忐忑的中国人_梁晓声【完结】(41)

2019-03-10  作者|标签:梁晓声

  日本人在国内的表现,也相当之优良,与德国人那种优良的公民性如出一辄。而在国外的社jiāo场合,他仙姿玉貌显得尤其彬彬有礼,仿佛各个都是从小按中国的《弟子规》教养成人的,简直可以树为人类榜样似的。什么情况下,躹躬到多少“度”,在他们标准的礼节中是有讲头的。

  但为数不少的日本男人,基因里仍残留着数量较多的动物性,并且是那种攻击性很qiáng的动物们的动物性。其动物性,又主要是相对于亚洲人类,特别是中国人的。仅就此点而言,他们像是láng与狗所jiāo配的最初几代láng狗,láng性与狗性对半。美国投向日本的两颗原子弹,使他们在对美国的关系中狗性十足。曾经的侵华历史,使他们在对中国的关系中一不伪装就láng性十足。只不过,“二战”后,新中国对日本过于宽恕,它自身又刚刚受到过重创,láng性在它身上处于“潜伏期”。

  在日本的政治人物中,除了田中角荣代表日本对当时的中国表示过一次“道歉”,其后的他们一概讳莫如深,甚至一再挑衅中国人民的容忍底线。

  日本的不忏悔,使它在日中关系中不可能彻底摆脱动物性,相对于中国,日本是小国,而且中国又在日愈qiáng大,动物性是日本平衡内心惶恐的法宝。

  一条基因里láng性对半的láng狗,曾经扑倒过一匹病入膏肓的骆驼,正在它觉得大获全胜时,自己反而被突然一棒打得晕头转向——等它恢复了体能,对那一棒打得它晕头转向的qiáng大者不免有几分哈着,而对于曾经扑倒过的那匹骆驼,也仍不免地习惯于龇出牙齿,做野shòu凶猛之状。尽管那匹骆驼业已十分伟岸,真的发起威来,很可能使它毙命于蹄下。

  以上中日关系或曰日中关系,将是长期的。

  3. 非物质性差距

  所谓人性,是由优劣两种成分组成的。

  优而又优,接近天使。

  “二战”时期,辛德勒身上具有天使性。

  同样是“二战”时期,葡萄牙驻法国重镇波尔多的外jiāo官门德斯,不顾本国外jiāo部禁止令,在短短20天里,向犹太人突击签发了3万多份放行证。

  门德斯身上也具有天使性。

  当德军在莫斯科之役失败,一队德军俘虏被押过一个苏联村庄时,全村庄的男女老少驻立道路两旁,默默地也是目光中充满仇恨地瞪着他们。他们中的一个,看去年龄最小,几乎还像是少年。天寒地冻的情况下,他穿得最单薄,一边走一边瑟瑟发抖,还在无声地哭。

  忽然,一位老妪冲向他。他以为那老妪要打他,吓得呆住了。而那老妪,却是取下了自己的披肩,三下两下包在他的头上。

  那苏联老妪身上,同样具有天使性。

  是的,人性优而又优的那一部分,真的接近天使。

  古今中外,接近天使的人性实事,举不胜举。但总体而言,毕竟又是少数人身上所表现的人性。

  天使性并不必然使人获得好报,在具有天使性的人活着时往往相反。辛德勒和门德斯都是在死后才获得回报的,却也只不过是千百万犹太人的感激。感激对于他们本人已没什么特别的意义。那苏联老妪,因为她的做法,很可能还会受到指斥。果有天堂,他们当然应活在天堂。

  但谁知天堂究竟是有还是没有呢?

  但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天使性,对人类之意义大矣!

  人类由而明白,倘具有天使性的同类多起来,天堂未必不在人世间。

  人性的另一半,一般被说成“shòu性”。

  一个人恶到极点时,我们每形容他“shòu性大发”。

  其实那么说是不正确的。

  是对动物的污蔑。也是对野shòu的污蔑。

  因为有一个事实人类不得不承认,即——人类的某些劣点、恶点,比动物性、野shòu性更劣更恶,甚至是动物性,野shòu们基因里根本没有的。

  所谓人性之异化,细思忖之,并不意味着异化了的人性,而是人性中先天具有的那一部分动物性、野shòu性异化到了极点,于是使人类中的一部分,成为地球上最可怕、最邪狞的较大型怪物。其可怕性、邪狞性以及不可思议性,乃地球上任何别的物种所不能相提并论。

  包括野shòu在内的地球上的某些动物也每有报复的行为,但哪一种动物会像人一样,挖空心思想出种种残酷的方式来细细地折磨它们的报复对象呢?故这一人之“性”既不该是人应有之性,也非是一切动物曾有之“性”,而只能说是地球上绝对没有过的“恶魔性”。借助所发明之武器,以达到成百成千成万地极大规模地杀死同类,这种“高级”物种之“性”,是多么的可怕!

  地球上任何一种动物中的雄性,都不会因为喜新厌旧而咬死配偶,并将配偶分尸。也不会勾结别的种群来攻击自己的种群,以达到在种群中称王、称霸之目的。

  一头狮子,或一只猎豹、鬣狗,断不会望着一群角马做如是想——怎样以计谋一一消灭同类中的雄性,只留下健美的雌性和自己唯一qiáng势的雄性,以及一大群角马,以使自己和自己的后代的幸福长久持续……

  《圣经的故事》中记载上帝曾毁灭过人类一次,那不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

  所幸人类后来确实文明了。

  但,假如……

  假如有绝对可信的根据证明,地球在一百年后将彻底毁灭呢?假如还不是一百年那么长的时间呢?五十年后呢?三十年后呢?仅仅十年后呢?

  那么人类的情况会如何?

  在欧洲各国,情况会如何?

  在非洲各国,情况会如何?

  在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三教之教众甚多的国家,情况会如何?

  在日本会如何?

  在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会如何?

  在台湾、香港、澳门会如何?

  在中国大陆会如何?

  我们与世界的“非物质性差距”,在最后一问我们自己的回答中,将分明地呈现出来。

  是啊,在中国大陆,情况究竟会如何呢?

  我能想象出来,但我不愿写出来。

  那一种“非物质性差距”,又需要多少年才能缩小呢?

  4. 舌尖上的“好人文化”

  一

  1862年,俄国;屠格涅夫在《俄罗斯导报》发表了代表作《父与子》,副标题“新人记事”。

  1863年,还是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现代人》杂志发表了《怎么办》,也有副标题,是“新人的故事”。创作《怎么办》时的车尔尼雪夫斯基,因宣传社会民主主义思想而被关入了彼得保罗要塞的单人牢房,《怎么办》是铁窗文学成果。

  二十几年后,中国梁启超发表论文,呼吁当时的文学人士以小说育“新民”。

  1911年12月,中华民国成立,陈独秀著文疾呼——1911年以前出生之国人当死!1911年以后之国人永生。

  1915年,《新青年》杂志在中国问世。

  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1921年,鲁迅发表《阿Q正传》。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41/9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