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读者都看得出,这类梦既明显又具有范例性,所以请有过这类梦的读者先不要忙着过分自责,而是要认清一点:梦中所表现出来的是释放,而非事实。其实这也就代表着一种“清理”和“纠错”的过程,绝非什么恶毒和卑鄙。
而那些“故去亲友梦中复活”,在很多时候并非单一代表着就是希望“亡者复生”的愿望(不过的确有这种愿望会在梦中实现)。例如梦到自己去世的祖父,不见得就是怀念祖父才会梦到。这种情况通常都是以一种“凝缩”人物的方式,而采用了某位故去亲友的形象而已。即把某些话或者某种态度,通过故去亲友来表达出来。更具体的请参照第六章,本节中就不再重复了。还有一种是出于表达自己的态度而梦到的“故去亲友梦中重现”。例如在《梦的解析》中,弗大爷就曾说过这样一个梦:某人自从父亲去世后就大肆挥霍家产,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而某天在梦中,他梦到先父指责他竟然如此的挥霍。当醒来之后,这位败家子宽慰地告诉自己:恐怕老爸也就只能在梦中才能这样管教自己了吧(宽慰心理)。
这类性质的梦其实很多,我随便问了身边一些人后都得到了明确的答案。但是不可否认,这类梦假如解析起来的话,必定会涉及大量隐私。所以经过反复考虑后我决定不再用梦例加以更多的说明(我自己没有过这种梦,至少我不记得有这种梦),让我们来说说那些很多人感兴趣的梦吧!即某种极具“灵异色彩”的梦。
想必很多人都至少听说过那种“亡者求助”的梦吧?已辞世的亲人托梦说太挤了,渗水了,诸如此类。我觉得这种情况似乎很多,就算没经历过,想必绝大多数读者也不会对此陌生。那么在这里,我就要列举个“灵异梦”的例子来说说。
首先,这个梦不是我做的,是我听来的。一个朋友说起了这个梦,而我对其作了分析。
整件事情是这样的:老太太有多个儿女,老大是女儿,也是最孝顺的。大女儿在老太太去世前就做好了寿衣——买来上好的面料,自己缝制(老太太生前很喜欢大女儿裁剪制作的衣服)。因为老太太chūn秋季节那阵身体情况极为不好,大家都以为老人入不了冬了,所以寿衣是chūn秋款式。结果,老人在冬天去世了。
就在准备火葬的当天早上,大女儿早上五点多被敲门声惊醒,开门后一看是邻居,邻居面带不安地告诉大女儿:我梦见你妈了,她站在我跟前不说话,就用手比划给我看。我看到她穿着棉衣,外面套着寿衣,但是寿衣短了一大截,露出了棉衣的下摆部分,你妈就那么比划着指给我看,是不是你做的寿衣没做好?听罢,这个大女儿傻了。因为寿衣套上棉衣短一截儿这事儿就自己知道,别说其他人了,连兄弟姐妹都不知道。结果大女儿一大早就四处跑,买回同样的面料后用别针在寿衣下摆别了一圈,算是补完整了。然后下午才去火化老太太。
事情大致上就是这样,很灵异吗?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梦吧。
第36章 我们所熟悉的(3)
这个梦的重点在于做梦的人。
为啥这么说呢?当听到这个梦的时候,我已经可以推测出一个转述人并没有提到的事实了,那就是:大女儿在做寿衣前应该是和邻居一起去买的面料,做寿衣这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不用偷偷摸摸的。所以这件事邻居想必是知道的。而且两个五十多岁的老太太结伴买东西很正常。所以,对于这件寿衣的款式,我想邻居不用多问就已经很清楚地了解到寿衣是chūn秋款(也有可能是在买面料的过程中得知的,或者是平时闲聊)。而老人冬天去世邻居也是知道的。虽然不见得会立刻联想到什么,但有个疑问可能一直潜藏在潜意识中,最后通过梦表现了出来。“那种chūn秋款的寿衣怎么可能套棉衣呢?”——这是邻居的想法。
写到这里,我认为不必要再深入写得更详细。
所以,我可以判断,这个邻居一定是和大女儿一起去买的寿衣面料,最后在老人冬季去世时,潜意识担心的那个问题从梦里爆发出来了,而不是什么灵异现象。我把这个推理和分析所得的结论,告诉转述梦的人,并且希望他去证实。几天后,我的推论得到了确认——事情的确就是我说的那样,几乎丝毫不差:邻居当时陪同大女儿去买的面料。
