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_周国平【完结】(58)

2019-03-10  作者|标签:周国平

  1882年4月,在梅森葆夫人和另一位朋友雷埃邀请下,尼采到罗马旅行。在那里,两位朋友把一个富有魅力、极其聪慧的俄国少女莎乐美介绍给他,做他的学生。尼采深深堕入了情网,莎乐美也被尼采的独特个性所吸引。两人结伴到卢塞恩旅行,沿途,尼采向莎乐美娓娓叙述往事,回忆童年,讲授哲学。但是,羞怯的性格使他不敢向莎乐美吐露衷曲,于是他恳请雷埃替他求婚。殊不知雷埃自己也爱上了莎乐美。莎乐美对这两位追求者的求爱都没有允诺。她尊敬和喜欢尼采,但只是把他看作自己的人生导师。尼采仍然痴恋着莎乐美,不得不克制自己,以师生之谊相处,两人保持着友好的接触。尼采的妹妹伊丽莎白却对他们的友谊满怀妒恨,恶意散布流言蜚语,挑拨离间,使他们终于反目。仅仅5个月,尼采生涯中的这段幸福的小插曲就终结了。

  由于尼采长期独身和多病,借照料他的生活之机,伊丽莎白愈来愈深地进入了他的生活。但是,她根本不理解尼采。她对尼采与莎乐美的友谊的粗bàogān预,一度导致兄妹关系破裂。重归于好之后,彼此仍然经常发生摩擦。尼采在给朋友的信中不止一次地抱怨,他受不了她,和她在一起,他就会生病。尤其使他烦恼的是伊丽莎白与柏林臭名昭著的反犹分子福尔斯特的婚姻。在犹太人问题上,兄妹之间常常发生激烈的争吵。尼采历来对犹太人有高度评价,厌恶反犹运动。后来,伊丽莎白追随福尔斯特到乌拉圭建立德国殖民村,事败,福尔斯特自杀。此时尼采已患jīng神病,但他的名声正在迅速增长,伊丽莎白觉得有机可乘,回到德国,垄断了尼采著作的版权及全部手稿,以尼采的保护人和解释尼采思想的权威自居,篡改手稿,捏造言论,曲解思想,不遗余力地把尼采打扮成种族主义者和反犹太主义者。尼采思想后来遭到世界性误解,他的妹妹负有重要责任。

  作为一个思想家,尼采需要孤独。然而,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又渴望人间的温暖。也许没有比尼采更孤独的人了。他长年累月独居,常常一连许多天找不到一个可以说说话的熟人。寂寞的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明显的痕迹,严重地摧残了他的身心健康。1887年9月,他的分别了14年的朋友多伊森夫妇到西尔斯-玛丽亚看他,几乎认不得他了:"这段时间里,他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不复有从前的骄傲的举止,灵巧的步伐,流畅的谈话。他步履艰难,步态蹒跚,身子略微向一边倾斜,说话明显地变得迟钝,时常停顿。"他指着天空,忧郁地说:"亲爱的朋友,当我积累我的思想时,我的头顶上必须有蓝天。"又把客人带到悬崖边一块空地上,说:"我最爱躺在这里,酝酿我最好的思想。"分手时,尼采把他们一直送到邻村,噙着泪水诉说他的yīn郁的预感。

  1888年,在疯狂的前夜,尼采的创作欲突然高涨,一连写出五本小册子: 《偶像的huáng昏》、《瓦格纳事件》、《尼采反对瓦格纳》、《反基督》、《看哪这人》。还写了一组抒情诗《酒神颂》。其中有两本是专门攻击已于五年前去世的瓦格纳的。有人认为,这是尼采jīng神失常的先兆。其实,尼采对瓦格纳的批判是有明确的内容的,他把瓦格纳当作làng漫悲观主义的典型加以批判,认为瓦格纳歌剧中的那种歇斯底里的激情,过度亢奋的敏感,对神经和官能的刺激,集中体现了时代的颓废症。在与瓦格纳决裂后,尼采曾经承认,他与瓦格纳在血缘上是多么相近。所以,对瓦格纳的批判又是一种自我批判。尼采具有qiáng烈的反省jīng神,他的理论似乎是对他的气质的一种抗衡。他自己làng漫而悲观,却偏要批判làng漫悲观主义。他自己体弱多病,却偏要鼓chuīqiáng健的生命本能。他自己多愁善感,却偏要鼓chuī坚qiáng不仁。这使他的哲学充满复杂的矛盾,其实正是内心激烈冲突的反映。

