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曹彬_高阳【完结】(69)

2019-03-10  作者|标签:高阳

  “王仁赡在家gān些什么?”皇帝问赵普。

  “在家闭门待罪。”

  “哼!”皇帝冷笑:“他何尝自觉有罪?你看见他这道奏疏没有?”

  赵普对王仁赡颇为不满,因为自王全斌以次,他一个个数着指陈,哪个收受贿赂,哪个qiáng娶民女,用意要表明他的过失,并非不可原谅。由于是一起共事的人的指责,罪证格外显得有力,愈使赵普难以着力。但话虽如此,为了执行皇弟的意旨,他仍旧不能不替王仁赡说好话。

  “王仁赡的原疏,臣己阅看。措词愤激枝蔓,甚为失体,亦不无言过其实之处。臣亲访班师将士,也很有人说他应变有方的。”

  “变乱是他激出来的,应变有方,怎么还能说是他的可称之处?你传谕找他来,”皇帝愤慨地说:“我非问他个心服口服不可!”

  在王仁赡来说,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可惜有一句话,他无词以解,皇帝问他:“你娶李廷珪的家伎,可有其事?又开车德库擅取金宝。这些难道工全斌也有过?”

  这是无法qiáng辩的事,王仁赡只有伏地请罪了!

  “你总算说了一句良心话,”皇帝念着他奏疏说:“‘清廉畏慎,不负陛下者,曹彬一人耳!’”

  “是,只有曹彬一人。”

  “这又是你昧着良心说话了!难道刘光乂也跟你们一样?”

  “陛下明见,刘光乂若非曹彬处处谏劝,必不能如此安静!”

  “那末,你何不学学曹彬呢?”皇帝正好反诘:“倘或你能像曹彬那样,处处谏劝,王全斌、崔彦进等人,不也就成了刘光乂了吗?”

  “臣知错了!”王仁赡终于认了罪:“伏乞陛下恩出格外,责臣以戴罪图功!”

  “我不能答应你一个人!这是通案,你有话到两府去申诉。”

  两府传问,第一个当然是王全斌,他倒很痛快;凡有所问,无不据实回答,一共十七条罪状,条条有着。事情到此,赵普自然无能为力;而主帅认罪,亲自具了供状,其他的人想赖也不行,因此两府会审,只花了三天功夫,便已定案。

  缮具了覆奏,赵普特为去谒见皇弟光义。“奏疏在此,一上御前,就不知会有什么后果?”赵普皱眉说道:“欲回天意,全仗鼎力。”

  “我们一起去见官家。”皇弟光义说:“只是须有个说法。”。

  看这样子,光义胸有成竹,赵普便不肯多说,只静静听着。

  “依我看,莫如正话反说,反话正说!”。

  赵普想了想,抚掌笑道:“好个正话反说!殿下的这四个字就够了!”

  于是一起进宫谒见皇帝,呈上奏疏,皇帝反倒不像平常那样有怒色。

  “你都看过供状了?”皇帝问光义。

  “是!臣已细读。王全斌居然直认不讳;真可说是不知人间有羞耻事了!”

  “不然!”皇帝摇摇头:“能够直认不讳,正见得他还有悔悟之意。”

  赵普暗中匿笑,这就是正话反说的效用;皇帝果然上了当,真是“君子可欺其以方”了。

  “你们看,”皇帝又问:“应该如何发落?”

  “自然是罪在不赦!”光义仍是很愤慨的神情:“违法乱纪,应处以大辟之罪。”

  “死刑?”皇帝踌躇了:“这太……太重了吧!赵普,你说。”

  赵普自然也是正话反说:“陛下叠次面谕,以振饬纪纲为重,自非大辟不足以警惕军心。”

  “臣实为陛下不平!”光义紧接着说:“记得出师那年,王全斌自秦凤路进兵,时值严寒,王全斌披荆斩棘,冲寒冒雪,星夜进兵,自发汴至受降,凡六十六日。臣记得一日侍陛下于讲武殿,陛下说是:”虽服重裘,还觉得不暖;西征将士,冲犯霜雪,其苦可知。‘当时解狐裘貂帽,遣专使赐予王全斌。虽说王全斌出了大力,究竟是恩深重;他自恃西蜀已平,为陛下去了一大隐患,在成都放纵部下,不知感恩图报,守陛下的法度,实在是忘恩负义!这样的人,不诛何待?“

  “光义!光义!”皇帝大不以为然:“你责人不可如此之苛!”

  于是赵普桴鼓相应地又加了几句:“平蜀全赖陛下的洪福,王全斌等人虽有微功足录,不过效驰驱之劳;指授方略,全出睿裁。何得贪天之功!”

  他们俩越是如此说,皇帝越念着平蜀诸将的战功,但亦不能就此赦免,沉吟了好一会,终于作了裁决。

  “赵普,”他说:“让文武百宫廷议吧!”

  于是当天就下了一道诏令:“王全斌、王仁赡、崔彦进等,披坚执锐,出征全蜀,彼畏威而纳款,寻驰诏以申恩,用示哀矜。务敦绥抚。孟昶宗族、官吏、将卒、士兵,悉今安存,无或惊扰;而乃违戾约束,促悔宪章,专杀降兵,擅开公帑,豪夺妇女,广纳货时,敛万民之怨嗟,致群盗之充斥!以致再劳调发,方获平宁。泊命旋归,尚欲舍忍;而衔冤之诉,日拥国门,称其隐没金银犀玉,钱帛十六万七百余贯,遂今中书门下,召与讼者质证其事,而全斌等皆引伏。其令御史召子朝堂集文武百官议其罪!”

  这道诏令一颁,顷成朝野间的一大话题;关于王全斌等人的是非功罪,看法不一,但对朝廷重视法纪的至意,则是无不感奋。赵普见此光景,暗暗高兴;当然会有人来向宰相关说,为得罪的将帅求情。赵普胸有成竹而口中不言,只说朝旨指定御史台台长御史中丞主持廷议,他不便gān涉,等议定奏上,他再相机设法。

  廷议的争辩极其热烈,一派着重纲纪,一派qiáng调战功;自是至午,相持不下,最后是与议的卢多逊说了一番话,才能定议。

  “诏命只命文武百官议罪,不曾命文武百官论功。今日只当奉诏行事,他非所问。”他说:“王全斌等人的战功,自在圣明dòng鉴之中,因其功而有其罪,恩出自上臣子亦不宜妄行渎请。”

  卢多逊的本职只是兵部郎中,但兼领“知制诰”的职务,是御前近臣,所以他说的后半段话,当然是有所见的,这一下为王全斌等人辩护的一派,已可放心。而卢多逊的前半段话,只当议罪,不当论功,又是驳不倒的看法,于是争论平息,只就定罪上来斟酌。

  “除非无罪,有罪就是死罪!”以左补阙的身份,参与廷议的开封府推官大声说道:“此不必议,律有明文!”

  推官的职掌,就是处理民刑讼事,宋琪熟于律例,一言而决。当时由御史台主稿奏覆,以为“王全斌等罪当大辟,请准律处分。”

  当廷议有了结果,随即便有守候着的内监,驰奏御前,所以不等覆奏上达,皇帝便召集皇弟光义与宰相赵普、参政薛居正、枢密使李崇矩在讲武殷商量处置办法——办法是早就有了,但“正话”已经“反说”,不便自己先改口,要等皇帝有了赦罪的表示,才能陈奏。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69/70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