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疯子在右_高铭【完结】(55)

2019-03-10  作者|标签:高铭

  朋友耸了下肩:“没人见到过。”

  我:“可是他身上的气味……”

  朋友:“你是说你现在身上带的味道吧?是尸臭的味道,回家洗个澡吧,衣服多泡泡。”

  我:“我不理解你为什么这么镇定,难道这一切不奇怪吗?”

  朋友好奇的看着我:“我为什么要奇怪?我见过很多患者,有更奇怪更无法解释的。目前对他的重视是因为之前没有过这种记载,也就仅此而已。而且你可能不了解,人心理产生的自我暗示有多大效果,我觉得他的情况虽然特殊,但是并不是什么奇特的或者超自然的。你……是不是最近接触患者太多了?要不给你安排个诊疗?”

  我看着朋友在笑,可是我却笑不出,说不清有什么东西始终压在心上。

  不到一年,我当时的不安被证实了。

  有天晚上我那个朋友打电话给我,劈头就问我还记不记得活死人那个患者了。我说记得。

  朋友:“那个患者真的不是一般的患者,而且,好像最开始的判断失误了。”

  我很平静:“你别激动,怎么回事儿?”

  朋友:“后来患者接受的都是心理治疗,一年多了,没任何进展,现在出新问题了,我跟院里的同事下午参加的病例诊疗组,明天我发照片给你,你看了就知道了。”

  我:“我周末去找你吧,回的来吗?”

  周末我见到了朋友,照片也看了。

  我:“怎么解释?”

  朋友无奈的摇头:“不知道,没有解释。”

  我:“那是铁丝吧?”

  朋友:“准确的说应该是铅丝。”

  我:“人体内怎么会长出铅丝呢?”

  朋友:“我看了都快疯了,不止是我,好多临chuáng多年的老专家都快疯了。”

  我重新看了下照片,患者的肚子,小腿,小臂部位,从皮肤下面伸出一些弯弯曲曲的铅丝,最粗的大约有铅笔芯那么粗,细的像个线头。长出铅丝的表皮有略微的红肿。除了那几个区域,别的地方没长。

  我:“人体内的铅,有那么多吗?”

  朋友:“没有,仔细对照了他的饮食,甚至当地医院可以管制他的饮食,还是一样。这是已经是超出任何解释的现象了。”

  我:“患者感觉疼吗?”

  朋友:“拔会疼,剪断不疼。”

  我:“就在皮下开始生长?有组织部分的检查吗?”

  朋友:“从真皮层下面开始生长,是一些细胞高度集聚。但是怎么就变成铅丝了不知道。还有,神经末梢也融合进去,但是最后变成铅丝了。化验了,没原因。”

  我:“那是真的铅丝?”

  朋友坚定的点了下头:“是真的铅丝。”

  到上个月为止,患者还在世,但是体质已经接近衰退极限了。那些铅丝还在生长,至今没查到原因以及合理的解释。

  而且我要说明一下:这个,是真的。

  本来我想写些例如“事实永远都会比最恐怖的小说更恐怖,比最科幻的作品更科幻”一类的话作为结尾,但是写到这里,我发现我不知道该怎么结束这篇了。

  当我们很严肃的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却和我们开着玩笑;当我们为了自身的进步和创造而欢呼的时候,自然界却变出新的花样来嘲弄我们的无知;当我们每掌握一门新技术的时候,科学总会有拉开另一个陌生领域的帷幕。这一切好像一个永无止境的梦一样,没有最离奇的,只有更离奇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很理解那些对于宗教狂热的人们,因为只有那样,才能克服对未知的恐怖。然后在度过了平稳的2万5千多天后,终于可以闭上眼,告诉自己:这一生平和的结束了。

  不过,我相信很多人依旧和我一样,平静的生活着,却警惕的准备着面对那些匪夷所思的现实。不仅仅是那句我喜欢的广告词:一切皆有可能。更是因为这个世界的未知,是存在的,不管你是不是认可,是不是无视,它们依旧存在着,毫不受影响。然后在你最想不到的时候,突然出现在你面前告诉你:“我,来了。”

  第三十七篇《角度问题》

  她:“问题在于我们成年后都想复杂了。”

  我:“很正常啊?”

  她:“不,这个说起来很悖论。你看,成年人用自己的态度去教育孩子,但是教育孩子什么呢?长大之后的事情对吧?那么孩子能不能接受?或者成人表达的时候能不能说明白?万一表达错了呢?万一理解错了呢?那么接受知识的孩子会被影响一生啊。可是,问题又回来了:到底什么是正确的?”

  我:“现在有这么多儿童教育的……”

  她:“等一下啊,说个我自己的观点。”

  我:“嗯。”

  她:“绝大多数从事儿童教育的人,并不懂孩子。需要举例吗?”

  我:“很需要。”

  她:“好,我们就举例:我看过一些给孩子看到文章,例如说早上出门吧,会用孩子的口气去说:天空很蓝,朝阳很美,树木青翠,空气新鲜,诸如此类,对不对?”

  我:“是这样,这是表示孩子的纯洁。”

  她微笑:“那我来告诉你我知道的吧。就早上出门看什么的问题,我问过不下100个孩子。你知道孩子都在看什么吗?”

  我:“不是刚才那些吗?”

  她:“绝对不是。他们的身高没我们高,也就没兴趣看那么多、那么远、那么宏观。他们比我们更靠近地面,地面才是最吸引他们的。他们会看虫子;会注意走路踢起来的石头;会留意积水的倒影;会看到埋在土里一半的硬币;会认真的研究什么时候踩下去才会发出踩雪特有的咯吱声;他们会观察脚下方砖的花纹……他们注意的太多了,但是没几个仰头看天、看朝阳、说空气新鲜的。”

  我:“你的意思是说很多孩子读物其实那是成年人角度看的?”

  她:“是这样,我们看这种文字,会觉得很新鲜,而孩子看着会觉得很无聊。孩子很聪明,但是他们不大会表达,他们只能直接反应为:没兴趣。”

  我:“你从什么时候起留意孩子的态度的?”

  她:“4年前吧?大概是。那是跟我哥和嫂子去逛商场,小外甥一直在闹,就是不愿意在商场。开始我觉得他是想gān别的,后来发现不是。就在我蹲下去给他系鞋带的时候,我环视了四周才发现,在孩子眼里,商场一点儿都不好玩儿。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腿,鞋子,裤子,很没意思。”

  我:“所以……”

  她:“所以我才明白,我已经忘了小时候的那些看法了。”

  我:“所以你也就是现在这种生活方式。”

  她点了点头。

  她的家布置的像个孩子的房间,到处都是那些色彩鲜艳的装饰,所有的家具都是圆边圆角的,天花板上有荧光点,如果关了灯会显现出银河——这个她给我演示过了。连给我喝水的杯子都是卡通人物形象。最有意思的是她的电脑桌,在一个小帐篷里,而帐篷外面装饰的像个草坡,上面还有野生动物……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55/77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