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看到这一幕时,痛楚地闭上了眼睛。
他马上命令步兵暂停攻击,又吩咐参谋长将师部直属pào兵营调来,重新部署兵力,重新组织进攻。
有了pào兵营平shepào的直接火力支援,情形就大不一样了。只见战斗一开始,我军的pào弹准确地击中了铁丝网、鹿砦,为步兵的冲击开辟出通道。然后pào弹一齐密集飞向敌人的岗楼,有的pào弹甚至准确地钻进了岗楼上的she孔,在pào楼里面轰然爆炸……
岗楼里顿时黑烟滚滚,火光冲天,不知pào弹引爆了什么,又发出了轰轰的爆炸声。我步兵乘势冲杀过去,他们英勇地跨过铁丝网,毫无惧色地跳进护城河,前仆后继地冲向pào楼……
终于,岗楼内的敌人泄气了,一个pào眼里,探出一根小木棍,木棍上挑着一块白毛巾,表示投降。
邓小平同志看完总结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进攻pào楼战斗中牺牲在敌人pào火下的那些战士的身影总在他脑海中映现。
“刘师长,对付敌人的pào楼,最有效的武器还是平shepào和山pào,可是我们的部队目前装备最多的是迫击pào。这家伙分量轻,携带方便,另外抛物线高,打山地游击战很适合,可是拔据点、打pào楼就用不上。咱们能不能改一改,让迫击pào也能打平she目标呢?”邓小平面对着战斗总结,操着浓重的四川话问。
刘伯承点点头说:“我也在想这个问题,以前我们在苏区,打的也是游击战,可那是山地游击战,经常是你在这个山头,我守那个山头,有时候是隔着山头打仗,迫击pào能够隔山轰击,对我们的用处的确很大。可现在是平原作战,而且多数战斗都是以对付日军的据点或者坚固的pào楼为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以前的战法,我们的攻坚武器也要有相应的改变……”
“如果能把我们的迫击pào改装成平shepào,那就好了,不但武器装备可以得到迅速改善,而且不需要花费多少资金,是件一本万利的事情……”
刘伯承沉思着:“是啊,可是谁来完成这个任务呢?”
“赵章成,把这个任务jiāo给他怎么样?”邓小平探询地说。
“pào兵主任赵章成?我看行!”刘伯承赞许地说。
赵章成在红军时期就已成了pào兵专家。他大渡河上显神威,腊子口上扬英名,谁都知道,红军里有个赵章成,善使一门铁pào,指哪打哪,弹无虚发……
1942年5月,在赵章成的直接领导下,在129师全师范围内抽调了20余名迫击pào手和有经验的指挥员,组成迫击pào平she和特种she击研究班,向迫击pào的平she发起了技术攻关。
参加攻关的pào手们吃不下,睡不着,发扬了刻苦攻关的首创jīng神,经过三个月的辛勤研究试验,于8月试制成了迫击pào平she的拉发装置,试验发she一举成功。
从此以后, 129师的各部队都学会了用迫击pào平she来打碉堡了,而且这家伙携带轻便,使用简便,she击准确,威力奇大。
1943年4月, 刘伯承、邓小平亲自签批了嘉奖令,表彰了赵章成的功劳:“师pào兵主任赵章成同志,研究迫击pào平she装置,业已成功,将来益助战斗弥补我pào火不足之弱点,收效必大。此种无产阶级创造性,实值得全师gān部战士学习。”
为在全师推广这一经验,师pào兵部还举办了两期训练班,共培训了百余名迫击pào指挥gān部和pào手。
中央军委得知这一情况后, 对此十分重视,于1943年11月电令129师:“闻悉你师研究成功迫击pào平she装置,甚好。请将迫击pào平she装置的构造与使用方法,速派gān部带样来延安教授。”
从此,迫击pào平she平打,竟成了一项重要战法,各部队的攻坚能力大大提高,日本鬼子躲在pào楼里也觉得不安全了,整天惶惶不可终日,深怕哪一天便会丧身在八路军的迫击pào下。
日本天皇亲赐的山pào
1942年4月16日, 霍州榆武公路上,一支由汽车、马车和马拉pào车组成的日军混成兵团,大约有400余人,在所谓日军“五虎将”之一吉田一郎旅团长的率领下,耀武扬威地走了过来。
“打! ”八路军太行第3军分区代司令员刘昌毅一声令下,埋伏在公路两侧的八路军健儿立刻枪pào齐发,向着公路上的小鬼子开了火。我军的火pào引爆了敌人的pào弹,公路上预先埋设的地雷同时发挥了威力,把一队鬼子打了个措手不及,炸得人仰马翻。
鬼子在我pào火的猛烈轰击下,实在无法组织起有效抵抗,连车上的野pào都无法架起she击,只好丢弃十多辆汽车和大pào,扔下160多具尸体,连滚带爬地逃走了。
“小鬼子逃跑了,打扫战场喽!”战士们欢呼着冲向公路,从鬼子的尸体上解下我们急需的枪支和弹药。
突然,有一个战士喊:“过来看啊,这儿还有一架大pào!”
那时,八路军的装备很差,迫击pào都很少,更不要说山pào了。刘昌毅司令员听说缴获了鬼子一门山pào,心里简直乐开了花,马上赶到现场观看这门大pào。
当他一溜小跑赶到这门山pào跟前一看,顿时心里凉了半截,说是pào,其实只是一个pào架,没有pào筒,两个胶皮轮子也烧焦了,冒着黑烟,生出一股呛人的胶臭味。
“pào筒呢?”刘昌毅转身问负责打扫战场的王连长。
“没,”没发现!”王连长回答。
“打扫战场不彻底,有pào架,肯定就有pào筒,你们顺着敌人逃跑的路线,好好找一找,肯定有pào筒。”刘昌毅急切地说。
“是,一定找到pào筒!”王连长一挥手,带着一个班出去了。
不一会儿,前面就传来了欢呼声,一个满身泥水的战士扛着pào筒,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边跑边大声喊:“刘司令,找到了,找到了……”
刘司令员一看,果然是一尊pào筒,他高兴地迎上前去,帮助那战士从肩上放下pào筒。
“这小鬼子还挺狡滑,打了败仗,乖乖投降不就得了,却把这pào筒子卸下来,丢到了前面的河湾里……”王连长一边拧衣服上的水,一边乐呵呵地说。
这pào筒有人的大腿粗,两三米长,筒身虽然沾满了泥水,但完好无损,轻轻一擦,瓦亮油光。
刘司令员上下抚摩时,忽然感觉到pào口上好像有一串花纹,仔细一瞅,原来上面还刻有两行小字。在pào筒上刻字,这还十分少见,他忙用衣袖擦去pào筒上的泥污,仔细审视,原来,这两行小字刻的是日文,上面的一行字大一些,下面的一行字小一点,‘好像是什么落款。刘司令员只认识那几个大字,那是用日文写的“武运长久”,下面的小字写的就不知是什么了。
打了胜仗,又缴获了鬼子的一门山pào,大家甭提多高兴了,什么疲劳呀饥饿呀,全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有说有笑地撤离了战场。仗虽然打完了,可这场漂亮的伏击战却一直挂在战士的嘴边上。当然,每次议论起来,都少不了那门山pào。有的战士还给它编了段顺口溜,相互传唱,那词是这样写的:“八路军,没山pào,小鬼子,送来了。缺了胳膊又少腿,pào筒还从水中捞。抗日将士不计较,战场杀敌立功劳。”后来,这段顺口溜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了整个太行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