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是不甘平庸的,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高贵的身份和地位,能够拥有自己的成功。但是那些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和其他人依然没有关系。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因为结jiāo了富贵之人而高兴,他们的富贵永远是他们的,跟我们没有关系。就像乾隆时期的大贪官和珅的管家刘全一样,虽然他仗着和珅的势力,横行霸道,比一些有品级的官员还要qiáng横,但是在别人的眼里,他始终都是一个狗仗人势的奴才,身份没有改变。狐假虎威的狐狸永远也不会像老虎一样拥有睥睨森林的能力。
人生一世只和自己有关,不管我们需要什么都要靠自己努力去争取,借助别人来抬高自己,只会把自己贬得更低。我们要在自己的心里给自己留下一片高贵的jīng神家园,这才是一个自主的人应该有的修养。
不为他人言语所动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论语·先进》
孔子说:“闵子骞真是个大孝子啊,人们说他的父母兄弟的话,他从不理睬。”
南怀瑾先生认为一个人有自己独立的主见,不听外人的话而变动,实在很难。像闵子骞这样别人都看不惯他的后母,看不惯他们兄弟之间悬殊的待遇,而他对别人打抱不平的话都不听,仍然孝顺后母,友爱异母生的弟弟,这一点做起来很难。因此南怀瑾先生说很多家庭出了事情,问题不出在家庭本身,旁边的亲戚、朋友、邻居东讲西讲,导致兄弟之间、夫妇之间,乃至婆媳之间出了问题。这时就必须有主见。所以孔子说闵子骞的后母是不好,闵子骞也明知道不好,可是他心里有数,无论别人怎么讲,他都可以不受影响。引申这个道理,就是做领导的人,更要注意。古人有句话“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一边怀疑,一边又用他,这个问题就太大了,不但误了自己,更误了事情,这些都是要注意的。
南怀瑾先生提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观点。这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条金科玉律,但是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少之又少。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就是用人者要有自己的主张,不能随便听信别人的言语。
古代官场上,人们为了权势的争夺,一向是尔虞我诈,互相攻讦的。很多人自己没有本事,就想依靠打小报告而得到上级的信任,从而平步青云。这些人每天做的事情就是专门等着抓别人的小辫子。还有一部分人想将当权者挤下台,因此造谣生事,诬陷别人。就这样,每天传入领导者耳朵里的话混乱不堪,让人无从分辨真假,也没有时间和jīng力去调查。因此,领导者大多是依靠自己的主观去判断一个人是否忠心。这个时候就需要领导者有自己的主张和判断力,不能被不断传来的言语所动摇。若是轻易相信了那些十句中有九句是假的言语,则会导致部下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
选择任用一个人并且给了他权力,你们就等于是绑在了一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若是还在心里对他存有疑虑,那么就会在无意中给他下绊儿,增加他办事的难度。最重要的是,两人之间会形成一条裂缝,这会给那些浑水摸鱼者以可乘之机。他们会趁机造谣中伤,同样的言语听得次数多了,我们多半就会把它当成真的,最终我们会因此而丧失好助手。因此,如果我们选择了相信一个人,就一定要坚信自己的主张和判断,不为他人的言语所动,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牢不可破的关系。不要像战国时期的东方六国一样,互相猜忌,互相防备,同盟关系因此时而修复,时而破裂,最终全部被秦国消灭,
而要像成王信任周公一样,同心协力,达成目标。
周武王去世后,成王继位,周公辅佐。当时周朝刚刚建立,政局还不稳定,很多诸侯国都在观望等待。面对这种复杂的政治环境,成王一个13岁的少年,显然应付不来。为了安定局势,站稳脚跟,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周公姬旦代成王摄政。
然而,被分封在东方的文王第三子管叔鲜和第五子蔡叔度,对于周公摄政,心怀妒忌,于是传出流言蜚语,说周公企图篡夺王位。流言传遍京城,就连成王、姜尚、召公奭也怀疑起周公来。周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找重臣姜尚和召公表明心迹,他说:“要完成周的功业,保住周王朝的江山社稷,实现武王遗训,我不能不代幼王摄政。”姜尚与召公理解了周公的一番苦心及光明磊落的胸怀,支持周公辅佐成王,治理国家。
成王的母亲知道后,召集王室中人,表示坚定不移地支持周公,充分信任他,并向他们说明,周公摄政是有先王的遗嘱的。成王牢记了母亲的话,决心排除gān扰,与周公一起同心治国。
这种相互信任的君臣关系使得周公能够大展拳脚,逐步实现了周王朝的完全统一,在他的治理下,周朝越来越昌盛。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却是一个疑心病很重的人,他的疑心使得他在赤壁之战中吃了败仗。
曹操集结大军准备攻打东吴,然而曹操手下的将士都来自北方,不习水战,于是命令降将蔡瑁、张允训练水师。
周瑜素知蔡瑁、张允之能,于是决定想办法除掉这二人。正好曹操遣蒋gān前来劝降,周瑜借此机会伪造了一封蔡瑁、张允写给自己的信,并且故意让蒋gān找到。蒋gān发现这封信后,如获至宝,立刻跑到曹操面前邀功。曹操本就对这二人不放心,这一来,更是确信不疑,立刻命令左右将这二人拉出去砍了。砍完之后,他立刻认识到自己中了离间计,后悔不迭。
依照曹操的谋略,原不至于中计,只因他心中存着对二人的怀疑之心,因此才会不加查证,立刻杀人的。
大千世界里纷纷扰扰的信息都会对我们的判断力产生影响,若是我们没有自己的主张,就会被外界的信息牵着鼻子走。任何外来的信息都必须内化到我们的心里,才会产生作用。只要我们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外界的gān扰信息再多,也不会影响我们的决定。
身在这个信息来源复杂而又层出不穷的社会,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否则就会湮没在众人的声音之中。面对各种信息,我们的内心要像山一样岿然不动,无论风有多劲疾,都不能动摇自己分毫。
心有主见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论语·先进》
孔子说:“仲由弹瑟,为什么在我这里弹呢?”孔子的学生们因此都不尊敬子路。孔子便说:“仲由嘛,他在学习上已经达到升堂的程度了,只是还没有入室罢了(即还不jīng通)。”
孔子见子路弹瑟,于是说:“子路啊!他对于鼓瑟,还没有入门呢!”这是对子路弹瑟水平的客观评价。而孔子的学生们听到这个批评,就不敬重子路了。这就看出群众的心理是盲从的。因此南怀瑾先生说,真正头脑冷静的人,对任何事情的看法不跟着别人转变,而用自己真正的智慧、眼光来看一件事、看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