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洛克菲勒回忆录_[美]戴维·洛克菲勒【完结】(20)

2019-03-10  作者|标签:[美]戴维·洛克菲勒

  安娜是市政厅的常客。有一天,她来到我的办公室说,也许时机已经成熟,我该介入“备战”工作,作为ODHWS的助理区域主任跟她一起工作。这个时机对我似乎非常合适。跟拉瓜迪亚一起工作我感到很愉快,对市政府已经了解了许多,但一年半的时间好像够长了。安娜为我提供的工作是带薪水的,而我感觉这份工作能够给予我与拉瓜迪亚一起工作时从来没有获得的行政管理方面的经验。

  安娜分配我负责纽约北部的一大块地区。在该地区运营的公司面临许多问题,但员工住房问题是最严重的。大萧条已经进入尾声,而为了找一份好工作,人们还是愿意走很长一段路。圣劳伦斯河沿岸和加拿大边境附近的许多小城镇—比如沃特敦、马塞纳和奥格登斯堡—的住房难以满足如此规模的人cháo。我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努力协调心急如焚的商人、疲惫不堪的当地官员和控制着建设住宅所需资金的联邦政府官僚。我学会了谈判,学会了如何应对每天出现的意外事宜。

  38. 小花(3)

  在我接受这份工作3个月以后,日本轰炸了珍珠港。由此,我的人生翻开了一页完全不同的新篇章。

  39. 选择

  回家后不久,我就接受了温思罗普•奥尔德里奇舅舅关于进大通银行的提议。作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因为我对于为政府或非盈利机构工作仍然怀有浓厚的兴趣。我与好几个人讨论了我的各种选择,包括安娜•罗森堡。她认为在大通银行培训一两年是有用的,但我“会觉得它作为长期从事的一种事业,挑战性不够”。安娜错了。事实上,在后来的35年里,我完全投入到商业银行家那种迷人而个人回报丰厚的生活中去了。在那些年里,我有数次机会担任内阁官员或大使的职位。那些很有吸引力的工作,我一个都没有接受,但我丝毫不后悔,因为我在大通银行的事业为我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挑战,提供了参与公共和政府事务的、虽然同样令人充实满足却颇为不同的途径。

  40. 大通国民银行

  1946年4月,我加入的大通银行是一家享有显赫历史的令人敬畏的机构。大通国民银行成立于19世纪70年代,在20世纪初通过一系列兼并活动而成长起来,在战争年代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银行。1945年年底,大通的总资产达到61亿美元,存款57亿美元,员工7 000人,其中有许多人跟我一样刚刚从部队退伍。大通尤其感到骄傲的是,自己是全国最大、最好的“批发”银行,处理着美国大型公司的信贷需求,为成千上万家国内外代理银行扮演“银行家的银行”的角色,并为国家的主要外贸jiāo易提供融资。另一方面,大通对银行业的“零售”业务、对扩大其国际业务没有什么兴趣,而对这两个领域,我却产生了特殊的兴趣,并在后来的30年里竭力开拓。

  41. 洛克菲勒“家族银行”

  大通常常被叫做洛克菲勒的“家族银行”,意思是我们拥有或者至少控制着该银行。事实并非如此,虽然我们家多年来与大通有着一些牢固的关系。上个世纪初,祖父购买了纽约几家银行的股份,包括大通的前身之一权益信托公司(Equitable Trust Company)。1921年,他将自己在权益信托公司里的股票利益—总计占发行股票的大约10%—给了父亲,使他成了该银行最大的股东。

  但是,在1929年年底之前,我们家没有一个人在银行的管理方面扮演过任何直接的角色,而到了那年年底我们的直接介入,也是由于发生了一系列不寻常的事件。权益信托公司的律师事务所默里-普伦蒂斯(Murray & Prentice)多年来一直为我们家处理公司和信托业务。我舅舅温思罗普•奥尔德里奇—母亲最小的弟弟—于1918年进了这家事务所,并迅速成为一名高级合伙人,负责权益信托公司和其他客户。

  1929年股票市场崩溃初期,父亲和其他股东们开始担心权益信托公司的稳定性。没过多久,权益信托公司的总裁猝死。父亲建议温思罗普临时接替。温思罗普勉qiáng接受了这个位置,但坚持只gān一年。

  温思罗普当上总裁后,想找一个金融伙伴提供国内力量和支持。他找到了大通这个伙伴—全国最qiáng大的国内银行之一。1930年初,他谈成了兼并大通事宜,创建了当时全世界最大的银行。父亲全力支持兼并之举,并被允许委派两名代表—总计25人—进入新银行的董事会。虽然父亲的股权因为兼并而减少到大约4%,但他还是联合银行最大的股东。兼并之后,大通银行非常成功的杰出董事长艾伯特•威金(Albert Wiggin)成了联合银行的董事长,温思罗普担任总裁。(注:实际上,花旗银行比大通银行更像是洛克菲勒家族的一个银行。祖父的兄弟威廉•洛克菲勒拥有花旗银行很大比例的股票,在1891~1909年期间与银行总裁詹姆斯•斯蒂尔曼关系十分亲密。威廉的两个儿子分别娶了詹姆斯•斯蒂尔曼的两个女儿;他们的联姻被人们称为斯蒂尔曼-洛克菲勒家族,他们家多年来与花旗银行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20世纪60年代,威廉的孙子斯蒂尔曼•洛克菲勒在我当上大通总裁的时候,成了第一花旗银行的董事长。但是,这时斯蒂尔曼和他们家拥有的花旗银行股份还不到1%,我们家拥有大通银行的股份大约是1%。虽然我和斯蒂尔曼私jiāo很好,但我们并非亲密朋友,且是公开激烈竞争的对手。)

  42. 温思罗普•奥尔德里奇

  温思罗普•奥尔德里奇舅舅是个英俊的男人,长着一双淡蓝色的眼睛以及我也继承下来的奥尔德里奇家颇有特色的鼻子。他极富魅力,在纽约的社jiāo生活当中非常出色,但随着名望和地位的上升,他变得相当自命不凡。

  按照温思罗普•奥尔德里奇舅舅后来告诉我的,他一心想着兼并后不久就回到他的律师事务所。但是,1933年年底,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艾伯特•威金在国会听证会上承认,他曾经将银行的大笔资金以优惠的条件贷给自己和他的同事,而在1929年大崩溃期间,他们通过卖空大通股票赚取了1 000万美元!在这些真相面前,父亲震惊了。在他的qiáng大压力下,威金和另外两名高级官员引咎辞职。大通董事会决定,长期以来一直坚决提倡商务活动道德、提倡金融改革的温思罗普是领导银行度过危机的最有资格的人选,便说服他留任董事长。

  温思罗普坚持认为,这类胡作非为之所以容易出现,是因为商业银行允许拥有投资金融类分支机构,而那些分支机构又使威金等人能够实施假公济私的行为。1933年,他在国会作证的时候qiáng烈支持那年付诸实施的两项重大结构改革: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开的格拉斯-史蒂格尔法案(Glass-Steagall Act)和创建了证券jiāo易委员会、qiáng迫公司注册自己的股票并做出定期重大财务披露的证券法案(Securities Act)。

  华尔街和美国金融界都尊重温思罗普,而大通银行在他掌舵的20年里也兴旺发达起来。但是,温思罗普没有接受过银行家的培训,很少介入银行的日常经营。他喜欢商界政治家的角色,成了美国金融界出类拔萃的代言人。温思罗普脱离大通银行经营的不利一面是,一群对金融的看法比较局限的高级官员主宰着银行的运营,阻碍了管理结构和机构的有效发展。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20/5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