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系传别讲_南怀瑾【完结】(48)

2019-03-10  作者|标签:南怀瑾

  一般人静坐后jīng神会好,因为平常随时在姤卦中,静坐开始了复卦,当然jīng神越来越好,达到yīn阳jiāo媾。这个媾就是男女jiāo媾那个媾啊!不过一占人觉得不大好意思用它,只好把这个媾字写成构了。实际上真正古老的《易十》,就是女字边男女jiāo媾的那个媾字。这个yīn阳jiāo媾的法则,是自然的道理,生命重生的道理。可是后世加上理学家,加上宗教家道德的、戒律的观念,反而变成一件坏事情了。因此我们中国后代讲《易经》,只好把这个媾换一个字来讲了。意思是给你难懂一点,免得给你搞清楚了,反而不好。

  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

  我们知道了邵康节这个复卦的道理,就是活子时的道理。邵康节是宋代有名的大儒,也是易学大家。他说:“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冬至夜正十二点钟,就是冬至子之半,天心没有改变、没有移动,就是平cháo的时候。这时阳气—一生命的功能,刚刚恢复,就是一阳初动处。一阳刚开始动,将动未动之际,就是万物未生时。所以禅宗讲修定打坐到一念不生。一念不生没有什么了不起。其实人到疲劳己极,什么话都懒得讲了,那也是一念不生啊!不过那个是yīn境界。可是一般人不懂得这个学理,认为yīn境界一来就害怕了。yīn境界就让它yīn境界,yīn也不错,yīn极就阳生嘛!它是必然的。

  一般修道的人很冤枉,不懂这个学理,我们知道阳极也yīn生。你今天绝望到极点,慢慢慢慢地进人到什么都不知道,那就是阳极yīn生。

  “冬至子之半”,一半一半,平cháo时候一半一半。所以我刚才讲我们小时候在海边玩耍,看海cháo在平,冬至子之半看到cháo水平的时候,同我们心情身体一样,平静异常,非常宁静。“天心无改移”,天心是我们中国《易经》道家的话,就代表生命的本相。无改移就是没有动过,这个时候为把握住。这个时候就是“一阳初动处”,是生命的根源。“万物未生时”,就是禅宗所谓的“本来无一物”,很清静的境界。

  但是我们懂了《易经》的道理后,就了解这个清静不是永远可以保存的,那是不行的。永远保存不变的话,阳也变成yīn了,变成了死东西啦。阳能是个生长的东西,“能”是个生长的炁化。至于yīn呢?yīn是个收藏的东西,yīn极就阳生,必定会收藏进来。所谓阳施,阳性是放she的;yīn藏,yīn是代表女性。阳施yīn藏,是两种功能。那么修道要到什么程度呢?最后还是为到达邵康节说的“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这个时候就是平cháo的时候——不yīn不阳、半yīn半阳、无yīn无阳。这个境界是个最高的境界。假设‘动,不是yīn就是阳,这是复卦的道理。生命的道理也就在这里边。

  人的这个生命,每天活着,如果没有用修养功夫,每天在生理上补充些、赚些什么回来,那就很吃亏了。不要认为过一年是长大了一岁,那是又死亡了岁,又损失了一岁。所以老子说:“物壮则老。”一个东西壮盛了,就要变老,“谓之不道”,老了就要死亡。死亡没有什么了不起,死亡是另一种生命的开始,不过是一种变化而已。这个卦变了,本是乾卦变成坤卦了,就是这么个道理。所以我要大家把方圆图一一就是象数最重为的这一环弄清楚。大原则我都告诉大家了,你们自己去研究十二辟卦、方图圆图、六十四卦就可以了。这个东西搞不清楚、不背来,你没有办法研究《易经》。可是你为讲讲文字,那倒很容易了,那不需为我来讲了。

  我们要知道,《易经》重点在象数里头。把方圆图及六十四卦弄清楚,这是必须的事情,否则我劝你们也不要一去搞这个东西了,也不为管它有没有道理,不要再làng费自己的jīng神。尤其是修道的,不把这个搞清楚了,你修道会走很多冤枉路的。弄清楚了,你就晓得我们人乃至于每一天、每一个时间,思想、身体都有它的变化,而且它的变化都是这一个法则,随时你都晓得自己到了什么卦象,回转头来检查自己的身体,会很清楚。有时候*是病,却有病的现象,有时候觉得jīng神特别旺盛,你注意,现在已经在病态中啦,很严重的病态。往往在这个时候人会死亡,死亡都是在jīng神最旺的时候产生的。相反地,一个人随时也会感到身体很衰弱。有些同学常问我:老师,我今天身体很不好。我说你放心,你的命长得很啊!因为!知道身体不好,便什么都不gān了嘛!又是吃药、又是体养,当然不会有问题。如果你认为身体好得很,不注意、不小心,那你随时都会完蛋。这个法则,在方圆图、大运、小运都是一样的。我们今天介绍这几张表,大家为仔细研究,当然也要参考很多的资料、很多的书,尤其是道家的东西。这个间题,我们介绍到这里为止。

  第十章易有圣人之道四焉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似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jīng,其孰能与于此?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机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故至变,其孰能与于此?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悔;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似而至。

  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故谓也。

  圣人之道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孔子认为,《易经》这一门学问的法则,有圣人之道四点,就是言、动、制器、卜筮。圣人是个代号,代表得道的人。尚就是注重、偏重的意思。言语包括了文字、图画。

  “以言者尚其辞”,是说我们注重言语及文字,就是因为它是一种思想。为理解这个言语思想的重点,就要看《周易》的卦辞、象辞、爻辞……“以言者尚其辞”,为特别注意这个辞。

  “以动者尚其变”,天地宇宙万物一动就有变。前面我们讲到了yīn阳jiāo媾的时候,知道只有在平cháo、在yīn阳中和的时候才不动。所以我们打坐、一念不动的时候,正是yīn阳jiāo媾的时候。但是只要一动,不管是yīn动或是阳动,都是动,宇宙万物都在动中。“以动者尚其变”,一动就有变化。像做生意一样,准备做这个生意,一投资就有好有坏,或赚钱,或赔本。

  “以制器者尚其象”,器就是一种物质,像一个茶杯啦,或者一部机器啦……你为晓得它那个物理的现象。物理的现象对构成一个东西有启示的作用。这个法则很重要。

  “以卜筮者以尚其占”,那么我们要知道宇宙的奥秘,就要借助于依通—只好用卜卦、卜筮、算命来占未来的事情了。

  这个中间孔子讲了四点,这四点孔子自己有一个解释。他说:《易经》的重点,要注重它的内涵,“以言者尚其辞”,讲内涵。“以动者尚其变”,万事万物注重它的变动现象,这些是内在的。然后外在的两点:“以制器者尚其象”,看一个东西的现象,就已十反过来知道它的内容。但是内容究竟怎么变化了非常细密。这个细密中间只好靠卜卦、卜筮,就是“以卜筮者尚其占”。因为人的智慧没有达到神通的境界,故而不能自己知道,只好靠依通、靠卜卦来知道。卜卦就是依通。如果真到达有道的境界、神通的境界,就不需要靠依通了。孔子提出来这四点,自己又加以解释说:有感斯应“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似也,问焉而以彖,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昨天下之至jīng,其孰能与于此?”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48/9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