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动荡的世界_龙应台【完结】(25)

2019-03-10  作者|标签:龙应台

  我痛惜那饱受糟蹋、百年孤寂的尼采,我遗憾Bauhaus艺术家的壮志未酬。也不在乎大声地说,我对民粹jīng神非常疑惧,对平庸主义绝对反感。如果大众的胜利意味着文化的失败,这个胜利只能是虚假的,因为,缺少思索和创造的社会绝对走向停滞;在一个停滞的社会里,还有谁是胜利者呢?大众只能擦亮前人的纪念品在huáng昏里过日子罢了。

  严复在翻译穆勒的《论自由》时,说到他自己对自由的理解:"只是平实地说实话求真理,一不为古人所欺,二不为权势所屈而已。"其实不只如此啊,严复,还得加上"三不为群众所惑",才是真正的独立自由吧。

  准备离开魏玛,在旅店付账的时候,掌柜的告诉我:"那当然共产党时代好!吃大锅饭,没有竞争,大家都是好朋友。现在呀,有了自由就没有安全,这种自由太可怕了。"我抬头仔细看看他,是的,日尔曼先生。请问往火车站和往尼采故居是不是同一条路?

  1998年2月

  ---------------------

  德国,在历史的网中

  德国,在历史的网中

  4月中旬,以色列总统何索到西德访问。自以色列立国以来,这是第一次。何索站在广大的墓园中,眼前是青草如茵。42年前,他站在同样的地方,面对着尸身未gān的犹太同胞,横七竖八地扔在土坑里。42年后,立在德国总统Weizsacker的身旁,他沉重地对着墓碑说:

  "以以色列之名,我再度发誓:我们绝对不会遗忘你们。"

  虽然何索一直称西德为以色列的"密友",两国的经济关系也相当密切,犹太人没有丝毫让"死者已矣"的意思,更别提对德国人的原谅。里根总统到西德Bitburg墓园去献花,受到犹太人激烈地抨击,因为在同一个墓园里葬着几个德国纳粹士兵。二次大战间血腥腥的罪行,对犹太人而言,不是一个会让时间淹灭的历史,而是传家之宝,戒慎恐惧的,一代一代要传下去,深深刻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心灵上。

  四十几年来,德国人又怎么面对自己血腥的过去呢?"我的父亲是纳粹党党员,"艾瑞卡回忆着,"但是他从来不谈那段历史。在餐桌上,话题一碰到被屠杀的犹太人,他就走开,或者完全沉默。"

  艾瑞卡今年50岁,家乡在莱比锡,却在瑞士住了廿年,是苏黎世市立图书馆的工作人员。

  "因为他逃避这个题目,所以到他死我都不知道究竟他觉得自己有没有罪;犹太人整体被屠杀的故事他当时是否知道?我也不清楚。"

  "我想我父亲是知道的!"开书店的乌拉说,"虽然他也向来不说过去。"

  乌拉是个相当典型的德国"绿人";反核、反战、反污染;支持女权运动、消费者运动、东西德的沟通。"避免战争发生只有一个办法,"她qiáng调着,"就是我们先把武器放下,如果每个人都拒绝当兵的话,这世界根本不会有战争。"

  有一天,就在她这样高谈阔论的时候,乌拉的父亲突然激动地问她:"你知道拒绝当兵的结果吗?"

  惊愕的乌拉听着父亲谈起过去:"那些不愿意接受命令的就被拖到树林里去枪毙了,你懂吗?你敢违抗规定吗?""那是在父亲去世之前不久。他显得很难过,我大概刺痛了他本来保护得好好的心;可是,我也因此得知,父亲显然并不是无辜的,他显然当时就知道纳粹在屠害犹太人,只是他没有勇气反抗……"

  今年55岁的斯杜克是西德Springer通讯社的资深记者。40年代,他是个骄傲的"小纳粹",穿着制服,踏着正步高唱爱国歌曲,满脑子"救德国"的理想。只是个10岁的孩子,与童伴玩的游戏却是军事部署,如何打败敌国。德国投降,伙伴们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把捡来的枪枝弹药偷偷埋在树林里,伤心地发誓,"将来要重建祖国!"

