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生存的意义
德dàng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庄子·人间世》
道德败坏就败坏在追求“道德”这个名声,智慧丧失就丧失在总是利用“智慧”争辩是非,争qiáng好胜。人为了求名,不择手段去做,为名所困。人类自己的知识技巧,成了斗争的工具。二者都像是凶器,不可以将它推行于世。
南怀瑾先生认为一个人不守本分,争求虚荣的知名度,为了一个名,不择手段,超过了道德的范围,就是“德dàng乎名”。历史上真有学问的人,不是为了考功名出来的,他为了自己读书,为了自己求道,所以他成功了,名留千古。
每个人由于价值观、人生观不同,生存的意义也是不同的。但是如果将生存的意义架构在“名”之上,那么这种意义就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它并不是出自人的本心。世人在追逐名利的过程中,总是会给自己留下一片空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因为为求名而做的事情并不是他真心愿意做的事。“名”是阻碍人们寻找生存意义的最大障碍,只有超越“名”之后,发现的生存意义,才是我们真正要追寻的。
中国几千年来的文人墨客能够千古留名的人基本上都是超然于“名”之上的。他们不是为了求名而去迫使自己成为文人的,而是发自内心地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文人。正是他们的不求名反而成就了他们的千古美名。那些为了在科举考试中拔得头筹而发奋图qiáng的人,只在当时风光无限,又有多少被后人记住呢?
其实生存的意义很简单,就是不受外物所累,不受大众或社会标准的约束,依照发自本心的愿望,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并致力于此就是找到了生存的意义。绝大多数的人之所以默默无闻,就是因为他们始终不能摆脱各种标准的束缚,而违心地去做不愿做的事情。
唐朝着名诗人李白一生漫游,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传世名篇。他的这些làng漫主义气息浓重的诗歌就是来源于他不羁的生活。
李白年轻的时候和许多人一样,希望能够晋身仕途,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因而他四处漫游,希望能够结jiāo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然而十年的漫游却一无所获。在这期间,李白不愿意像其他人一样通过科举考试晋身,他希望能够依靠自己的才华得到赏识而荣登高位。
直到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道出了他的自信。李白初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dàng四方的漫游生活。
李白一生从来不曾压抑自己,虽在政治上颠簸半生却一直随遇而安。他从不像其他人一样为了博取政治上的地位而钻营。身处高位时,他开怀大笑;遭到排挤后,他潇洒离开。他的这种洒脱不羁正是他诗歌创作的源泉。
当人们忙碌于在万丈红尘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时,那些洒脱的人却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着自己的生活。忙碌的人不停地在追问自己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而那些洒脱的人却从来不会问这些不需要回答的问题。我们之所以永远也弄不明白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之所以在闲暇时间感到空虚和无聊,就是因为我们长时间地按照别人或者是社会的要求做着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长期受到压抑的心,怎么会充实呢?
陶渊明大半生都是在官场上混迹,在做官和辞官中摇摆不定。生性崇尚自由的他,忍受不了官场的束缚,然而为了家庭,他又不得不出仕。直到四十岁的时候,他终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而去。他的人生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启了一片新的天地。
辞官后的陶渊明享受着田园生活,“采jú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述了他的心境。这个时候的他彻底摆脱了做官时的压抑。虽然生活贫困,但是他却安贫乐道。正是这一时期的生活激发了他的创作兴趣,使他创作了大批艺术成就很高的田园诗。
社会因为名利的纠缠形成了一些世俗的偏见,而这些偏见偏偏又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这使得我们的生活始终不能挣脱名利的藩篱。我们何不学一学陶渊明,摆脱世俗的偏见,让自己的心灵得到释放,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找到生存的意义?
第36章 平衡得失心态(1)
不是谁都能做“穷人”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卫灵公》
卫灵公向孔子问军队列阵之法。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还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第二天,孔子便与弟子们离开了卫国。一行人在陈国断了粮,跟随的人都饿病了,不能起身。子路愤愤不平地见孔子说:“难道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安守穷困,小人穷困便会胡作非为。”
南怀瑾先生认为“君子固穷”的境界是必须有一定修养的人才能做到的。他举了一个例子:明朝一位名士是大画家,诗文也非常好,穷得不得了,第二天没有米下锅了,头天晚上还坐在树下赏月吟诗。太太唠叨他:“明天没有米,还作诗!”他看看天上的月亮说:“时间距明天早晨还有好几个时辰哩!明天的事明天管,现在还是看月亮吧,风景太好了。”
南怀瑾先生认为这是文人的修养,但是想拥有这种胸襟、气度,又谈何容易。一个人要在心理上构成一个中心思想,自己要有个境界。如果内在没有一个东西,人生将是相当空虚的。有事情做,忙的时候不觉得,如果一个人把事放下来,处在清灵当中,就要受不了了!这个穷还不只是指经济环境穷,人到了穷途末路,上了年纪,万事俱空,儿女离开了身边,老伴也去了,冷清清一个人,的确不好受。这个时候,必须自己有自己天地中的“性天风月”,自己有自己的修养才行。有了这个境界,才能做到“君子固穷”。
“君子固穷”是一种极高的修养。南怀瑾先生指出我们需要有“性天风月”,这个指的就是安贫乐道的思想。在现实的世界里,我们要考虑自己的生计问题,不可能完全不管不顾,但是我们不能为了生活而什么事情都做,这样的话就算不上是“君子固穷”了。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是现实生活中总是有那么一部分人做不到,他们采取各种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利益,满足自己的私欲。现实的生活中有很多诱惑,如果我们不能克制心中的欲望,则会受到利益的诱导,做出不恰当的行为来。
人们应该在自己的心里设置一个道德底线,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都要清楚明白。我们如果只在道德底线之内获取利益,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准,那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一旦超越道德底线,我们就要及时刹车,以免越陷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