在消息得到确认后,我既没激动也没亢奋(更没伸出食指奶声奶气地指着镜头外说:“真相只有一个!”),因为我很清楚事情就是这样的,所谓的那一系列推理和分析只是导致这个梦产生的一些可能性罢了。所以……没有所以了,就是这样的。说到这儿,我认为还需要说明一下:我之所以排斥“灵异说”,与我是一个“唯心”的人还是“唯物”的人没关系(实际上我很讨厌这种非白即黑的划定,没意义)。但我很反感唯神论——把所有暂时未经分析和未经推理解析的东西全部看做神力所为,这很糟糕,也很没劲。其实这种事情,基本任何人动动脑子都可以推理出来的,因为它本身并不复杂。
说起来,我承认有些亡者求助类型的梦是难以解释的(但并非无法解释,很多不能解释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料加以分析),并且也没有任何可以用来推理的线索,我暂时把那些梦定为“灵异倾向的梦”。但很显然,这个梦不是。现在我们再说回来,大家都传得沸沸扬扬的那些灵异梦,真的就都是灵异梦吗?我对此表示怀疑,而且,有人真的分析过那些灵异梦吗?好了,很显然这已经超出了本书所讨论的范畴(这本书的名字也不叫《流言终结者》),所以我们就此打住,不再纠结这个问题了)。
前面说过,我会在本节最后的部分摘录《梦的解析》中弗大爷对于亲友去世这一问题的看法,下面就是。选自《梦的解析》第五章第四节。
解析的分割线
任何人如果曾经因为梦见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死亡而伤心难过,我并不认为这就证明他们希望家人死亡。而解梦的理论事实上也不需要有这种证明,它只是说明这种做梦者必定在其一生的某一段时期,例如童年曾经有过这种想法或希望。但我想这些说法恐怕还难以平息各种反对的批评,很可能他们根本反对这种想法的存在,反对者认为不管是现在已消失的或仍存在的,这种荒谬的希望绝不可能发生过,因此我只好利用手头上所收集的例证,通过这些来勾画出在童年期就已潜藏下来的心理状态。
首先,让我们考虑小孩子与其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我实在搞不清楚,为什么我们总认为兄弟姐妹永远是相亲相爱的,因为每个人事实上都曾对自己的兄弟姐妹产生过敌意,而且我们经常能证明这种疏远其实来自童年期的心理,并且有些还持续至今。甚至那些对其弟妹照顾得无微不至的好人,事实上童年期的敌意也依然存在于心中。兄姐欺负弟弟妹妹,讥讽嘲笑、抢夺玩具,而年纪小的只有满肚子怒气,却不敢做声,对年纪大的既羡慕又害怕,而后来他最早争取自由的冲动或第一次对不公平的抗议,就是针对这压迫他的兄姐而发。此时父母却往往抱怨说,他们的孩子一直不太和睦,却找不出什么原因。其实甚至对一个乖孩子来说,我们也无法要求他的性格会达到我们要求成人所应有的状态。小孩子都是绝对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急切地感受到自己的需要,而拼命想去满足它,特别是一旦竞争者出现时(可能是别的小孩,但大半多是兄弟姐妹),他们更会全力以赴。不过还好,我们并不因此而骂他们是坏孩子,我们只会说他们比较顽皮。毕竟这种年纪的孩子是无法就自己的判断或法律的观点来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所谓的“童年期”阶段,利用他们帮助别人的冲动与道德的观念开始在小小心灵内逐步发展,套句梅聂特的话来说:一个“续发自我”渐渐出现,而压抑了“原本自我”。当然道德观念的发展并非所有方面都是同时进行的,而且童年期的“非道德时期”长短也因人而异。我们一般对这种道德观念发展的失败惯称为“退化”,但事实上这只是一种发展的“迟滞”。虽然“原本自我”已因“续发自我”的出现而遁形,但在歇斯底里症发作时,我们仍可或多或少看出这“原本自我”的痕迹,在“歇斯底里性格”与“顽童”之间,我们的确可以找到明显的相似处。相反,qiáng迫观念神经症却是由于原本自我的呼之欲出而引起“道德观念的过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