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声忍饥挨饿,风餐露宿,跑南奔北,可哪里寻得到党组织的半点踪影!
他焦急地、艰难地找呀,找……
1928年早chūn二月,麻城邻县罗田三里畈镇。
论时节,现在应该是农村红红火火闹新chūn的日子,可时下的农村却一片肃杀恐怖,万户萧条、冷清凄凉。农民们缺衣少食,饥寒jiāo迫。
国民党反动派和“清乡团”等反动民团到处捉拿共产党人,把huáng麻地区扰得jī犬不宁。
三里畈虽是集镇,也没有过节的气氛。
在一个chūn寒料峭的上午,镇上来了一位年纪约摸二十来岁、身穿青布小棉袄、挑着一担箩筐的小商贩。虽然天气寒冷,小商贩却大汗淋漓。看样子,他是走了很远的路才来到这里的。
他担着箩筐走进了街头的一家饭店,客气地对店老板说道:“有好白米,要不要?”
这声音虽然不大,却被饭店一位正在吃饭的农民听见了。他抬头看了这位商贩一眼,这时商贩也瞧见了这位农民,商贩激动得差点喊出声来。
就在这时,只见那位农民用手指在嘴上比划了一下,商贩顿时像明白了什么似的,默然无声地在店里找了个地方坐下。
店老板离去后,那位农民机警地看了看店里外,发觉没有别的人以后,就放下了手中的筷子,把商贩带到了一个没有人来往的地方,两双手紧紧地握到了一起。
原来,那农民不是别人,正是鄂东军副总指挥兼第二路司令吴光浩。这商贩也不是真正的卖米人,而是到处寻找党组织的王树声。
就这样,王树声费尽周折,终于又回到了党的怀抱。
他怀着悲痛的心情,向党组织和同志们讲述了大部队走后huáng麻地区遭受的空前浩劫。他特别沉痛他讲到了王幼安、蔡济璜、刘文蔚等战友为革命壮烈赴难的英勇事迹。
就在huáng安城失陷的第三天(12月8 日),王幼安冒着极大的危险,巧妙地从麻城宋埠镇国民党反动派驻军手中为工农革命军弄到了一批枪支弹药。
当他将这批弹药伪装进棺材准备运走时,不幸被叛徒告密。在狱中,他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就义前,写下了气吞河山的诗篇:
马列思cháo沁脑骸,军阀凶残攫我来,世界工农全秉政,甘心直上断头台!
蔡济璜、刘文蔚等战友则是由huáng安紫云区向麻城顺河转战的途中不幸落入敌人魔爪的。他们被绑在林店镇街头“示众”。但他们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始终向群众宣传工农革命必胜、反动派必败的道理。
慨慷起义前,他们高唱《国际歌》,高呼“天下穷人都拥护共产党,共产党员杀不完!”蔡济璜临刑前还留下了这样鼓舞人心的诗句:明月照秋霜,今朝还故乡;留得头颅在,雄心誓不降!
听着王树声如泣如诉的讲述,同志们一个个义愤填膺,恨不能立即打回去杀他个反动派人仰马翻。吴光浩听完后,坚定地说:“我们一定要打回huáng麻地区,解放老区人民,为烈士们报仇雪恨!”
接着,吴司令和战友们也告诉王树声这两个月来他们的经历。王树声全神贯注地听着战友们的传奇经历,不时地点点头。他为战友们出奇不意巧打敌人的机智英勇而高兴,更从战友们的身上看到了革命运动的光明未来。
工农革命军突然出现在三里畈,敌人压根儿就没有准备。王树声和吴光浩指挥部队迅速破坏了当地的电报、电话局。他们打开了镇上一家大地主的粮仓,把粮食分给了当地的贫苦农民,打击了土豪劣绅。
和大部队一起作战,王树声劲头十足,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但是,敌人很快又发现了第七军并追了上来。工农革命军随机应变,巧与敌人周旋。在艰苦的辗转奔波途中,吴光浩不断地给大家打气、鼓劲:“我们的枪可千万丢不得!有了枪才能打倒地主阶级,才有工农的出路;没有了枪,就不能胜利,不能生存!”
麻城边镇歧亭。
第七军游击到了这座小镇。恰如“歧”字含有的不祥意思,再往前走,就是反动红枪会猖撅的huáng安八里湾;左右迂回或后退,也都道路不畅。大家都一筹莫展,吴光浩军长也犹豫未决。
这时、王树声仔细地看了看四周的地势,浓眉一展,心中有了主意,他说:“我们就先进那山窝中的小庙躲避一下吧?”
有人马上表达相反意见,说:“这不是鳝鱼不用抓,自往人家篓里钻吗?”
吴光浩这时却摆了摆手,他郑重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树声的这个意见很好!”
见大家都把目光投了过来,吴光浩继续说:“树声的意思,大家也许还没有完全领会。他是想利用敌人麻痹松懈的心理,蒙骗敌人。
俗话说:”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这地方的危险性,再怎么估计也不过分,恰如刚才有的同志讲的那样。敌人也是这么想的,他们料定我们不敢躲进这里,我们正好钻敌人的这个“空子”,达到暂避qiáng敌的目的。树声是不是这个意思?“
“还是军长讲得透彻,我正是这么想的!”王树声应声而答。
大伙听了军长的分析,都觉得有道理。于是,听从指挥,布好暗哨,藏进了小庙。
尽管是“兵不厌诈”,可战士们的心情却总有点忐忑不安。好不容易熬到了太阳偏西,仍平安无事,大伙这才松了一口气,并向王树声竖起了大拇指。
外面没有敌人来骚扰,饥饿这个“敌人”却从内部向战士们发起了攻击。
他们已经多日没有吃上一顿安稳饭了。战士们一个个饥肠辘辘,饿得东倒西歪。
正在这时,王树声发现庙门前出现了新情况:只见四个挑着担的人走在前面,后面跟着六个身穿长袍马褂的中、老年人慢步向小庙走来。
王树声迅速示意大家作好迎敌准备。这伙人刚进庙堂,几个战士立即蹿到了他们的后面,飞快地关上了大门。王树声威严地挺立在他们面前。
这伙人一下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个个呆若木jī。
“恭候多时了,欢迎光临!”王树声风趣地说。
“不敢当,不敢当!”那帮人忙不迭地打躬作揖。
“你们现在进庙里来gān什么?”王树声问道。
“回长官,是鄙乡这二位张、钱财东,”他说着,指指身边的两个脑满肠肥的家伙,“他们为田产发生了纠葛,进庙办酒,邀我们族、甲长,当着土地爷的面,给他们评评理。”说话人是这伙人中的一个年长者。
“原来如此!”王树声愤怒地扫了这两个狗财主一眼,义正辞严地接着说:“你们两个狗东西跪下听着,什么评理不评理,你们都是他妈的狗咬狗、残害百姓、鱼肉穷人!你们的田产要是抢夺的穷人的田地,我命你们马上奉还。你们自己的家产,也必须早日分给穷人。
这个评理公也不公?”
“公平,公平!”两个狗财主磕头如捣蒜。
“那么,这评理酒,就理所当然应该归我们享用喽!”王树声哈哈一笑,“来吧,我们动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