  1888年底和1889年初,尼采正寓居都灵。他的朋友们突然收到一批奇怪的信,署名"上帝"、"酒神"、"钉在十字架上的人"。信中的疯言癫语却也证明他至死仇恨德国的霸权主义和反犹主义:"我本人刚刚就建立反德联盟一事拟定了致欧洲各宫廷的备忘录。我想用一件铁衣裹起这个'帝国',煽动它打一场绝望的战争。在我尚未把那年轻的皇帝连同他的喽罗擒拿到手之时,我没有空。""取缔一切反犹分子。"1889年1月3日,尼采走到街上,看见一个马车夫在残bào地鞭打牲口,这个神经脆弱的哲学家就又哭又喊,扑上前去,抱住马脖子,疯了。数日后,他的朋友奥维贝克赶来都灵,把他带回德国去。病历记载: 这个病人喜欢拥抱和亲吻街上的任何一个行人。孤独使他疯狂,他终于在疯狂中摆脱了孤独。此后,尼采在jīng神的黑夜中苟延了10余年无用的生命,于1900年8月25日在魏玛与世长辞。

  第81节:附二 尼采简历(1)

  附二尼采简历尼采与形而上学附二尼采简历1844.10.15生于德国勒肯一个牧师家庭。

  1849父死。

  1850全家迁居瑙姆堡。

  1858-1864就学于帕弗达预科学校。

  1864-1865在波恩大学修神学、古典语言学。

  1865-1867在莱比锡大学修古典语言学。

  1867-1868在瑙姆堡服兵役。

  1868-1869复学莱比锡大学。

  1869-1879任瑞士巴塞尔大学教授。

  1879.5因病辞去教职。

  1879-1889辗转居住于意大利的威尼斯、都灵、热内亚、墨西拿,法国的尼斯,瑞士的巴塞尔、卢塞恩等地。

  1889.1在都灵发作jīng神病,其后终身不愈。

  1890-1897在瑙姆堡,由母亲护理。

  1897-1900因母死,迁至魏玛,由妹妹福尔斯特?尼采护理。

  1900.8.25死于魏玛。

  附三尼采主要著作尼采与形而上学附三尼采主要著作1870-1871《悲剧的诞生》1873《不合时宜的考察》第一部:《自白者和作家大卫·施特劳斯》1873-1874《不合时宜的考察》第二部:《历史对于生命的利弊》1874《不合时宜的考察》第三部:《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1875-1876《不合时宜的考察》第四部:《瓦格纳在拜洛伊特》1876-1879《人性的,太人性的》1880-1881《朝霞》1881-1882《快乐的科学》(其中第五部于1886年续写)1883-1885《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885-1886《善恶的彼岸》1887《道德的谱系》1888《瓦格纳事件》《偶像的huáng昏》《反基督徒》《尼采反对瓦格纳》《看哪这人》死后出版的著作:《qiáng力意志》(1901年第一版,1906年第二版)。

  第82节:附二 尼采简历(2)

  后记尼采与形而上学后记中国人介绍和研究尼采,自王国维始,已经有八十余年的历史了。事实上,中国的进步思想界,对于尼采的思想,一开始就有着较为公允的评价。最显著的例子是鲁迅和茅盾。鲁迅在《文化偏至论》(1907)中赞扬尼采"深思遐瞩,见近世文明之伪与偏","尊个性而张jīng神",以反对十九世纪文明"惟客观之物质世界是趋"的通弊,可谓得尼采思想之jīng华。人们常说鲁迅后期与尼采思想彻底决裂,此见大可商榷,其实鲁迅对于尼采思想中的积极面始终是肯定的。茅盾在《尼采的学说》(1920)中着重分析了尼采的道德论和超人说,认为"多少含有几分真理","尼采的学说,诚然是驳杂不醇,有些地方很危险;然尼采仍不失为大哲人"。对尼采的评价较为冷静而客观,却不失其公正。在翻译方面,解放前已有梵澄、高寒等人译出尼采的多种著作。遗憾的是,介绍和研究尼采的工作后来中断了很久。而且,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全面检讨尼采思想的有分量的学术著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实事求是地研究尼采思想,当是我们的责任。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58/5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