛军自灵昌渡过huáng河

  五日 陈留失守

  七日 玄宗扬言御驾亲征

  八日 荥阳失守

  十二日 洛阳沦陷

  稍后 高仙芝、封常清退守潼关

  十六日 玄宗重提御驾亲征,留太子监国,被阻

  十八日 封常清、高仙芝被杀

  次年正月 初一 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

  作为替罪羊而被杀的,是高仙芝和封常清。

  高丽族裔的高仙芝是帝国名将,也是大唐盛极而衰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他的故事以后还要讲到。封常清则是高仙芝一手培养和提拔起来的人,时任安西节度使。他对当时形势的估计跟杨国忠如出一辙,而且在皇帝面前夸下海口,声称将逆胡之首献于阙下,简直就指日可待。[10]

  玄宗皇帝转忧为喜。他调兵遣将,在半个多月内设下三道防线。第一道,河南节度使张介然率军一万守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第二道,封常清作为新任范阳、平卢节度使守洛阳,就地募兵六万;第三道,高仙芝以兵马副元帅身份守陕郡(今河南省陕县),兵力五万。有此三道防线,又有两位亲密战友并肩作战,安禄山似乎不足为虑。[11]

  然而高仙芝在十二月初一刚刚离开长安,初五那天陈留就失守了。奔赴洛阳的封常清也发现,那些临时招募的兵勇根本挡不住久经沙场训练有素的叛军。浴血奋战的封常清五战五败,力不能支,东都洛阳终于沦陷。[12]

  屡战屡败的封常清只好西奔陕郡,高仙芝也采纳了他的建议退守潼关。这是正确的选择。因为陕郡无险可守,潼关则并无重兵。如果叛军拿下或绕过陕郡直取潼关,帝国的东大门就会被他们打开,首都长安就会危如累卵。

  唐玄宗却把高仙芝和封常清杀了。

  已经很难判断皇帝当时的心理,只知道封常清兵败之后三次派人报告战况,玄宗都拒不接见;自己想亲赴长安面陈利害方略,走到渭南也被挡回。相反,一个小人的谗言玄宗倒是全听进去了,尽管那家伙无德无能也不会打仗。[13]

  小人叫边令诚,是皇帝派到高仙芝身边监军的宦官。监军制度古已有之,宦官监军却是唐玄宗的发明。没人知道他为什么会出此昏招,结果却不难想象:不懂军事的边令诚颐指气使,身经百战的高仙芝则嗤之以鼻。那个以皇帝为后台的家伙向高仙芝索贿,当然也不可能得到响应。[14]

  边令诚怀恨在心,封常清的战败和高仙芝的转移则给了他打击报复的口实。洛阳沦陷六天之后,已经被免去职务的封常清又被边令诚奉玄宗之命斩于潼关军中。临刑前,封常清jiāo出了早就写好的遗表,文中希望皇帝不要轻敌,盼望朝廷早日平叛。拳拳报国之心,可谓跃然纸上。

  封常清被杀后,边令诚又奉命来杀高仙芝。高仙芝悲愤满腔地对边令诚说:遇敌而退,我死有余辜。但,以贪污军粮军饷为罪名,这是诬陷。上有天,下有地,三军将士个个都在,足下莫非真不知道我高仙芝有没有贪腐罪?

  边令诚不回答。

  高仙芝便对部下说:弟兄们,我把大家召来,原本是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现在却只想讨句公道话。如果我真的贪污了诸位的粮饷,就喊有罪;没有,请喊声冤枉。

  结果,三军将士齐呼冤枉,吼声震地。[15]

  此案影响长远。就唐代而言,它开启了宦官gān政左右朝局的祸端。就历史而言,同样的错误明代还要再犯。这就不能不做出深刻检讨,但也只能留待将来。因为宦官之祸要到明代才登峰造极,才真正令人发指。

  唐玄宗却一点都没发现错了。照理说,他应该知道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何况被杀的还是既忠心耿耿又英勇善战的名将!他也应该知道,如果不是高仙芝采纳封常清的建议退守潼关,自己根本就不可能稳坐在长安。现在,大敌当前而长城自毁,他又靠谁去抵挡来势汹汹的安禄山?

  皇帝想到了哥舒翰。

  [1]请参看《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天宝十四载十一月条。

  [2]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3]据荣新江《安禄山的种族与宗教信仰》。

  [4]以上见《新唐书·安禄山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六天宝十载二月条,同时请参看彭丽华《安史之乱》。

  [5]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天宝十三载四月条。

  [6]见《旧唐书·安禄山传》,同时请参看彭丽华《安史之乱》。

  [7]关于安禄山起兵以及下表所列事件日期,同类著作有不同说法,本书均据许道勋、赵克尧《唐玄宗传》的考证,不争论。

  [8]见《安禄山事迹》卷中,《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天宝十四载十一月条。

  [9]据《新唐书·杨国忠传》,安禄山起兵范阳后,曾说:国忠头来何迟?

  [10]见两《唐书》之封常清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天宝十四载十一月条。

  [11]请参看许道勋、赵克尧《唐玄宗传》。

  [12]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天宝十四载十二月条,封常清一败于武牢,二败于葵园,三败于上东门,四败于都亭驿,五败于宣仁门,终于不敌而西走。另,据《资治通鉴》,叛军进攻洛阳是在十二月十二日丁酉;据《旧唐书·封常清传》表章,封常清十二月七日与敌jiāo兵,十三日败走,洛阳保卫战共六天。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5/3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