  "纳粹的真面目,历史的真象,我们过了好几年才开始了解。"斯杜克抽着烟,看着烟圈慢慢地扩散,深思着说:

  "我认为德国人罪孽很深,不可原谅。""可是40年过去了,你要一个民族背负罪孽背到哪一年呢?难道德国人要永远活在罪恶感里,一代又一代?"反问的是汤玛斯,30来岁的经济学博士。他与斯杜克对德国的历史承担有完全相左的看法,充分地表现出代沟来。战后才出生的汤玛斯问一个许多年轻人开始问的问题:

  "事情发生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为什么要求我去继续忏悔赎罪?更何况,纳粹的罪行其实也并非那么举世无双的。俄国人的古拉格岛、中国人的文化大革命、中南半岛的种族迫害,都是一样的血腥——"

  "不对,不对!"斯杜克用谴责的眼光瞪着年轻的汤玛斯,火辣辣地说:"你所举的例子都是零星的、散漫的、没有计划的杀人与迫害。跟纳粹不能比,希特勒那种有理论基础、计划严密、讲究效率地消灭整个种族的作法,绝对是史无前例的,比任何别的例子都要残酷……"

  斯杜克猛摇头,重重地说:"罪不可赦,罪不可赦!"

  斯杜克与汤玛斯所争执的正是80年代德国的知识分子所关注的焦点:德国往哪里去?罪恶感的包袱能不能卸下?

  德国人不是个逃避现实的民族。从12年的纳粹恶梦中醒过来之后,知识分子无时不在进行对历史的搜寻、检讨、批判。身历浩劫的人(不只是犹太人,德国老百姓本身其实也是战争的"受害者"),譬如艾瑞卡与乌拉的父亲,固然对恶梦避之不谈,知识分子却以刮骨疗伤的态度面对丑恶的历史。几十年来,西德的报纸与杂志随时随地都有关于纳粹的文章:希特勒的起落,迫害的远因、近因、方法、后果,犹太牺牲者的个案,德国的民族性,道德问题等等。政府的努力也不落后:阿登纳Adenauer总统给犹太人发补偿金;布朗德在华沙的犹太纪念碑前谦卑地下跪;从前的集中营变成博物馆,把德国的罪行赤luǒluǒ的公诸于世。

  把自己的丑处bào露出来当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极大的诚意与勇气。战后日本对中国人的态度,相形之下就显得虚弱,而台湾政府对中国近代史的遮遮掩掩(譬如对二二八事件的躲闪),都是不敢正视历史、不敢面对自己的表现。

  经过40年不断的反省自责,80年代的德国开始有了不同的声音。去年一整年中,西德最受尊重的先进派刊物DieZeit(周报)刊载了广受瞩目的德国历史学者之间的争论。主题就是:在希特勒帝国已经消失了45年之后,德国是否仍旧应该继续活在那12年纳粹的yīn影中?柏林的Nolte教授认为德国人没有必要把自己看作一个史无前例的大怪shòu,俄国人的古拉格与纳粹的集中营是一样的bào行。西德具领袖地位的历史学家哈贝马斯Habermas立刻提出严厉的反驳,指责诺特为德国人洗罪,意图重建德国人的团结心与爱国心;这两种"心"是像希特勒那样的集权者鼓chuī的口号,"一朝被蛇咬"的今日德国对这两种"心"非常的戒慎恐惧。

  两篇文章引起一场笔仗。赞成Nolte的,qiáng调德国在纳粹之前已有绵长的历史与成就,不必被那短暂的12年的包袱压死。赞成Habermas的,认为把包袱挪开,就有重蹈覆辙的危险。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25/7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