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参同契_南怀瑾【完结】(68)

2019-03-10  作者|标签:南怀瑾

  但是,“得其一,万事毕”不是守窍这个道理这么简单。一是个什么?我希望诸位看一下朱云阳真人的注解,他的注解等于吃很稳当的中药,虽然不能救命,但是不会有后遗症。他说:“太上云,得其一,万事毕。又曰,谷神不死,是谓元牝。”所谓太上就是老子,是道教对他的尊称。在老子《道德经》上有谷神、元牝的名称,过去我们研究老子的时候已经提到过谷神,谷就是山谷,是个狭长yīn暗的地方,有三角形、布袋形、长方形。有一种山谷是进去之后没有出路,等于山dòng一样,不过比较大而深,空气不对流,所以有回音,这样的地方不能住人。另一种山谷是两头相通的,空气对流,但是幽深。谷神是形容一个空灵的地方,越是空到极点,我们反而感觉很难受,好像其中有神,有不可知的一股力量,这是老子所讲的谷神。

  元牝,现在用的这个“元”字,老子原书是“玄”。这个“玄”字研究起来也很麻烦,根据老子自己所说,是“玄之又玄”,简直是不能解释。后世的学术家又分两种解释:一种认为“玄”字代表了宇宙的形象,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关系是个连环圈,彼此相连,你说它属于哪一头,都不一定。另一种属于唯物思想的解释,这个“玄”字古代是上面点一点,挂下来一条线,连着两个圆圈。那个就代表细菌、微生物,或者人的jīng虫,这些东西都属于古代的“玄”字,它是个象形,像小虫一样活动的东西。

  谷神与本性

  “牝牡”两字是母性、公性的生物分类代名词,所以我们一看“牡”字就晓得是公的,一看“牝”就晓得是母的。宇宙间万有生命都从母性的身体而生,所以它叫“玄牝”。谷神不死,空灵的那个地方,它使用的价值永远不会死,这是老子的话。我们的重点现在不是老子,是研究丹道。

  他下面说,“谷神至虚而至灵,其妙生生不已”,这是谷神,至妙至灵是个空dòng的东西,空dòng的东西反应很快的,佛学所谓感应道jiāo。“感应”两个字从《易经?系传》来,“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讲这个生命的本来。谷神这个东西,生生不已,“从生生不已处,分出元牝”,是一个能够生万物的根源。

  元牝与谷神名称不同,“其体则一,其用则两”,是一个东西,但作用不同。一般修道家的,专门在身体上找这个东西。身体上找就很难了,我们千万不要想在身体上找。譬如我们晓得人体的神经、气脉是左右jiāo叉的,所以你守上窍,有时候影响下部,守下窍影响上部,这是一套医学的道理,可以说是道的术。术的意思是一种方法,不是道体。

  元牝与谷神是一个东西,生生不已的,是真正的秘密,“秘在掩蔽二字”,掩就是蔽,蔽也就是掩,等于我们讲古代有个人学作诗,作了一句“关门闭户掩柴扉”,关门是关门,闭户也是关门,掩柴扉也是关门,说了半天只讲一件事,岂不是空话吗!可是他在文字上,有三种不同的玩法。我们假设这书中的话也在玩文字,“掩者,掩其玄门,蔽者,蔽其牝户”,这句话还是没有老老实实讲出来玄门在哪里,牝户在哪里。

  “若非一者在中,岂能掩蔽”,就是中间这一点的作用,就把它关闭。“然非掩蔽于外,亦不成其为一”,外面关闭了,里头才能够得一。看道书真要命,每到这种重要的地方,就是一句话:“此中窍妙,非得真师指授。”要真师指点!我晓得哪个是真师呀?困难就在这里。佛学说到“善知识”,就是明师,如果“不择利智而教之”,老师对这个学生前生的根器都不知道,随便传法,这个老师是犯戒的,很严重呀,犯戒是下地狱的。依佛家的讲法,弟子对老师不选择,也是犯戒的。所以讲了半天,双方最好都不要gān。老师如果得道有神通知道前生,那比较好办;我们当弟子的就很难办了,谁晓得哪一个是明师呢?这就是道家和密宗的考验,讲到最后留一手,始终不讲。其中的巧妙就是,如果没有真正的明师,“纵饶慧过颜闵,莫能qiáng猜”,就算你的聪明智慧超过孔子最好的学生颜回、闵子骞,你也推测不出来。“况世间凡夫乎”,更何况一般凡夫,更推测不出来了。我们现在只好看书研究了,哪里去找个明师呢?

  “故曰,一者以掩蔽,世人莫知之。所云huáng中,是指出祖窍之中”,这里又来个祖窍。“所云一者,是指出祖窍之一。知中,则知窍。知一,则知窍中之妙。知窍中之妙,便知本来祖性,便知守中抱一,是养性第一步工夫”。知窍中的妙,你就明心见性了。正统的道家讲性命双修,不能只修一边。所以道家看学佛的人,只念佛、打坐、参禅,那是修性不修命,所以身体搞不好。几乎每一个学佛的人都面带菜色,百病丛生,都有病。因为他只修性不修命,从心性人手,命功不知道,“此是修行第一病”。你说自己修行怎么好,但是身体又那么坏,比普通人还差,这个就是不大对了。但是道家也反对只练身体,红光满面,相貌堂堂,好像百病不生,最后倒下来死的时候,一下子就走了。这个叫做只修命不修性,没有修明心见性,只锻炼身体,守窍,“万劫yīn灵难入圣”,你修一万辈子,还是不能成仙成佛。因此,正统的道家主张性命要双修。

  那么这里所谈的,就是说要知道本性在哪里。现在我们有个问题,本性是不是在谷神境界,玄牝不死的那个祖窍里头?他在这里露了一个消息,把这个形象给我们画出来了——“守中抱一”,在真正得定的境界,到了气住脉停,虽然不谈明心见性,这是“养性第一步工夫”。所以我们大家讲气脉打通,为什么修行要打通气脉呢?打通气脉的目的是气住,气满足了,充电一样充满了就停住了,那么脉也停了。这个后天的作用不来,自性的清明就不会现前。道家把这个讲得很高,即使如此,不过是到达“养性的第一步工夫”。一点没有错!这一点我很同意,承认他这个说法是对的。不要认为得定了,就是一念不生全体现,还不是那么简单。更何况你的思想妄念始终定不了,连“守中抱一”都还没有做到,气住脉停更谈不上。因此,不要说明心见性,连养性的第一步工夫都没有到。

  两窍互用章第七

  上德无为,不以察求。下德为之,其用不休。上闭则称有,下闭则称无。无者以奉上,上有神明居。此两孔xué法,金炁亦相胥。

  知白守黑,神明自来。白者金jīng,黑者水基。水者道枢,其数名一。yīn阳之始,元含huáng芽。五金之主,北方河车。故铅外黑,内怀金华。被褐怀玉,外为狂夫。

  金为水母,母隐子胎。水为金子,子藏母胞。真人至妙,若有若无。仿佛太渊,乍沉乍浮。退而分布,各守境隅。采之类白,造之则朱。炼为表卫,白里真居。

  方圓径寸,混而相拘。先天地生,巍巍尊高。旁有垣阙,状似蓬壶。环匝关闭,四通踟蹰。守御密固,遇绝jian邪。曲阁相连,以戒不虞。可以无思,难以愁劳。神炁满室,莫之能留。守之者昌,失之者亡。动静休息,常与人俱。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68/16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