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拽着qiáng华,一路逃窜,偶遇有人阻拦,也顾不上寒暄,直接一剑砍翻。国师府合府上下都在忙于救火,刘秀二人得以趁机逃脱,翻墙而出。
黑夜之中,还真没有人看清刘秀二人的模样,但二人毕竟心虚,犯下这么大的案子,又是非法闯入,又是伤人放火,国师刘歆一定会追查到底,绝不肯善甘甘休。很明显,长安已经不能再待下去了,刘秀和qiáng华的太学生涯,不得不就此仓促地画上句号。
第五章 新帝王莽
【No.1 温故人】
南派读书至此,语余曰:“其余固佳,唯人多且乱,不知谁是谁也。”想来不少读者也有同样的困惑,在此有必要梳理一下已出场人物,做一简要报告。
刘秀,本书男一号,字文叔,大汉皇室之后,汉高祖刘邦九世之孙,后为东汉开国皇帝,史称汉光武帝。
刘縯,字伯升,刘秀的长兄,王莽篡位之后,他就憋着要用武力将王莽赶下台,而且过不几年,就真的起兵造反了,刘秀一开始就是跟他混的。
刘秀父亲早逝,家中除了长兄刘縯之外,此时还有母亲樊娴都、二哥刘仲、大姐刘huáng、二姐刘元、妹妹刘伯姬等人。
刘良,刘秀的叔父,担任过萧县县令,对刘秀有抚育之恩,是个本分人,由于做过官,又和许多朝中权贵有jiāo情,因此在舂陵刘氏中颇具威望。
yīn丽华,刘秀的梦中情人,刘秀读太学时留下的千古一叹: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yīn丽华,前半句是假,后半句是真。
邓晨,刘秀的二姐夫,辅佐刘秀兄弟起兵,早期发挥过重要作用,后来便再无大的作为,光芒远远被他的两个侄子——邓禹和邓奉盖过。
邓禹,邓晨的族侄,刘秀的太学同学,十三岁入读太学,号称神童,后追随刘秀,二十四岁时就已经官居大司徒(相当于丞相),封为酂侯,食邑万户,其少年得志,更胜三国周郎。东汉排名第一的开国功臣,后面将有大戏份。
邓奉,邓晨的亲侄子,与yīn丽华青梅竹马,可以算是刘秀的情敌。如果说邓禹是东汉初年最为耀眼的恒星,则邓奉便是最为炫目的流星。
来歙,刘秀姑母之子,早期主要活动于长安,黑白两道通吃,后来追随刘秀,凭借他和隗嚣的深厚jiāo情,独力为刘秀镇抚西北,堪称东汉首任驻外大使,号为天下信士。
司隶校尉陈崇,可以谢幕了,后面基本没他啥事。
大司马严尤,王莽一朝最为杰出的大臣,惜乎不得其用。早在刘秀读太学的时候,严尤便对刘秀颇为赏识,可也正因为刘秀的缘故,害得他的姓都被后人改了(严尤,本为庄尤,后人避刘秀之子汉明帝刘庄之讳,便改称他为严尤了。另外一个“倒霉蛋”则是刘秀的太学同学,大隐士严光严子陵,本来姓庄姓得好好的,出于同样的原因,也被迫改姓了严)。
原涉,长安教父,不用多介绍。
韩子,刘秀的太学同学,和刘秀住同一个宿舍,基本上是个跑龙套的,后面不会再出现了,让我们忘了他吧。
qiáng华,刘秀的太学同学,和刘秀住同一个宿舍,这小子活着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找到一本叫《赤伏符》的谶书。
朱佑,刘秀的太学同学,先陪刘秀卖药,后来又陪刘秀造反,东汉开国功臣排名第八。
哀章,投机分子,后面还露过两小脸,也是跑跑龙套,混个脸熟而已。
