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收到他以寺庙注册地址的邮件。要去印度。我期待它已久。
与生命有隐隐暗合或联接的地方,最终都会抵达。它们等待在那里。时间有限,为迎接彼此已做了漫长准备。
73
问到再无可问,心中妄念消除。需要蹈过多少疑问。走过一条道路,亲手翻起每一块石头。
不存在所谓无可救药的人、感情、生活。一切终究有变化。
如果你认为它无可救药,不过是沉溺。我们可以选择完全的放下,或者完全的承担。唯独不能伪装一个懒怠的理所当然的姿势。
你尽可拖延和故作不知,企图获得其他妥协。命运静静等待一侧,旁观你辗转煎熬,最终会bī迫你把脚步移向注定的第一格。
实践一旦进行,错误和方式就会自动调整和归位。出发是首要的。
74
当我能够“看见”你,我也同时“看见”负载于你身上的属于我自己的影子。若我能如释重负,你也清澈独立。
粉碎和熄灭此起彼伏的念头,让觉察及决断时时相续,这和旁观花火没有区别。只不过心是天空,花火是妄想。没有不死的花火,而且它们是即刻死去的。
75
在印度。麦田劳作的人孑然一身于滚滚麦làng中行过。植种,收割,用头顶着大捆的gān草。牧羊,放牛。田野清晨的雾霭。huáng昏的平原。
路过的村庄。裁缝店小铺子里,埋头踩缝纫机的男子。穿白色袍衫的老人,清晨拿笤帚清扫门前庭院。聚集一起喝茶看报纸。卖鲜花的摊子,人们买了花供奉祈祷。集市里的水果蔬菜,香料,杂粮,布料,鱼,做饭,制茶,缝纫,木工……人群总是在劳作。方式原始勤勤恳恳。慢条斯理做事。
也不见说些什么话或做什么娱乐打发时间。有时独自待在街口,慢慢走过小径,或长时间蹲在一个地方,无所作为保持不动。这是印度人打发时间的方式。聚集,独处,种种样子都觉得好看。事后想来,那或许因为他们不急迫,有一种内在节奏。习惯坦然面对静止单调,懂得沉默和保持当下某个状态清空。这是以往很少见到的闲置状态。
而我以前经常可见的,是人们恨不能时刻有事情填塞时间。无法容忍一小会的独处或孤独。坐地铁半个小时也要拿出手机打游戏看新闻目不暇接。这也许是一种与jīng神根基相互滋生的贫乏和虚弱,与物质丰裕与否无关。
每日赶路。有时凌晨四五点起来准时上大巴车,一路颠簸。晚上经过的村庄和店铺,已点起蜡烛或油灯。鲜少见到争吵斗殴。公共汽车或者火车,人挤人拥作一堆,车顶上坐满沉默并肩的男子。炎热正午,几个男子在筑路,其中一个在大树上挂了条粗麻绳开始dàng秋千嬉戏,其余的人就坐在路边微笑观望。
村庄破败、杂乱,废墟般建筑,粗糙廉价的物品。但他们的状态并不令人觉得同情,姿态和神情怡然自得。这些人有一种出自天性的优美和优雅。自得其乐,一种甘愿的顺受。接纳和服从的尊严。
76
在旅馆房间看了一下当地电视。所有电视节目不管出自哪个国家,内容模式基本一致,即粉饰和逃避现实。电视中出现的印度人及其日常生活,被使用熟练的华丽的镜头呈现着西方价值观念,但却不过是一堆闪耀的泡沫。电视中的印度,跟我一路亲眼所见的国度,完全是两回事情。
旅程回转于贫困偏僻的农村。我是一个匆促经过的旅行者,没有深入它多面的日常生活,但仍隐约意识到所见到的一切,即便只是组成层面,依然是它核心的部分。
