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论语_贾志刚【完结】(88)

2019-03-10  作者|标签:贾志刚

  【现实解说】如今如今盲人不做乐师了,做按摩的比较多,因为眼不好使,手的感觉就好。帮助盲人的手法比较多,最多的就是城市的盲道,可是很多盲道被占用,这些都属于没有好好学习《论语》。

  18.37(17.20)★★★★★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译文】孺悲想见孔子,孔子以有病为由推辞不见。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便取来瑟边弹边唱,有意让孺悲听到。

  【解析】这段话的字面意思简单得很,不用多说。但是,这段话的背景是什么?孔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历来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先来看看孺悲是什么人?历史上并没有说明,唯一一段有关孺悲的记载是在《礼记·杂记下》“恤由之丧,哀公使孺悲之孔子学士丧礼,《士丧礼》于是乎书”,由此大致可以推断,孺悲应该是鲁哀公身边的人,而孔子尽管这一次没有见他,终究还是见了他或者见过他。

  那么,孔子为什么不见他,而且故意让他知道呢?从这段话在《论语》中的位置看,前后都是在讲孔子讨厌的人或者讨厌的事情,因此可以简单推断孺悲是孔子很瞧不起的人。那么,孔子为什么瞧不起孺悲呢?

  孔子说过:“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意思是,你怎样对待我,我就怎样对待你。而这一段,应该就是孔子的“以直报怨”。

  一个合理的解释是这样的。

  孔子去拜会鲁哀公,鲁哀公正准备玩乐,于是派孺悲出来告诉孔子,说是主公有病,请您改日再来。还没等孔子转身,宫里传出了歌舞的声音,鲁哀公分明没有生病。孔子大为恼火,可是不能把账记在鲁哀公的身上,于是记在了孺悲的身上。

  这一次,孺悲来了。孔子一看,你这小王八蛋上次不是忽悠我吗?这次我照方捉药,以直报怨,同样的办法来羞rǔ你。于是,就发生了这段故事。

  【现实解说】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你。

  第十九部分 子曰

  《论语》有大量的“子曰”,记载着孔夫子的话。这些话多数无法确定说话的背景以及对象,因此很难被放到恰当的地方。因此,“子曰”作为单独一篇。

  尽管没有一个统一的主题或者主线,但是还是尽量地将同样主题的句子放在一起,以便让大家看到孔子对于同样一个问题的不同角度的看法。当然,自相矛盾的地方也就bào露出来了。不过这没有什么,因为人的思想总是在变化的,自相矛盾是正常的。

  一个需要提出来并且正视的现象是,孔子在晚年变得偏隘,很多话明显是与人争吵或者背后骂人,这一类的话价值不大。

  19.1(13.10)★★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译文】孔子说:“如果有人用我治理国家,一年便可以搞出个样子,三年就一定会大获成功。”

  【解析】期月,就是从今年某月到明年某月,也就是一年的意思。

  这是孔子开立私校不久说的话,年轻气盛,说自信就是自信,说chuī牛就是chuī牛。总之,现在大家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这是孔子在chuī牛。孔子一辈子chuī的牛不多,可是这是chuī得最大的一个。如今常说的“给我一个机会,还你一个奇迹”,基本上都是这个路数。

  【现实解说】这句话后面如果再加上这样一句话就完整了: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19.2(13.11)★★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译文】孔子说:“善人治理国家,经过一百年,也就可以消除残bào,废除刑罚杀戮了。这话真对呀!”

  【解析】善人治理国家,大致一百年就能治理得不错了。孔老师则是三年有成。这个差距不是一般的大。估计说这个话的时候,孔子已经忘了自己从前说的话。

  谁年轻时没有轻狂过?哈哈。

  【现实解说】治理一个国家,是需要耐心的。

  19.3(13.12)★★★★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译文】孔子说:“如果有王者兴起,也一定要经过一代人才能实现仁政。”

  【解析】如果有王者的出现,一定是经过一代人的积累才达到仁政的。孔子会举的例子是周武王,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是经过周文王一代的积累。所以,出现一个王者,需要两代人。一代人打基础,第二代人来实现。

  世,古时以三十年为一世。那么,不管是一代人,还是三十年。总之,王者需要一代人或者三十年完成的目标,孔老师三年就完成了。

  有趣的是,这三段话竟然在《论语》中放在一块,这不是要让孔老师尴尬吗?

  【现实解说】治理一个国家,特别是治理一个能够长治久安的国家,真的需要三十年。所以,不要以为改革可以一蹴而就,一个国家,需要一个好的制度来保障。

  19.4(6.24)★★★★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译文】孔子说:“齐国一改变,可以达到鲁国这个样子,鲁国一改变,就可以达到和谐社会了。”

  【解析】孔老师没去齐国之前,以为齐国很落后。在这样的情况下,孔老师说了上面的话。这不怪他,只怪他没去过齐国。

  齐国的开国国君是姜太公,鲁国的开国国君是周公的儿子伯禽。齐鲁两国都是侯爵国家,一开始国家大小差不多。治理国家的思路上,两国截然不同。姜太公简化风俗,入乡随俗,大力发展工商业,齐国因此发展很快;伯禽则是移风易俗,用周礼改变当地的风俗,重视农业轻视工商。没有多久,两国的差距就出来了,齐国越来越qiáng大,鲁国当然也越来越qiáng大,但是远远落在齐国之后。

  到了管仲为齐国上卿的时候,齐国的治理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更加qiáng大富裕和开化。到了孔子这个时候,齐国已经是当时的文化中心,富裕程度远超鲁国。可惜的是,孔老师不知道天外有天,还以为齐国人民等着周礼去拯救呢。

  后来孔老师去了齐国,待了一年时间,这才发现自己弄反了,这才明白为什么有钱人都想移民到齐国了。

  【现实解说】谁先进谁落后,靠chuī牛是不行的,靠想象是不行的。

  19.5(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解析】在解说这段之前,先来看看《荀子》中的一段记载。

  按《荀子》。子路入,子曰:“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对曰:“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子曰:“可谓士矣。”子贡入,子同问,子贡对曰:“知者知人,仁者爱人。”子曰:“可谓士君子矣。”颜渊入,子又问,颜渊对曰:“知者自知,仁者自爱。”子曰:“可谓明君子矣。”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88/10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