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才是春秋_贾志刚【完结】(184)

2019-03-10  作者|标签:贾志刚

  施瓦辛格也有失手的时候啊。

  有趣的是,宋国是一个很喜欢打仗的国家,很喜欢侵略。但是,他们几乎就没有打过胜仗,他们的军工产业似乎就是用来给别的国家提供战车的,很像后来某个时期的意大利。

  更有趣的是,直到有一天,宋国终于雄起了一回的时候,他们却因此被六国联军灭亡了。看来,侵略不一定就是qiáng大,而qiáng大不一定就能够生存。这是后话。

  宋军被鲁军一战打回了老家,战车损失一百余乘,主将被活捉。

  其实,在鲁庄公亲率大军增援公子偃的时候,齐军就得到了消息,但是,鲍叔牙不敢去支援宋军,一来宋军已经溃败,去支援他们也没有多大用处;二来鲁军并没有全军而出,如果自己贸然支援宋军,那么很可能被鲁军从后面掩杀。因此,齐军坚守营盘,不敢出动。

  等到鲁军活捉南宫长万的消息传来之后,鲍叔牙叹了一口气,下令:“撤。”

  齐军撤了,鲁庄公并没有追击他们,他不想把仇恨结得这么深。

  ——改革啦,开放啦

  鲍叔牙灰溜溜地回到了齐国。

  在路上,他在考虑一个问题:“在管子面前,我是不是很没有面子?”

  最终他考虑明白了:“与管子相比,我根本就不该考虑面子的问题。”

  所以,回到齐国,鲍叔牙直接去找齐桓公了。

  “老师,别担心,咱们接着gān,这次给你六百乘战车。”齐桓公怕老师不好意思,自己先开口了。

  “主公啊,你知不知道,咱们错了。既然明知道管仲比咱们高明,为什么不听他的呢?再这样,只怕他就离开齐国了。听他的吧,别打了。”鲍叔牙是个实在人,知道错了他就会承认。

  其实,齐桓公也在反思,他也觉得还是听管仲的比较好。

  内阁会议。

  “各位爱卿,我错了。”齐桓公上来直接认错,大家都吃了一惊,还没有国君这样慡快地认过错。

  管仲松了一口气,他最担心齐桓公上来就说“咱们接着跟鲁国gān”。

  “从今天开始,仲父全权处理国内国际事务,各位有什么事情,首先要报仲父。仲父认为他可以决定的,不用请示我。认为需要跟我商量的,随时来找我。散会,我要打猎去了。”齐桓公说完,转身走了。

  就这么简单。

  有的时候,历史就这么简单。

  管仲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去做了。他制定了两个原则:一、稳定压倒一切;二、先富民,后qiáng国。

  我们来看看管仲是怎样治理国家的,看过之后,不要不相信,不要以为管仲是美国总统,管仲就是管仲,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理。有人说中国重孔子而轻管仲是这个国家最大的悲哀,也许真是这样,事实上确实是这样。

  ——首先,构建和谐社会

  一个国家怎么样才能和谐呢?怎么样才能稳定呢?管仲认为,分业管理是要点。他把老百姓分成四个类别:士、农、工、商。这四类人之间职业不同、收入不同,因此他们之间最容易出现矛盾,也容易使人见异思迁,导致社会混乱。

  因此,管仲首先推行了四民分业、三国五鄙制度。让士、农、工、商四民互不杂处,各归所属,父子相袭,安居乐业。四民中,士、工、商三民居于国都,农民居于郊野。把国都划分为六个工商乡和十五个士乡,共二十一个乡。十五个士乡是齐国的主要兵源。齐桓公自己管理五个乡,上卿国家和高家各管五个乡。

  国都中五家为一轨,十轨为一里,四里为一连,十连为一乡。这就是“三其国”。每级各设官长,各负其责,每年正月乡长向国君报告治理情况。对在郊野的农民,三十家为一邑,十邑为一卒,十卒为一乡,三乡为一县,十县为一属。这就是“五其鄙”。全国共有五属,设五大夫。每年正月,由五属大夫把属内情况向齐桓公汇报,督察其功过。于是全国形成统一的整体。

  这一套管理方法简称“分居”和“定业”,“分居”不是如今的夫妻分居,而是四业分居,好处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定业”就是父业子承,促进社会分工的专业化和技术化。

  这样的社会管理体系十分科学,成为其后各个朝代的范本。令人敬佩的是,这样的管理体系并不是户籍制,并不限制人口流动,更没有像后来的秦国那样搞成连保和连坐,十分人性化,完全符合管仲以民为天的思想。

  ——其次,农业是根本

  那个年代是农业社会,农业被管仲放在绝对重要的第一位。管仲对于农业的论述十分高深,土地的成色、灌溉的构成等等绝对技术性的东西都说得清清楚楚,可见管仲是个怎样的通才。

  管仲用了大量的篇幅讲述土地的重要性,讲述农业的重要性。

  管仲认为,历代统一天下的君主,其原因就是“国富而粟多”,而粮食来源于农业,因此历朝历代的君主都是非常重视粮食的。

  “地博而国贫者,野不辟也;地辟而国贫者,舟舆饰,台榭广也。”开辟土地是管仲始终qiáng调的,而开辟了土地国家依然贫困,就是政府太奢侈了。

  管仲研究农业的水准绝对是大学教授级别的,齐国有多少种土壤,什么土壤适合种植什么样的植物,什么样的季节应该进行怎样的农业活动,多大的土地能够养活多少人等等,都说得清清楚楚。

  ——第三,减免农业税

  正因为农业的绝对重要性,农民的利益和积极性也被管仲认为是至关重要的。

  管仲认为,农业生产是要依靠天时的,每年的收成是固定的,但是打起仗来就会一下子需要很多粮食,这个时候农民就无法承受。因此,国家要有储备,还要少打仗。

  管仲同时认为,国家的税收不能靠农业,因此,要减免农业税,政策上要向农业倾斜。天哪,这好像是**总理的做法。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就是指根据土质的好坏美恶,也就是区分“陆、阜、陵、墐、井、田、畴”的不同情况,从而确定对土地征收赋税的多少。

  具体的征收办法是这样的:“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十取三,中年十取二,下年十取一,岁饥不税。”这里不仅考虑到了土地的情况,而且考虑到了年景,两年征收一次,收成好的年份税率百分之三十,也就是年税率百分之十五。收成一般的百分之二十,收成不好的百分之十,灾年不征税。这样的税收可以说相当的低了。

  那么,为什么两年征收一次呢?管仲曾经对齐桓公说过,如果年成不好而征税,农民jiāo不起,就只能借高利贷。那么,改成两年一jiāo,农民就有机会把上一年的余粮来jiāo税,不用借高利贷。

  多好的总理啊,处处都为人民着想。

  ——第四,包产到户

  人们的印象中,好像包产到户是当年刘少奇的发明。错了,这是管仲发明的。

  我们来看看《管子•乘马第五》的原文:道曰,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民乃知时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是故夜寝蚤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故不均之为恶也:地利不可竭,民力不可殚。不告之以时,而民不知;不道之以事,而民不为。与之分货,则民知得正矣,审其分,则民尽力矣,是故不使而父子兄弟不忘其功。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84/29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