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哲学_周国平【完结】(107)

2019-03-10  作者|标签:周国平

  对一个写作者来说,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倒不一定是读一些教你怎么写作的书,这种书我是根本不读的。也不一定只读文学书,比如说你要写散文,就去看许多散文,这样你未必能写出好散文来。阅读的面要宽一些,文史哲的书都可以读,自然科学的书不妨也读一点。阅读的目的是让你经常处于jīng神活泼的状态,过一种jīng神生活。这样的阅读对写作的助益是整体性的,而不是枝节性的。真正说来,写作也是让你过一种jīng神生活,阅读和写作只是jīng神生活的不同方式而已,要把它们打通。经常有人问我,说周老师你是研究哲学的,为什么要读文学书,为什么要写散文。我觉得这种问题很奇怪。作为一个人来说,jīng神生活是不分界限的。我读文学书,那些大的文学家,比如歌德、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们对人生有很深刻的思考,他们的作品里有很深刻的哲学,对于我的哲学很有好处。我读哲学书,那些大的哲学家,比如柏拉图、叔本华、尼采,他们的文采特别好,对于我的文学又很有好处。所以,不要去分那些界限。阅读范围广一点,让你的jīng神世界宽广、丰富,这样的话,当你写作的时候,这些东西自然会发生作用的。

  仅仅为了当作家和发表文章,或者学生仅仅为了jiāo作文卷子,这样去写作,动力就太弱了。你真正感到读书和写作是自己jīng神上的需要,这样才有可能读得好、写得好。不要把目标局限在写好的文章,这个目标太渺小了。要做一个jīng神上优秀的人,写好的文章仅仅是优秀的一个表现而已。如果这样来摆位置,很可能你不去追求反而就得到了。我这个人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要成为一个所谓的作家、所谓的散文家,从来没有,我就是喜欢看书,喜欢写东西。这样反而好,你会觉得得来全不费功夫,心态很轻松,不会太在乎。

  阅读一个是面要宽一点,还有一个是质量要高一点,一定要读好书。我读书以经典着作为主,文学和哲学都是这样。真正读进去了,再回过头去看那些一般的书,真的是看不上眼了,区别太大。一定不要把时间làng费在平庸的书上,世界上平庸的书占大多数。你们当老师的自己应该多读经典作品,然后选一些你喜欢的、读了有收获的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也读。读什么书对你的写作会有直接影响,阅读的档次基本上决定了写作的档次。阅读是在吸取jīng神营养,你老是吃营养差的食物,jīng神发育不良,内心贫乏,头脑不活跃,怎么可能写出好东西,不可能的。

  事实上,中国作家是有读书传统的,作家同时是读书人和学者,所以笼统称作文人,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传统。在中国历史上,你看唐宋八大家,这些大散文家其实就是读书人。中国古代的文人普遍有这个习惯,读书有什么感想,生活中有什么见闻,随时记下来,也不叫散文,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你看鲁迅、周作人、郭沫若、叶圣陶、林语堂、梁实秋、叶灵凤这些人,散文都写得好,读书也读得好,同时就是学者,写出很有分量的学术着作,比如鲁迅的《中国小说史》,郭沫若的史学着作,叶圣陶的《十三经注疏》。他们许多人还是翻译家,鲁迅翻译了很多作品,梁实秋翻译了莎士比亚的全部剧本。那一代人是不受学科限制的,治学、写作、翻译是一体的,对此我特别欣赏。

  可是,现在这个传统已经丢了。我曾经写过一段调侃的话,大概意思是:学者是以读书为职业的人,为了维持这个职业,他们有时候也写作;作家是以写作为职业的人,为了维持这个职业,他们有时候也读书。(笑声)读书和写作成了两个不同的职业,这不对。经常有人问我:在作家、学者、哲学家这几个身份里面,你最看重哪个?我很不喜欢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分得这么清楚?你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灵魂,没有必要受这个限制,只要你是在过一种自己感到充实的心灵生活,这就行了,用什么形式是次要的,都可以。我们现在很多作家,包括很多出名的作家,他们的作品没有灵魂,就是给你讲个故事,发点议论,但是没有深度,你读了以后不能让你震撼,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很多作家是不读书的,不思考的,是没有内心生活的,没有自己要解决的问题的。

