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_周国平【完结】(22)

2019-03-10  作者|标签:周国平

  "宁愿绝望,胜于投降。"《尼采全集》,第6卷,第419页。

  你看,这就是尼采。

  人是一个试验

  人是什么?可以从不同层次上回答这个问题。

  从宇宙的角度来看人,尼采断然拒绝人类中心论的观念。"在世界上,一小滴生命对于生灭不已的汪洋大海的全部性质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尼采全集》,第3卷,第200页。

  "地球上的生命是稍纵即逝的,偶然的,是无结果的例外",人是"渺小的昙花一现的物种"。《尼采全集》,第15卷,第364页。

  这是自然科学的冷静眼光。这样看人是不会有任何积极结果的,在宇宙的生成变化中,人和一切事物都只是物质的一种暂时形态。

  让我们把眼光收回到地球上,把人同他的近邻动物进行比较。尼采说: 人是"最残酷的动物","最勇敢的动物","作着判断的动物",等等。《尼采全集》,第6卷,第230、318页;第14卷,第21页。

  可是,具有本质意义的却是: 人是"尚未定型的动物"。《尼采全集》,第13卷,第276页。

  这一点之所以具有本质意义,是因为人正是藉此而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并且战胜了其他动物。其他动物在物种上都已固定,没有发展的自由了。人却不然,他没有一成不变的既定本质,他可以自己改变自己,塑造自己,创造自己的本质。

  尼采一再qiáng调人的本质的不确定性和可塑性。他说:"我们人类是唯一的这样的创造物,当其有错误时,能将自己删改,如同删掉一句错误的句子。"《朝霞》第274节。《尼采全集》,第4卷,第241页。

  "人应当看到自己的力量是可大可小的,他的能力如在良好环境下也许可以发展到最高。"《朝霞》第326节。《尼采全集》,第4卷,第260页。

  "人可以治理自己的情欲,如园丁一样……但多少人知道这是随我们自由的呢?多数人岂非把自己看作完成了的既定事实吗?大哲学家们岂非把人性不变论的印记盖在这种成见上吗?"《朝霞》第560节。《尼采全集》,第4卷,第365-366页。

  "在人身上,创造物和创造者统一起来了。"《善恶的彼岸》。《尼采全集》,第7卷,第181页。

  qiáng调人的自我创造,这是马克思、尼采以及许多现代哲学家的共同立场。但是,一旦追问人通过何种途径自我创造,就发生了根本的分歧。马克思认为,人是通过劳动自我创造的,"全部所谓世界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的诞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6,第84页。

  尼采则认为,人的自我创造的途径是评价,而且往往是错误的评价。他说:"如果没有置于道德假定中的误解,人就仍然是动物。"《人性的,太人性的》第1卷。《尼采全集》,第2卷,第65页。

  "人是通过他的错误教育成的: 第一,他对自己总是看得不完全;第二,他给自己加上想象的特点;第三,他在一种对动物和自然的错误的等级秩序中看自己;第四,他不断发明新的价值榜,并一时以之为永久和绝对,以致时而这种时而那种人类的冲动和境况居于首位,藉此种评价而高贵化。如果没有这四种错误的效果,也就没有了人道、人性和'人的尊严'。"《快乐的科学》第115节。《尼采全集》,第5卷,第155-156页。

  尼采没有去考察人性形成的客观社会机制,他注重的是人性形成的内部心理机制。在他看来,既然人是未定型的动物,面临着向各种不同方向发展的无限可能性,那么,究竟向何种方向发展,何种可能性得到实现,就取决于人自己的价值定向,评价就具有了决定性的意义。评价,也就是赋予意义,赋予生命以目的。动物只有求生的本能,它只是"盲目地疯狂地紧紧抓住生命,却没有任何别的更高目的"《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尼采全集》,第1卷,第435页。

  。人则不然,他要赋予生命以高于生命的目的,他要肯定自己在宇宙中的价值。尼采对于人的这个特征有着矛盾的评价。一方面,他认为这是人的幻想和错觉,是人对自己说谎。用宇宙生成变化的眼光看,人毫无价值,可是人偏要误解自己,以为自己是"不自由的世界上的自由者","永恒奇迹的制造者","超动物","准上帝","造物的意义","宇宙之谜的谜底",等等。《人性的,太人性的》第2部。《尼采全集》,第3卷,第199页。

  这样,人就是"不断说谎的、艺术的、不透明的动物"。《善恶的彼岸》。《尼采全集》,第7卷,第269页。

  第30节:第四章 人--自由--创造(2)

  另一方面,尼采又认为这样的说谎乃人性之必需,人正是通过幻想和误解而成为人的。生命本无意义,要赋予它以意义,怎么能不说谎?"为了生活,我们需要谎言"。"'生命应当产生信仰',如此提出的任务是艰巨的。为了解决这个任务,人必须出自本性地已经是个骗子。""误解人生的性质,这是在道德、科学、虔信、艺术所有这些东西背后的最深最高的秘密意图。"《qiáng力意志》第853节。

  问题在于,人必须为自己的生活确立一个目的,赋予自己的生存以超生物学的意义,他才能像人那样地生活;当他的生存缺少一个目的、一种意义之时,他就感到自己只是动物。用自然的眼光看,这样的目的、意义是谎言,是人的自我欺骗。可是,就算是自我欺骗,却也有其并非虚幻的作用。幻想也能成为真实的动机,产生实在的效果。"由于在起源上,在独立性上,在目的上,人类异常地误解了自己,更由于据此误解而形成的需求,人类就自视过高,常常能做出较好的事,即所谓'超越自己'……"《朝霞》第425节。《尼采全集》,第4卷,第293页。

  人类的全部文化价值体系,人性区别于动物性的全部高贵品质,实际上都建立在人的生命具有高于生命本身的目的、意义这样一个"谎言"的基础之上。

  这里我们应当注意,尼采所说的"谎言"、"误解"都是从自然界的眼光来说的。他把自然界的"真理"体系与人类社会的"价值"体系区分开来,在他看来,人类中心论在自然界的"真理"体系中只是一个"谎言",在社会的价值体系中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前提。如果人类不是自视过高,对于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怀有特殊信念,就会失去了向上的动力。随着基督教信仰的崩坏,人类中心论已经丧失了"真理"的资格。"真理"是令人沮丧的: 人类并不神圣,既非宇宙的中心,亦非万物的目的,而只是大自然的偶然产物,并且将必然地归于消灭。可是,人类并不因此陷于悲观主义泥潭而不能自拔。因为,尼采解释说,悲观主义是"真理",但"真理"并非最高的价值标准。对于人类来说,求假象、求幻想、求欺骗的意志比求真理、求现实、求存在的意志更深刻,更本原,更"形而上"。《qiáng力意志》第853节。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22/5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