刘歆,西汉皇族,刘邦之弟楚元王刘jiāo之后,王莽的儿女亲家,同时也是王莽的三大心腹之一,官居国师,爵封嘉新公。刘歆,汉哀帝时改名刘秀,并以刘秀之名行之于世。这次改名,其中自有猫腻,然而,为免剧透,且先按下不表(附记:作为政治人物,刘歆是一个悲剧,但在治学方面,他却和他父亲刘向一样,都是西汉有数的大学问家,也是历史上著名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人物简介完毕,清场,聚光灯打在舞台中央,接下来有请王莽隆重登场。
【No.2 诛心者】
有那么一阵,我在长安的时候,和王莽曾经颇为熟识,甚至可以说,我是亲眼看着他一步步往上爬升,而这一过程之残忍,同样堪称一部《流血的仕途》。
王莽的祖父王禁,最初官居廷尉史,此时的王氏家族,顶多只能算是一个中等偏上的家族,不过很快便时来运转,王莽的二姑妈王政君成了汉元帝刘奭的皇后,生下了汉成帝刘骜,汉成帝刘骜继位之后,王政君顺理成章变成了皇太后,所谓一人得道,jī犬升天,倚仗着王政君的权势和庇荫,王氏家族一跃成为当时的第一大家族。
然而,王莽作为王氏家族的第三代,一开始却并没有沾到家族多少光,他的叔伯们人人都封了侯,而他父亲王曼却因为死得早,没有赶上趟,他这一门又人丁稀少,唯一的哥哥王永也很早便死,没有兄弟可以互相帮衬。眼看着他的那些堂兄弟们一个个的官居要津,封拜卿、大夫、侍中、诸曹不等,门前车水马龙,府中高朋满座,而他却什么也没落着,还是一个平头百姓,只能成天对着寡母寡嫂,寂寥凄苦,冷冷清清。两相一比较,王莽的心理落差不难想见:一样是王家的种,一样是王禁的孙子,一样是王政君的侄儿,差距为何如此之大?王莽向来自负才能,目空四海,即使让他和堂兄弟们享受同等待遇,他尚且不能甘心,觉得rǔ没了自己,更何况如今境遇远不如那些堂兄弟们,怎不让他感时伤怀,悲愤莫名!
心理学家论及人生之原动力,略分三大流派,一为弗洛伊德之性动力,一为阿德勒之权力动力,一为弗兰克尔之意义动力。这里单讲阿德勒的权力动力,阿德勒以为,人人都有自卑感,而为了对这种自卑感进行补偿,人便会力求获得承认和优越感,即追逐权力、超越自卑,人生之动力源于此,人生之目标也在于此。
而王莽正是阿德勒理论的一个典型样本,他背靠着显赫的王氏家族,眼看着家族中其他兄弟都可以仕宦富贵、舆马声色,唯独他却被遗忘,被冷落,活得如同一个笑柄,他于是不免自怜自卑,而他又明白,要摆脱这种自卑感,唯一的方法就是出人头地、拥有权力。
然而,此时的王莽只是一个穷儒生,正跟着沛郡陈参学习《礼经》,追逐权力?路漫漫其修远兮!王莽某天便来问我,你如何看待礼?王莽有问,我自然倾心以答,礼者,大体qiáng加于人,我所不喜。其所追求者,在于集体之秩序,而非个人之幸福,诸如此类,盖儒家之通病也。王莽又问,倘若你读进字缝里去,又能读到什么?我答道:“鲁迅在字缝里读到‘吃人’二字,我觉得犹可附注一句,那就是,吃人者吃人之余,更有一群闲人在旁大叫:吃得好,吃得好。”王莽摇摇头,道:“我在字缝里读到的,却是‘诛心’二字。”
诛心?
没错,诛自己的心。
我于是悚然,知道王莽打算从了,他要毁坏了自己的心,消灭了自己的欲,扭曲性灵,克己复礼!我想要冲王莽大吼,贱人,你为什么不反抗!你为什么自愿投入这罗网,把自己变成一个机器,抹灭自己的快乐,罔顾自己的悲喜,麻木地执行那些礼仪程序?然而我终于放弃,只是问了一句:诛心之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