  对于我的写作来说,另一个重要的东西是写日记。我从小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受益无穷。我觉得,对于每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财富是你的经历,你在经历中的感受和思考。日子你是留不住,但是你在生活过程中的感受和思考是能够留住的。通过写日记,你的积累会越来越多,你的jīng神的储藏会越来越丰富。而且我相信,通过写日记,你可以站得比你的外部经历更高,在人的高度上越走越高。写日记的时候,实际上是你的灵魂在审视你的躯体的生活,你有了一个更高的自我,就是你的jīng神的自我。普鲁斯特说,写作的时候,是你的另一个自我在写,这另一个自我其实就是jīng神的自我。躯体的自我受你的现实生活的限制,jīng神的自我是自由的,它可以超越你的现实生活,漫游在想象的世界里,而这就是文学。一个人如果他的这个jīng神的自我不觉醒的话,这个人是很可怜的,他完全被外部生活所支配,永远是身体的自我在外部世界里折腾,他的生活中没有文学,没有哲学,真的非常可怜。

  所以我想,我这个人即使后来没有当作家,也是一定会坚持写作的。我相信一个作家的真正的写作是从写日记开始的,他无非是一个改不掉写日记习惯的人而已,他把他写的东西拿一部分出来发表,于是人们就称他为作家。他一定有大量的东西是不发表的,一定有自己jīng神生活的密室,我认为这非常重要。一个人首先应该为自己写,写自己真正想写的东西,而不应该以发表为目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写的东西根本不能发表,文革和文革后一段时间是没有地方能发表,包括后来还没有出名的时候,也是不知道该拿到哪里去发表,但我一直在写,写给自己看。正是那个时候写的东西非常真实,后来发表出来也是大家最喜欢的。现在我无论写什么,我都知道是一定能够发表的,你还没有写出来,人家就在等着了,我觉得这种状态并不好,写出来的东西往往也比较差。所以,我尽量排除这样的gān扰,绝对不接受约稿,我说你们不要来烦我,我写我自己想的东西,写完了再考虑给哪个出版商,我基本上抱这样的态度,不让外部因素来gān扰写作的纯粹性。

  二、功夫在散文外

  我说了这么多,都是想说明功夫在诗外,功夫在散文外,写作的水准和境界是由做人的水准和境界决定的。写作无非是表达所感所思,一定要有所感、有所思,才有东西可写,那么,平时的积累就非常重要了。所以,具体地说,在正式写作之外第一个要下的功夫是积累素材。事实上,许多大作家都有一个作家笔记本,随时记录素材。托尔斯泰几乎天天写日记,契科夫记笔记也很勤,他的笔记本在他身后正式出版了,里面有许多他的小说的原始素材。真正的好作品往往不是当时构思出来的,当然也会有灵感迸发的情况,即兴写出一篇好东西,但是这个好东西一定是你平时有所感、有所思,才会在一天突然爆发。为了让好东西能够持续不断地产生,就必须养成一个习惯,你说写日记也好,记笔记也好,名称可以不同,就是养成随时记录自己感受和思绪的习惯。我的体会是,那些好的感受和思绪往往是稍纵即逝的,你突然受了某个触动,或者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当时觉得很好,但很快就会忘记的。所以,你必须赶紧把它记下来。作家是最勤劳的人,他必须随时随地在工作。我的办法是,有了瞬间闪现的感触、思绪、回忆、意向等等,如果觉得有价值,就在纸片上先记几个字,有空的时候就把它们还原和补充,写在电脑的文档里。这些在你的脑子里很真实地闪现的东西,很可能是最jīng彩的,写作时可以成为宝贵的素材。比如可以把某个很好的感受和思绪展开,写成一篇文章,或者把几个主题相关的素材组合成一篇文章,这只是技巧性的问题,但是你必须有真货,有好的原料,才能做出一个好的产品。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07/13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