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们把希腊伦理思想划分为两条线索,一是从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犬儒派到斯多噶派 的苦行主义,另一是从德谟克利特、昔勒尼派到伊壁鸠鲁派的享乐主义。其实,两者的差距 并不如想像的那么大。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都把灵魂看作幸福的居所,主张物质生活上的 节制和淡泊,只是他们并不反对享受来之容易的自然的快乐罢了。至于号称享乐学派的昔勒 尼派,其首领阿里斯底波同样承认智慧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带来快乐,而财富本身并不值得追 求。当一个富翁把他带到家里炫耀住宅的华丽时,他把唾沫吐在富翁脸上,轻蔑地说道,在 铺满大理石的地板上实在找不到一个更适合于吐痰的地方。垂暮之年,他告诉他的女儿兼学 生阿莱特,他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乃是"不要重视非必需的东西"。
对于希腊人来说,哲学不是一门学问,而是一种以寻求智慧为目的的生存方式,质言之,乃 是一种jīng神生活。我相信这个道理千古不易。一个人倘若不能从心灵中汲取大部分的快乐, 他算什么哲学家呢?
四
当然,哲学给人带来的不只是快乐,更有痛苦。这是智慧与生俱来的痛苦,从一开始就纠缠 着哲学,永远不会平息。
想一想普罗米修斯窃火的传说或者亚当偷食智慧果的故事吧,几乎在一切民族的神话中,智 慧都是神的特权,人获得智慧都是要受惩罚的。在神话时代,神替人解释一切,安排一切。 神话衰落,哲学兴起,人要自己来解释和安排一切了,他几乎在踌躇满志的同时就发现了自 己力不从心。面对动物或动物般生活着的芸芸众生,觉醒的智慧感觉到一种神性的快乐。面 对宇宙大全,它却意识到了自己的局限,不得不承受由神性不足造成的痛苦。人失去了神, 自己却并不能成为一个神,或者,用爱默生的话说,只是一个破败中的神。
所谓智慧的痛苦,主要不是指智慧面对无知所感觉到的孤独或所遭受到的迫害。在此种情形 下,智慧毋宁说更多地感到一种属于快乐性质的充实和骄傲。智慧的痛苦来自内在于它自身 的矛盾。希腊哲人一再qiáng调,智慧不是知识,不是博学。再博学的人,他所拥有的也只是对 于有限和暂时事物的知识。智慧却是要把握无限和永恒,由于人本身的局限,这个目标永远 不可能真正达到。
大多数早期哲学家对于人认识世界的能力都持不信任态度。例如,恩培多克勒说,人"当然 无法越过人的感觉和jīng神",而哲学所追问的那个"全体是很难看见、听见或者用jīng神掌握 的"。德谟克利特说:"实际上我们丝毫不知道什么,因为真理隐藏在深渊中。"请注意, 这两位哲学家历来被说成是坚定的唯物论者和可知论者。
说到对人自己的认识,情形就更糟。有人问泰勒斯,世上什么事最难,他答:"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把哲学的使命限定为"认识你自己",而他认识的结果却是发现自己一无所知 ,于是得出结论:"人的智慧微乎其微,没有价值",而认识到自己的智慧没有价值,也就 是人的最高智慧之所在了。
当苏格拉底承认自己"一无所知"时,他所承认无知的并非政治、文学、技术等专门领域, 而恰恰是他的本行--哲学,即对世界和人生的底蕴的认识。其实,在这方面,人皆无知。 但是,一般人无知而不自知其无知。对于他们,当然就不存在所谓智慧的痛苦。一个人要在 哲学方面自知其无知,前提是他已经有了寻求世界和人生之根底的热望。而他之所以有这寻 根究底的热望,必定对于人生之缺乏根底已经感到了qiáng烈的不安。仔细分析起来,他又必定 是在意识到人生缺陷的同时即已意识到此缺陷乃是不可克服的根本性质的缺陷,否则他就不 至于如此不安了。所以,智慧从觉醒之日起就包含着绝望。
以爱智慧为其本义的哲学,结果却是否定智慧的价值,这真是哲学的莫大悲哀。然而,这个 结果命中注定,在劫难逃。哲学所追问的那个一和全,绝对,终极,永恒,原是神的同义语 ,只可从信仰中得到,不可凭人的思维能力求得。除了神学,形而上学如何可能?走在寻求 本体之路上的哲学家,到头来不是陷入怀疑主义,就是倒向神秘主义。在jīng神史上,苏格拉 底似乎只是荷马与基督之间的一个过渡人物。神话的直观式信仰崩溃以后,迟早要建立宗教 的理智式信仰,以求给人类生存提供一个整体的背景。智慧曾经在襁褓中沉睡而不知痛苦, 觉醒之后又不得不靠催眠来麻痹痛苦,重新沉入漫漫长夜。到了近代,基督教信仰崩溃,智 慧再度觉醒并发出痛苦的呼叫,可是人类还能造出什么新式的信仰呢?
: >
智慧的诞生(3)
周国平
不过,尽管人的智慧有其局限,爱智慧并不因此就属于徒劳。其实,智慧正是人超越自身局 限的努力,惟凭此努力,局限才显现了出来。一个人的灵魂不安于有生有灭的肉身生活的限 制,寻求超越的途径,不管他的寻求有无结果,寻求本身已经使他和肉身生活保持了一个距 离。这个距离便是他的自由,他的收获。智慧的果实似乎是否定性的:理论上--"我知道 我一无所知";实践上--"我需要我一无所需"。然而,达到了这个境界,在谦虚和淡泊 的哲人胸怀中,智慧的痛苦和快乐业已消融为一种和谐的宁静了。
五
人们常说:希腊人尊敬智慧,正如印度人尊敬神圣,意大利人尊敬艺术,美国人尊敬商业一 样;希腊的英雄不是圣者、艺术家、商人,而是哲学家。这话仅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例如 ,泰勒斯被尊为七贤之首,名望重于立法者梭伦,德谟克利特高龄寿终,城邦为他举行国葬 。但是,我们还可找到更多相反的例子,证明希腊人迫害起哲学家来,其凶狠决不在别的民 族之下。雅典人不仅处死了本邦仅有的两位哲学家之一,伟大的苏格拉底,而且先后判处来 自外邦的阿那克萨戈拉和亚里士多德死刑,迫使他们逃亡,又将普罗塔戈拉驱逐出境,焚毁 其全部著作。毕达哥拉斯和他的四十余名弟子,除二人侥幸逃脱外,全部被克罗托内城的市 民捕杀。赫拉克利特则差不多是饿死在爱非斯郊外的荒山中的。
希腊人真正崇拜的并非jīng神上的智者,而是肉体上的qiáng者--运动员。四年一届的奥林匹克 运动会上的优胜者不但可获许多奖金,而且名满全希腊,乃至当时希腊历史纪年也以他们的 名字命名。克塞诺芬尼目睹此情此景,不禁提出抗议:"这当然是一种毫无根据的习俗,重 视体力过于重视可贵的智慧,乃是一件不公道的事情。"这位哲学家平生遭母邦放逐,身世 对照,自然感慨系之。仅次于运动员,出尽风头的是戏剧演员,人们给竞赛获奖者戴上象牙 冠冕,甚至为之建造纪念碑。希腊人实在是一个爱娱乐远胜于爱智慧的民族。然而,就人口 大多数言,哪个民族不是如此?古今中外,老百姓崇拜的都是球星、歌星、影星之类,哲学 家则难免要坐冷板凳。对此不可评其对错,只能说人类天性如此,从生命本能的立场看,也 许倒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