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杂说_南怀瑾【完结】(26)

2019-03-10  作者|标签:南怀瑾

  生死、昼夜、刚柔

  第二个观念:“刚柔者,昼夜之象也。”以前曾说到《易经》的动静刚柔,动静是《易经》在物理世界的法则,而刚柔则是物质世界的法则。不过这里的刚柔,是代表白天和夜里的。讲到这里,可以知道中国思想之伟大,孔子在后面《系传》中也说:“明乎昼夜之道则知。”这是中国文化特殊的地方。我们知道世界的宗教,基督教也好,天主教也好,佛教也好,伊斯兰教也好,都是追求人生——宇宙间生与死的问题,而在我们中国的儒家、道家素来不把这个问题当作问题,这都是根据《易经》来的。《易经》认为生死不是问题,我们如果在这句话上加两个字:“明乎昼夜之道则知生死。”就是说明,人活着的时候,像白天一样,像太阳出来了的时候、天亮了的时候;人死了,就是休息了,像太阳下山一样,天黑了。不过有一点,他们却承认生命的延续,等于印度佛教的轮回之说。人活一辈子,终于死了,但并不是生命的结束,只是休息一个阶段,等于天黑了,明天又要天亮的一样,一个白天,一个夜晚而已。因此我们中国人讲生死问题,禹王的思想:“生者寄也,死者归也。”后来形成道家的思想,人活着是个人,是在这里作客人,活了一百年,也只是在这皮包骨的血肉之躯中寄放了一百年,等到死了就回去了。可是西方的宗教把生死问题看得很严重。纯粹的中国文化,根据《易经》认为不是一个问题,根本不去考虑它。了解了生死昼夜,只是在刚柔之间而已。

  天地之变尽于六

  “六支之动,三极之道也。”

  六爻是重卦的六爻。为什么画六爻,曾经报告过,我们的老祖宗,不知道哪来这么高的智慧,几千年前就知道了宇宙间的任何变动,没有超过六个阶段的,这是以现代的科学文明作的解释。以原始的六爻解释,要注意六爻之动的“动”字,一定要有动,而动则变,尽管在睡觉的时候,打坐的时候,也照样在动在变,血液还在流动,下意识还是在活动。一动必有变,而“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三极为天、地、人。三极也有yīn阳,天有yīn阳,地有yīn阳,人也有yīn阳。为什么要用六爻,孔子的解释,三极之道也,这个“道”不是修道之道,是“法则”的意思。所以八卦要有六爻,是天、地、人三极yīn阳变化的法则。下面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这个观念,《易》中的卦象,大原则是从象数来的,是科学的。可是一到周文王,尤其到了孔子写的心得报告中,才把《易经》的道理,拉到人文哲学上来,后来就成为儒家思想的根源,而形成中国文化的正统,如这上面所说的是科学,尤其天文方面的大原则,后面又讲到人文思想上去了。

  居之安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

  这就说到人生哲学了,我们学《易经》为了解自己,了解人生,所以一个君子所处的日常生活,君子的人生,能够得到安心的,亦即佛教禅宗常说到的安心。人心得安是很难的,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人安心过。谁心安了?谁满足了?这是不可能的,真安心,不必要求什么,已经满足了,可见这是很难的。安心不易,安身亦难,安生活更难,实际上这些都是心的作用。孔子说:如果真懂了《易经》,平常所居而安得了心,只要看《易经》变化的次序就够了。为什么?因为它有一定的次序,可以看到卦的变,而且依照《易经》的法则,宇宙万物万事随时在变,但不是乱变,也没有办法乱变,是循一定的次序在变,所以懂了《易经》,人生一切的变故来了,都可以真的安贫乐道度光yīn。人生万物有一个不变的东西,就是这个“必变的道理”,有如气象局的报时台,现在报的下午三时二十五分,下一句就是二十五分十秒,这是一定要变的。人类自己反省,有一件最愚蠢的事,希望自己一辈子不变,最好长生不老,永远年轻,可是这绝不可能。懂了《易经》,就知道变有一个秩序,有一个一定的原则,因此我们做事业也好,做别的也好,第一知道自己怎么改,第二知道变到什么程度了,所以用不着去卜卦,把《易经》变化的程序搞通了,大法则就通了。但是变的当中,一变就有动,一动就有变,那么在动与变的结果,有好有坏,有吉有凶。关于吉凶,我们已经知道,是根据人为的观念而来,人为的利害得失而来,但得失的究竟如何?“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把文王所著的这本《周易》,每个卦下面所讲的道理——卦辞,懂了以后,透彻了它的道理,就快乐了。

  动的哲学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懂了《易经》后观其象,不是观象来研究《易经》。这个象,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命,我们自己个人、身体、家庭、国家、世界天下的关系。这一大现象就是一本《易经》,随着八卦的法则在变。平常处在这大环境中,观其象,对这大现象变动的前因后果都知道了,再看文王《周易》中所研究的内容,但并不是说文王怎么说,我们就相信,而是要“玩其辞”,通过他的思想创出自己的思想。于是姓王的也可著一本《王易》,姓李的著一本《李易》。

  人生一定要动的,“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我们自己有时候动了,要观察动所产生变化的现象,而玩其占,事实上占、卜、筮是三件事。古代用骨头卜卦,把骨头用火烧后,看上面所裂成的纹路,这是卜。各种卜的方法很多。占是用数理来推定结果。筮是《周易》以后的卜卦方法,用筮草的一定数字来卜。以现代来说,庙里的抽签,看签诗,这是近于筮。这是神秘学的范围、jīng神学的范围、心灵学的范围,有它的道理。如历史上的风角之术,演变为梅花易数,都属于占卜一类。梅花易数,假托是邵康节发明的。

  自助、人助、天助

  “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这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不同的地方。中国文化根本没有迷信。中国人是说人助天助,要靠自己。上面两句话就是说,懂了《易经》这些道理,上天就会保佑你。上天怎么个保佑法?就需要你自己照《易经》的道理,做得合情合理,天人合一,要你的修养到达这个境界,就可以天人合一。再严格说,这个“天”并不是另外一种力量,只是自己的心。懂了《易经》的道理,以此道理做人,动静都看准了,一定是一切都大吉大利,没有坏的,一切都看自己的学问修养如何,所以《易经》是经典中的经典,智慧中的智慧,包括了科学、哲学、宗教,一切都涵盖了。

  以上是第二章,下面继续第三章。

  “彖者,言乎象者也。支者,言乎变者也。”

  读这本《周易》,有三项要注意。外国人,尤其日本人研究《易经》,专门拿动物来搞,龙呀!马呀!象呀!在这些上绕圈子。象亦是一种shòu,据说能够吃铁,把铁咬断。《易经》每卦下面有一个“象曰”,就是“断语”的意思。这里是说“彖辞”是用来解说现象的。换句话说,“彖辞”是根据某一现象下的定论。至于“爻辞”,每爻下面有一个解释,为“爻辞”;整个卦下面的解释为“卦辞”,爻辞是讲变化的道理。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26/5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