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论语_贾志刚【完结】(6)

2019-03-10  作者|标签:贾志刚

  那么,对于南宫适的这个问题,孔子为什么不回答呢?为什么要在南宫适走之后赞扬南宫适呢?大致的分析,孔子是一个讲周礼又讲面子的人,从社会地位讲,南宫适是上大夫,自己不过是个士,地位相差悬殊;但是,在学校里,自己是老师,南宫适是学生。因此,孔子可能觉得这个时候措辞比较困难,居高临下不好,太谦卑了也不好,当面表扬又容易被理解为奉承。因此,索性不说话。

  类似这样不好回答gān脆就不回答的情况,还有其他好几例。

  【现实解说】乱世之中,炫耀武力接近于自取灭亡。相反,韬光养晦,低调发展往往能够笑到最后。

  1.7(5.2)★★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译文】孔子评论南容说:“国家有道时,他有官做;国家无道时,他也可以免去刑戮。”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解析】南容,就是南宫适,南宫适字子容,因此又叫南容。孔子把自己的侄女嫁给南宫适这个钻石王老五,当然是再好不过。那么有两个问题,南宫适这样的钻石王老五,为什么能看上孔子的侄女?孔子又怎么可以做侄女的主?

  孔子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叫作孟皮,天生腿有残疾。孔子和哥哥岁数相差较大,并且在孔子成年之前没有见过哥哥,两人之间的关系按理应该比较疏远。可是,两人的关系事实上不错,猜测可能是孟皮在孔子的身份认证上很关照弟弟。

  孔子的侄女就是孟皮的女儿,出身一般,大概是长相出众,因此被南宫适看中。而按照周礼,如果家中长子有残疾,就不能担当家长。孟皮天生腿有残疾,因此孔子应该是孔家的家长,从这个角度说,孔子有权力替侄女做主。也有可能当时孟皮已经去世,孔子因此替侄女做主。不管是哪一种情况,这样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姻缘,孟皮全家除了欢天喜地之外,还有别的选择吗?

  孔子评价南容的话,不是已经发生过的,而是按照南容的性格推算出来的。

  【现实解说】现在我们知道,出身豪门,身家万贯,而能克勤克俭,保守家业,不容易;根正苗红,仕途顺利,而能不骄不躁,免于刑戮,也未必容易。富贵子弟,而能保持平常之心,不容易。

  1.8(11.6)★★★★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译文】南容三次执圭求婚,孔子把侄女嫁给了他。(注:传统所有译法,都把“三复白圭”说成三次诵读“白圭”之诗。)

  【解析】白圭之诗指《诗经·大雅·抑之》的诗句“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兰之玷,不可为也”,意思是白玉上的污点还可以磨掉,我们言论中有毛病,就无法挽回了。这是告诫人们要谨慎自己的言语。

  但是,这样的解释未免牵qiáng了一点。圭,古玉器名。长条形,上端作三角形,下端正方。chūn秋时期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以为礼器。chūn秋时期,求婚时要送礼的,叫做纳彩。诸侯一级送圭,士一级送雁。孔子时期的鲁国已经礼崩乐坏,三桓的礼数都按照诸侯的级别。因此,南宫敬叔三复白圭不是三次念诗,而应当是三次执圭求婚,孔子婉拒两次之后,第三次接受,这样以显示南宫敬叔的诚意。而且,婉拒两次之后才答应,这也是当时的规则。

  为什么历来的译法都要把圭玉说成“白圭”之诗呢?因为南宫敬叔执圭求婚是不符合周礼的,孔子竟然接受,岂不是有违孔子的一贯信念?岂不是给孔子脸上抹黑?所以,为圣人讳,历朝历代篡改了这句话的原意。

  【现实解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láng,好礼送给丈母娘;拒绝一次不要紧,说明送礼不够勤。

  1.9(5.1)★★★★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译文】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解析】女儿嫁掉了,嫁得有点匆忙啊。为什么匆忙把女儿嫁给一个罪犯?看看背景吧。

  公冶长是谁?有说是孔子的学生。不过,先来看看公冶这个姓氏。

  公冶,出自姬姓,为季孙氏的后代。季友有后人叫季孙冶,字公冶,季氏的始祖便是季孙冶。所以,公冶长是季孙家族的人。有记载公冶长是齐国人,这很正常,鲁国人移民齐国的非常多,就像今天移民美国一样。所以,孔子除了欣赏公冶长这个人之外,恐怕还看重他的季孙家族的背景。

  侄女嫁给了孟孙家,女儿嫁给了季孙家的疏族,在攀高枝傍大款这一点上,孔子与常人并没有什么区别。事实上,公冶长没有什么成就,他的家族背景也并没有能够帮上老丈人。可以说,孔子嫁女不太成功。

  关于公冶长,有一段明显是后人杜撰的小故事。说是公冶长通鸟语,一天,他听到鸟叫:“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有个虎驮羊,你吃肉,我吃肠。”于是公冶长认为是老虎咬死了一只羊,就赶到南山去看个究竟。谁知到了南山,竟是一个人在那里被杀。这时,恰巧官府的人赶到,把他当做杀人疑犯抓了起来。公冶长说他受了鸟骗,官府的人就命人把米用盐煮了喂给笼中的鸟吃,然后把鸟提到公冶长面前。小鸟边吃边叫,官府的人问:“这小鸟叫的是什么?”公冶长说:“小鸟说米里有盐。”官府的人知道他是被冤枉的,就释放了他。这段故事,就是为公冶长入狱找个好听的理由。至于公冶长究竟为了什么入狱,不详。

  【现实解说】看过一个人,然后在他处于低谷的时候去攀亲,这相当于股市上的逢低吸纳。但是一定要看清楚,如果把垃圾股看成了潜力股,那就一辈子高度套牢了。

  1.10(3.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如果这样的事都能容忍的话,那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容忍?”

  【解析】鲁桓公有四个儿子,分别是鲁庄公、庆父、叔牙和季友,鲁庄公死之后,庆父和叔牙想要篡位,结果季友先后杀死了两个哥哥,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就出于这里。但是季友出于对两个哥哥的歉意,因此决定自己三兄弟的后人世代继承职位,世袭司徒(季孙)、司马(孟孙)、司空(叔孙),共同执掌鲁国国政,因为三家都是鲁桓公的后人,被称为“三桓”。三家团结一致,因此实力越来越qiáng,国君反而成了摆设。原本鲁国是六卿制,三桓之后,逐渐取消了另外三个卿,只有三桓具有卿的级别。此外,三桓基本瓜分了鲁国的土地,军事和经济实力远超国君以及其他家族,地位更加不可动摇。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实力和地位,他们不把国君放在眼里,公然违背周礼。

  古时一佾(音义)为八人,八佾就是六十四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孙是正卿,只能用四佾。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6/10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