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后,曹操率军败退回北方。就在东吴忙着追击曹操的时候,刘备的人马已经占领了荆州。这让孙权非常恼火,自己千辛万苦打败了曹操,却让刘备占了便宜,于是派鲁肃前去讨要荆州。刘备抬出了原荆州之主刘表的儿子刘琦,说自己只是替他掌管,这让鲁肃无话可说。没过多久,刘琦去世,东吴再次遣人讨要荆州,且大都督周瑜调兵遣将要夺回荆州,但是刘备以无立身之地为由,向东吴借荆州。东吴也知道这只是一个借口,但是也不能qiáng要,否则两家必然要jiāo战。
鲁肃为孙权分析了局势。他认为,刘备虽弱,但是也有几万人马,即使东吴能够把荆州拿下,也要损兵折将,元气大伤。最重要的是雄踞北方的曹操还在虎视眈眈,无时无刻不想报赤壁之战的大仇。若是孙刘两家jiāo恶,曹操必然兴兵来犯,那个时候恐怕难以抵挡。因此孙刘联盟不能破,只能答应刘备借荆州的要求。
鲁肃看清楚了天下大势,围绕荆州事件展开了深刻的分析,这使得东吴作出了理智而正确的决定。
任何事情都有其多面性,并且与很多事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无论是什么样的事情都有可能会影响到大局的发展,因此,我们不能不慎重对待每一件事。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我们都要围绕它进行分析,将所有可能牵扯到的事情都理清楚,只有这样才能确定下一步自己应该怎么办。自古就有“智胜于力”的说法,能够透彻地认识事情,从而作出正确的决定比之横冲直撞的确要高明得多。
第26章 生气不如争气
不要抱怨怀才不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孔子说:“不因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忧虑,却应当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孔子还说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孔子看来,不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生气是君子的修养。
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说:“大概人们都有的一个通病,就是总觉得自己了不起。往往我们说错一句话,脸红了,但三秒钟以后,脸不红了,自己马上在心里头找出很多的理由来支持自己的错误,认为自己完全对,再过个把钟头,越看自己越对。人,就是这样,所以人总怪人家不了解自己,而对于自己是不是了解别人这个问题,就不去考虑了。”
现在很多年轻人总是抱怨自己怀才不遇,认为这个世界缺少伯乐,自己一身的才华没有施展的空间,然而他们却从来都不考虑自己为什么遇不上伯乐,为什么没有人愿意了解自己、赏识自己。会不会有这种可能呢?自己根本就没有什么值得别人了解和关注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问题就大了。
南怀瑾先生的说法是正确的,人们总是会认为自己是了不起的,总是抱怨别人不给自己机会而不认为是自己没能力。现在的年轻人不能承受挫折,遇到一点挫折就开始自怨自艾:“为什么就没有伯乐相中我呢?”问题问得是没错,但是态度是不对的。依照我们的态度,我们得出来的结论一定是别人“有眼不识金镶玉”。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客观地想一下就会发现,也许不是别人的错,而是自己的确还称不上“金镶玉”。我们可以反省一下,自己的才华到底表现在哪里,能否找出一点能证明自己是人才的证据。很多抱怨的人恐怕是找不出来的吧。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世上根本就没有“怀才不遇”这种事情发生。现代社会不再像以前一样讲究“谦虚”,这是一个讲究积极表现的社会,如果你能够拿出证明自己能力的东西,相信肯定会有人重用你。历史上那些像诸葛亮一样有才华的人,根本就不需要自己去寻找伯乐,伯乐自然会上门寻找自己。
大多数抱怨怀才不遇的人都是没有什么真实才华的,他们所谓的才华只存在于自己的想象之中。因为他们遭受了挫折,所以他们就把自己归为怀才不遇的一类,积极努力地把自己塑造成一颗沧海遗珠,把所有的时间都花费在把自己打造成怀才不遇的悲剧人物上而忽略了增加自己的才华。这才是所谓的“怀才不遇”者最大的悲哀。因此,与其làng费大好时光在抱怨上,不如整装待发,努力学习,真正地充实自己,把自己打造成真正的千里马,到了那个时候,自然会成就大事。
年轻人有急功近利的心态是在所难免的,谁都想自己能早一点实现理想,大展宏图。但是我们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这种心态,毕竟理想不是着急就能实现的。任何一个人的才华的培养都是需要时间的,资质聪颖者可能需要的时间短一些,资质普通的人就需要较长一点的时间。大多数的人应该都是属于普通一类的。只要我们能够耐住性子,加qiáng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实力派,就一定可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历史上也不乏很多大器晚成的人。
周代着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姜子牙是大器晚成的典范。姜子牙家世显贵,但是到了他那一代的时候已经落败。所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为了生计,做过屠夫,也曾经开过酒店卖过酒。但是姜子牙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无论是gān什么,他都没有忘记学习。他始终勤奋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有一天能施展才华。
然而在那个等级森严的年代,才华出众的姜子牙始终找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但是他没有放弃,直到花甲之年,他依然还在苦苦寻找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渭水河畔钓鱼的姜子牙等来了慧眼识英才的周文王,他的人生由此发生改变。周文王拜姜子牙为师,在姜子牙的治理下,周国日益qiáng盛。武王继位后,姜子牙更是辅佐武王兴兵讨伐商朝,奠定了近八百年的周家天下。
机遇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若是没有才华,即使有机会,我们也难以抓住。如果加上运气的成分,即使被我们抓住了,必然也难以长久。才能是最内在的、根本的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只要是有才能,就不必担心没有机会发挥。时间是最公平的,只要我们愿意等,愿意去争取,时间总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从现在开始,认真地审视自己,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尽可能地去弥补,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才,把那些抱怨的话语统统收回去,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找到自己的伯乐,给自己搭建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
做好“前因”,不惧“后果”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论语·学而》
曾子说:“如果对于去世者的丧礼能慎重地举行,日久之后亦能定期举行祭礼不断追思的话,社会上的风俗道德也一定可以渐渐笃厚起来。”
这句话是用来解释孝道的,南怀瑾先生认为这种解释意思是对的,但是有些牵qiáng附会。他认为“终”就是结果,“远”就是很远的原因,用现在的一句话来讲就是,“一个人想要好的结果,不如有好的开始”。欲慎其终者,先追其远,每件事的结果,都是由那原因来的。所以“慎终追远”的意思,是说与其要好的结果,不如有好的开始,西方有一句俗语:“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也是这个道理。大家认识了这个道理,则“民德归厚矣”,社会道德的风气,自然都归于厚道严谨。这是“学问”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