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孔子对颜回说:“用我呢,我就去gān;不用我,我就隐居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子路问孔子说:“老师您如果统率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解析】孔子很不喜欢武力解决问题,所以对子路总是以为自己很勇猛非常不满,时不时讽刺他敲打他。不过到了后来,孔子对子路的敲打就是出于关爱而不是嘲讽了,因为两人的感情已经非常好了。遗憾的是,尽管孔子不断地提醒子路不要仗恃自己的武力,最终子路还是死于自己最得意的武力上面。所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这个时候颜回已经入学了,孔子很喜欢他,颜回的智慧与子路的鲁莽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按理说,颜回属于下一辈,在颜回面前应该给子路一点面子,不过孔子习惯了揶揄他,依然当面说他。也就是子路憨厚,换了别人,可能就受不了了。
【现实解说】孔子说得对,你不知道水有多深,不知道对方的来头背景,轻易地动手,结果对方来头更大,最终还是自己吃亏。
3.5(17.23)★★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译文】子路说:“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答道:“君子以义作为最高尚的品德,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偷盗。”
【解析】围绕勇,师徒继续斗嘴。子路总是在炫耀自己的勇力,这也难怪,谁不愿意炫耀自己的长处呢?可是孔子总是打击他,贬低勇的作用。
这段话的对话方式与以上的几句不太一样,是很正式很严肃的方式,因此可以断定这是子路经过思考之后所提出来的问题,孔子因此也很严肃地回答。这个阶段,子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现实解说】看上去,有勇无义比有勇无谋的害处大多了。
3.6(5.14)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译文】子路在听到一条道理但没有能亲自实行的时候,惟恐又听到新的道理。
【解析】子路肯定不是最聪明或者最有学问的学生,可是可以说是最勤奋最崇拜老师的学生。子路是个非常憨直的人,老师教的知识,如果认为是对的,就去做;如果认为是不对的,那就提出来跟老师辩论;如果吃不准的,也去做,以便证明究竟是不是对的。
子路是个行动者,这点很好。
【现实解说】如果活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子路不累死也要发疯。
3.7(13.28)★★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译文】子路问孔子道:“怎样才可以称为士呢?”孔子说:“相互勉励,和睦相处,可以算是士了。朋友之间互相督促勉励,兄弟之间和睦相处。”
【解析】这个阶段,子路已经有了理想,第一个理想就是成为一名士,就像如今农民工的第一个理想就是搞到城市户口。
孔子的回答是针对子路的性格的,子路比较bào躁,跟同学们相处不太融洽,因此孔子要求他懂得包容和友爱。这个时候的子路已经得到了老师的喜欢,所以孔子也不再讽刺他,而是谆谆教导为主了。而子路的问题也已经比较靠谱,不会让孔子觉得很无厘头。
不过,这个标准也太低了一点。但是话说回来,这个阶段,标准高了子路也做不到。关于士的标准,每个人问,孔子的答案不一样;不同的时间问,孔子的答案又不一样。孔子的答案总是针对提问者的特点和能力,让提问者既不能轻松做到,但是经过努力又能做到,一步一步引导提问者提升自己。这,就是所谓的循循善诱。
所以,读《论语》不能死读,孔子对每个学生的要求不一样,读者千万不要把自己往上面套。
【现实解说】要在社会上立足,首先要做的就是和朋友兄弟之间处好关系。一个好汉三个帮,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没有朋友就没有路。
3.8(14.12)★★★★★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译文】子路问怎样做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算是一个完人了。”孔子又说:“现在的完人不一定非要这样。见到财利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难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理想,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位完美的人。”
【解析】前面问为士,现在又在问成人,子路的追求和进步可以说是一步一个脚印。孔子很高兴,回答得很认真也很详细。
在鲁国,臧家一向以聪明著称,臧武仲是臧文仲的后人,名叫臧纥,很聪明。身材很矮,鲁国人称他为侏儒。臧纥世袭了鲁国的司寇,地位仅次于三桓。一年,邾国国君的儿子庶其带着漆地和闾丘逃亡来鲁国,季武子把鲁襄公的姑母嫁给他做妻子,对他的随从都有赏赐。当时鲁国的盗贼很多。季武子对臧武仲说:“您为什么不禁止盗贼?我国有四面的边境,用来禁止盗贼,您做司寇,应当从事于禁止盗贼,为什么不能?”武仲说:“您把外边的盗贼叫来而大大地给予礼遇,怎么能禁止国内的盗贼?庶其在邾国偷盗了城邑而前来,您反而大肆赏赐他。上行下效。你欢迎盗贼,盗贼自然就纷至沓来,我又怎么能禁止呢?”
季武子想要立小儿子为继承人,又怕大儿子不高兴,结果臧武仲帮他搞定了。可是,这么一来,得罪了季武子的大儿子。后来,季武子的大儿子勾结了孟孙家,把臧纥赶跑了。臧纥很聪明,可是也犯糊涂。除了上面不该管人家季孙家的家事之外,还犯了一个错误。被赶出鲁国之后,臧纥就逃到了齐国,齐庄公喜欢他,准备给他封邑,于是他去见齐庄公。齐庄公正准备趁晋国内乱攻打晋国,于是跟臧纥谈起这件事情来,臧纥说:“我觉得您就像个老鼠,整天躲在人少的地方,晚上出来白天躲起来。人家内乱的时候你出兵打人家,等人家内乱结束了,你又该去赔礼道歉进贡了,这不是老鼠是什么?”齐庄公很生气,于是取消了给他封邑的想法。对此,孔子曾经说过:“真正的聪明是很难的,像臧纥这么聪明的人,在鲁国混不下去,就是因为他的做法不顺乎人情啊。”
臧纥这个人,确实非常聪明,包括自己会被赶走这样的事情都预见到了,也有办法规避,可是还是忍不住要卖弄聪明。在齐国也是这样,臧纥的话虽然难听,但是后来的事态发展跟他所说的一样。他确实非常聪明,非常有远见,可是他总是管不住自己的聪明,总是用自己的聪明跟人情世故作对,最终没有什么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