生活穷困,不同宗教和种姓的冲突矛盾尖锐而无法调和,建设不够积极有序,传统被不断冲击。存在其中的人看起来还是安静和笃定。没有彷徨失落,没有躁动不宁。他们与传统、jīng神、灵性、宗教等种种力量的延续关系依然紧密,没有与之断裂。没有被剥夺和变异。
奈保尔在其游记里写:“……我父亲那一代的人一定拥有某种jīng神或智性上的qiáng大力量,才得以在印度种种东西都如此粗劣的情况中还保持正常的心态。大家都知道东西不是很好,但他们从一个真实或想象的伟大传统中汲取了灵感;他们天生就感受到有一个丰富的古老文化在支撑着他们。”
76
在旅途中与朝圣者结伴。尊重这一期一会,与他们一起行动。这是相遇的意义所在。
之前,我读佛经也读圣经。我阅读一切关于宗教的书籍。佛教于我,首先是一门高级的宗教哲学,训练人的思维,重组人的内心结构。它又高于哲学。圣经则靠近情感和审美需求。我敬畏和尊重某种宇宙的秩序和力量,对此小心翼翼,不觉得自己有能力和资格做出超出自身经验的总结。
这次进入一个集体的核心,学习他们的形式和知识。在这些过程中,试图感知和驯顺心中隐藏的经年积累的负面能量,觉察到它们的侵染和损伤。当我意识到在跪拜中有无法放下的自我对抗感时,同行的法师告诉我,佛像本不需要跪拜,佛教本身就反对偶像。跪拜只是一个仪式,为了让心恭敬谦卑平和柔顺,在毫无杂念从事这一重复举动时训练和关照自己。调伏这颗充满傲慢我执的刚硬的心。这是一个修行的任务。
菩提迦耶。现在植种的古老菩提树来自斯里兰卡原树插枝的再一次插枝,血缘依然正统。法师说,菩提迦耶可被视作这个地球的某个肚脐眼的位置。在此修行具备一种穿透力,加持力难以说明。
炎热午后。多日旅途辛劳感觉到的疲劳。水土原因导致肠胃不适。旅馆房间外面,喧杂沸腾的马路。无法试图躺下来休息,心里茁壮不愿昏昏欲睡。起身戴上太阳帽抱着坐垫出门,再次走去大正觉塔。
皮肤黝黑的印度男孩靠近我,手里捧着一束养在水杯中的紫色短枝睡莲。一路固执跟随,想让我买下这束花。一般小摊里多售卖各种白色、huáng色、红色的鲜花,这睡莲很少见,深紫色椭圆花苞让心流出清泉。微笑着走了一段,不愿意让他失望,买了他的花。
大正觉塔。一座至今所见最美的佛陀像。它是清净圆满的象征,不是寺庙里被熙攘众人用大束香枝祈求钱财高升等世俗愿望的偶像。形式被不同的欲望和动机改变,但一切无损于它的光华。静静端坐高台,人们接近它向它跪拜为它供奉鲜花,是试图接近内心的自己。接近心中的清净圆满。
走进殿堂,把水杯中的睡莲供在佛像前。这样做是在趋向和靠近身心内部美好的部分。俯身行礼的时候也是如此。我知道,供养给佛陀的这一刻清净优美,同时也在供养给自己的心。美和智慧守藏于自身发源于自身,只是要得到通向它的路径。这一刻jiāo会眼目心神的安定,无耽溺和对立,我们与这个本来面目的自己将不会分离。
气温升高,在菩提树yīn凉下休息。一个藏族老妇,跟我在拉萨街头见到的藏族老妇有所不同。肤色洁净衣着美丽讲究。寻常传统式样丝绸上衣,花纹和颜色淡雅迷人。戴着手镯耳环,花白头发盘起发髻。脸上全是皱纹。她招呼一条刚睡醒的小狗来到脚边。大正觉塔边的野狗通常都睡得极为舒适,念诵经文的声音让它们安睡。她抚摸走近的小狗对它小声而温软地说话,仿佛对孩子说话。小狗趴在她的裙子边重新睡过去。她手里捏着几片菩提树叶,看人来人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