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_林海音【完结】(33)

2019-03-10  作者|标签:林海音

  《城南旧事》是“大制作”

  《城南旧事》在当时国内可谓一部“大制作”影片,直接成本53万元人民币,几乎相当于当年上影厂出产影片平均成本的两倍多。当然,和国外影片相比,投资成本仍然很低。

  1983年,《城南旧事》获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鹰奖,是所有参赛片中耗资最低的一部,该片也是“文革”结束后我国第一次在国际影展中获得大奖的影片。

  林海音10年后领取稿费

  早年拍电影,导演、工作人员和演员都没有片酬,但是版权意识很qiáng。

  《城南旧事》约一千多元人民币的编剧稿费,按规定留有30%要给原作者,上影厂一直保留着。1993年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林海音受邀来到上海,这已距离拍摄《城南旧事》十年有余。

  林海音一再感谢吴贻弓,正是这部影片,让内地的观众知道了林海音的名字。

  电影笔记

  回忆,通往故乡作为一个已经30岁的人,我想我已经开始习惯不再有回忆的生活了。童年,遥远模糊到我困乏的双眼再也看不到。虽然在我内心深处知道在远方一定有一个故乡,在那里有失去而不可再得的乐园。所以像我这样的人,只能去看电影来缓解这不时涌上心头的焦虑和忧伤,欺骗自己仍然有可能找到那条归乡的道路。

  以为忘却的东西,以为忘却的那些事那些人,却原来一直潜藏在心的某个角落里。其实每个人记性都一样好,只是芸芸如我们,总是不经意间失落了那把钥匙,无从开启。而《城南旧事》,就是那把钥匙,让我们看到隐蔽在迷雾中的道路。

  故事并非发生在浩劫岁月,而是发生在旧中国的一段岁月之中,故事的叙事者吴贻弓因此得以逃开“政治迫害”意识的压抑,自如地构造出淡淡的悲剧场景。黑沉沉、雾朦朦的城门楼下,缓缓前行的驼队,单调而复沓的街口,幽静而蝉声如雨的小巷,弥散着纤美的忧伤与诗意。

  而说起这部电影,就不能不说电影中的音乐。正是这些出色的音乐,让《城南旧事》这部电影以旋律和音节的方式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中。在电影《城南旧事》中,最著名的插曲恐怕就是艺术家李叔同采用外国音乐家创作的歌曲旋律,重新填词的《送别》了。

  不足百字,写尽“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而这首歌曲,正契合了《城南旧事》的主旨:jīng巧细致、不疾不徐、温厚淳和、纯净淡泊、弥久恒馨。这部影片虽然离我们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但只要是心怀乡愁的人,他们总能从里面看到这样的境界———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心。

  回场旧事 “我们剧组就像一个大家庭”

  开拍前,我对导演吴贻弓说:“你要做好准备,这部电影有90%的可能砸在我手里。”因为以往我都是演公主、贵妇或者知识分子,从来没有演过像宋妈这类北方农村出来的佣人。

  演宋妈是从外部造型改造开始的。化妆师先拿剃刀把我的脸给开了,也就是剃掉鬓角和额头上的一些头发,把我原先很秀气的脸型变成北方农村妇女的方型脸,然后描粗眉毛、将头发扎成那种撅起来的髻。化好妆之后,我一看镜子就把脸给捂住了:“真难看!

  ”

  服装师给我准备了肥肥大大的衣服,连做给我的布鞋都是那种前头尖、后头放开的形状……还有许多细节都是非常讲究的,是它们让我感觉到我就是宋妈。等试拍胶片出来之后,大家才都对我有了信心。

  当然,在演的过程中还是会碰到很多难题。譬如说最后那个骑毛驴的镜头太长了,而我本来根本不会骑,毛驴也不听话,如果镜头再长一点点,我真的就要摔下来了。

  跟小孩子一块演戏是非常困难的事情。那时小英子很小,而演她弟弟的张小宇才3岁,他喜欢吃橄榄和牛肉gān,演他爸爸的严翔就每天给他带橄榄,我的口袋里也每天装一块牛肉gān,拍睡觉的戏时,我就对小宇说:“你不许说话,不许翻身,拍完了给你吃一块牛肉gān。

  不拍戏的时候,我们也穿着戏服。张小宇玩的时候把手弄脏了,也像电影里那样跑过来擦到我身上,我说:“你弄脏我的衣服啦!”他说:“你不是宋妈吗?”我演完丢了孩子那场戏的第二天,小宇回家后跟他妈妈说:“宋妈今天哭了,她的孩子让人家给卖了。”

  一部好的作品能产生很qiáng的凝聚力,我们那个剧组当时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这种感情一直保持到现在。一次我出差联系到了演母亲的洪融。第二天门铃响了,站在我面前的却是沈洁。我说:“英子!怎么是你?”沈洁说:“宋妈,是我妈妈告诉我说你来了。

  ”现在英子去了日本,我们也好几年不见了。(口述:郑振瑶∕宋妈扮演者)

  【情豆书坊将分享完结好看的小说以及现在文学书籍等,找好看的小说就来情豆书坊https://www.qd9.net/】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站不做任何负责版权归原文作者!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3/33   首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