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这不公平,但是,从长远看,这很公平。我们常说:风险越大,机会越大。
按着当时的天下形势,陕西属于周朝的根据地,而西戎那时候不成气候,因此周朝的伟大首都并没有迁去中原,而是留在西部;在南面,一帮蛮子国家都在深山老林里,不成气候,因此不去管他;主要的敌人在哪里?第一在东面,东部的夷人实力很qiáng而且忠于商朝,周朝的势力那时候根本到不了东海;第二是在北面,北面的狄人来去如风,破坏性很qiáng。
基于这样的形势,武王作了以下的人事安排:姜太公封在齐国,在今天的山东北部,主要对付东夷;周公旦封在鲁国,在今天的山东南部,主要对付淮夷和徐戎;召公奭封在燕国,在今天的北京一带,主要对付狄人。这样,周朝初期三个能力最qiáng的人都分配了重任。
后来到了成王,又把晋国给了最有出息的弟弟唐叔虞,在今天的山西南部,同样用来对付狄人。
事实证明,把最艰难的任务给能力最qiáng的人等于是给了他们最好的奖赏。齐国、鲁国、晋国任务完成得非常好,不仅防范了敌人,而且征服了敌人,燕国也很好地屏蔽了狄人。齐国、鲁国、晋国先后成为大国,周朝东部变成了无国界,直通大海。而后起的晋国一统北方,与楚国一同成为超级大国,只是北边的草原实在无边无际,才给了匈奴人繁衍壮大的机会。
说到周朝的大国,从地位、国土、国力、文化等诸多方面来说,齐国和鲁国绝对是首屈一指的。这两个东方最大的国家,同时又是整个周朝最为和睦相处的两个国家,世为婚姻的两个国家,几乎没有战争,很长时间就像一家人一样,以至于到了如今,山东就简称为齐鲁。
按照惯例,我们还是先来介绍这两个国家的历史。
那么,我们先说鲁国。换言之,从周公开始。
--孔圣人心中的圣人
孔子被后世尊为圣人,但是,孔子的心中有他的圣人。
孔子心中的圣人是谁?周公,确切地说,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弟姬旦。
孔子非常推崇周公,认为他是古代最伟大的圣人。孔子反复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周公,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圣人,中华民族的所有美德和智慧都体现在他的身上。周公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天文学家、音乐家和文学家。历朝历代,人们对于周公的尊崇从来没有改变过。
非常遗憾,现代人对周公所知甚少,知道的一点皮毛大致就是"周公解梦"或者"梦见周公"。
周公是中国文化的先圣、至圣,将中国文明推向了最高峰。我们今天的文化观念,道德礼仪,风俗习惯,都是由周公创立,一直传承至今。孔子一生所做的事情,无非是倡导周公的政治理想和周礼文化,老子的《道德经》不过是对周公整理编写的《周易》的读后感。总结五千年的中国历史,第一个重要的人物是huáng帝,实现了天下归一,带领中国人进入文明社会,是人文初祖。第二个便是周公,开创了中国文化,将中国文明推向了极高境界,是先圣、至圣。不夸张地说,周公缔造了周朝的繁荣,也缔造了延续至今的中华政治和道德文明,他的民本思想,直到今天也是政府"执政为民"的理论基础。
中华文化几千年来没有走出孔子和老子的思想范畴,而老子和孔子的思想则不过是周公思想的不同解读。
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知道周公,那就是数典忘祖,那是耻rǔ和愚昧。
开始说周公之前,尤其提醒以下姓氏保持恭敬,因为这里将要说的是你们的祖先,伟大的祖先,令你们自豪一生的祖先。这些姓氏是:鲁、蒋、邢、茅、祭、展、柳、臧、郎,还有一部分姓周、汪、季、孟、施。回忆一下,前面那个洗脚的祖师爷祭足就是周公的后代,厉害吧。
第70节:周公主义(2)
--周朝元勋
传说周文王姬昌一共一百个儿子,老大姬伯邑考,早年被纣王所害。老二姬发,就是后来的周武王,老三姬鲜,老四姬旦。在所有儿子中,姬发和姬旦是文王最看重的,也是最贤能的。而姬旦最孝顺最友爱,在所有人中鹤立jī群。《史记》如此记载: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
文王去世之后,武王姬发继位。当时,姜太公被武王尊为"师尚父",又是老师又是义父,实际上还是岳父。而"周公为辅",翻译过来,周公就是总理了。弟弟当中,类似召公奭、毕公高、毛公遂、曹叔振铎、卫康叔等等都是很能gān的,跟着四哥辅佐二哥。
那时候,姜太公老爷子岁数大了,出出主意掌握掌握方向,具体的工作都是周公带着弟兄们gān。武王十一年,周军进军牧野,会战商纣军队,周公作《牧誓》,宣告上天,鼓舞士气。之后,人数处于劣势的周军一举击溃商军主力。
周军攻破商朝首都朝歌,商纣王跳楼自杀,武王亲自砍了纣王的头。之后,前往神庙宣告上天以及布告人民。那时候没有三军,但是仪仗队是有的。我们想象一下,在仪仗队的鼓乐声中,武王正步走向神庙,左边周公手持大钺①,右边召公手持小钺,左右保护武王。什么是钺?就是斧头为弧形的大斧,主要用来做礼仪用。
前文说了,周公被封在了鲁国,国家在今天的曲阜一带。不过,周公没有去,留下来继续担任中央政府总理。
--平定叛乱
周朝灭商朝第二年,武王得了重病。当时天下远远没有平定,于是大家都很惊慌。这个时候,周公写了祷词来向祖先祈祷,请求神明允许自己代替哥哥去死。之后将祷词放在祖庙的金滕匮里,告诫看守的人不许泄漏。
但是,武王还是在不久后逝世了。从科学的角度说,祷告是没有用的。但是不要忘了那是一个敬鬼神的年代,向鬼神发出请求,是一件非常严肃非常认真的事情,如果不是出于真心,谁也不敢去胡说八道。
武王去世的时候,儿子姬诵继位,就是成王。成王那时候只有十三岁,换了太平年代,没问题,就算还在肚子里也不怕。可是,那是一个动乱的年代,十三岁显然无法驾驭那样的世界。没错,郑庄公十三岁能忍,可是,成王那个年代,靠忍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周公毫不客气地,或者说义不容辞地继续留下来,继续当总理。而且,他不止当总理,他还当摄政王。什么是摄政王?就是坐在王的位置上来代替周成王管理天下。
周公当了摄政,很多人不满、嫉妒、不服。事实上直到今天,依然有所谓的学者一口咬定周公就是想篡位,甚至断言武王就是周公害死的。在这里,顺便向这些所谓的学者表示鄙视,骗稿费骗职称也该选择一种稍微有点良心的方式吧,靠挖祖坟过日子是要遭天谴的。
老三管叔鲜是最眼气的,大概他以为兄终弟及也该轮到自己而不是老四,但是他没有想一想自己的能力与周公有多大差距,为什么周公能做总理而自己做不了。不管怎样,管叔煽动了弟弟蔡叔度准备谋反,最愚蠢的是,他竟然和纣王的儿子武公禄父联手,这直接就等于把自己定位为叛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