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_李怀东【完结】(3)

2019-03-10  作者|标签:李怀东

  人们有兴趣知道柴可夫斯基作为一个音乐家,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人们同样感兴趣的是创作了如此绝妙的文化jīng品的音乐大师会是怎样的人。于是我们敲开了他的大门,走进了他的世界……

  1. 童年的歌

  1840年5月7日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诞生于俄国乌拉尔—沃特金斯克附近一个村庄中等贵族的家庭。柴可夫斯基的父亲伊里亚·彼得洛维奇·柴可夫斯基是沃特金斯克矿区一个官办的冶金工厂厂长。他早年毕业于矿山学校(即后来的列宁格勒矿业学院)。他做过矿山学校教师,当过工程师和矿场总管,是一个非常善良、谦逊、和蔼可亲的人。住在矿区一带的人们都知道他。

  柴可夫斯基的母亲亚历山德拉·安德列耶夫娜是一位法国移民的女儿。据说亚历山德拉的祖辈是为逃避法国大革命而来俄国定居的。她的父亲是位有名望的议员。柴可夫斯基的母亲受过良好的教育,在文学和音乐方面很有修养,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和德语。她温厚、开朗,喜欢弹琴唱歌。柴可夫斯基幼时经常听母亲唱一首名叫《夜莺》的歌,这歌声给小彼得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在他一生中,只要一听到这首歌的旋律,就会使他想起亲爱的母亲,禁不住热泪涌流。

  彼得是父母的第三个儿子。他有两个哥哥尼古拉和伊波利特,一个妹妹亚历山德拉和一对孪生弟弟阿纳托里和莫杰斯特。他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姐姐,姐姐早就出嫁离开了家。

  1844年,家里请来一位法国女家庭教师劳妮·裘尔巴赫。柴可夫斯基家的孩子们受着严格的传统教育,他们必须按照规定的作息时间学习、玩耍、进行女教师安排的各种活动。小彼得非常聪明、努力,在听女教师阅读文学作品时,他总是聚jīng会神,而在课间休息时,他会想出许多游戏的花招儿。孩子们围坐在裘尔巴赫身边轮流讲故事,小彼得讲得绘声绘色,很吸引人。不过,他却是个“玻璃人儿”,特别敏感和脆弱。对待他可要小心翼翼,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刺伤他,别的孩子当成耳旁风的批评和责怪会让他惊恐不安。女教师对小彼得的看顾要倍加jīng心。

  有一天,家里来了许多客人。整个晚上大家都在弹琴唱歌欣赏音乐。因为是过节,孩子们被获准也和大人们一起娱乐。起初小彼得也玩得很开心,而晚会快结束时,女教师忽然发现他不见了,连忙跑到儿童间去察看,发现小彼得正一个人躺在chuáng上,他并没有睡着,他眼睛里闪着晶莹的泪花。裘尔巴赫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问他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他哭着说:“啊,这音乐,这音乐……”其实当时四周已听不见任何乐声。“快把这音乐赶走吧,它总是在我这里,它就在这里!”小彼得指着自己的头抽泣着说,“它让我静不下来!”

  常有这样的情形:夏日的huáng昏,落日恋恋不舍地逗留在遥远的天边,晚霞染红了天空和湖面,从孤独的渔舟上不时传来渔民凄婉低沉的吟唱。小彼得一动不动地一个人坐在阳台上,一声不吭,好像他的魂已被那歌声带走。这时无论谁和他说话他都听不见,谁也没有办法把他从阳台上拖进卧室。

  父亲房间里的那个大八音盒是小彼得最喜欢的东西。他常从那里面听到许多美妙的乐曲。莫扎特歌剧《唐璜》中的咏叹调他就是从那八音盒中第一次听到的。这首乐曲在他的脑海中打下深刻的印记。他一生对莫扎特的喜爱和崇拜大概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小彼得常常一连几小时坐在钢琴边。4岁的时候他和妹妹编了一首小歌《我们的妈妈去了彼得堡》。他把对母亲的爱,用自己幼稚的小歌唱了出来。彼得常常被音乐迷得忘乎所以,有一次他竟因为用手指在玻璃窗上敲音乐节奏而把手指戳破了。

  彼得5岁时,家里为他请来了钢琴教师玛丽亚·玛尔柯夫娜·帕里契柯娃。只用两三年功夫,彼得就弹得很好了。

  父母对彼得初显的音乐天才并没有太注意,而女家庭教师裘尔巴赫却预感到,这孩子的音乐癖好也许会影响他的未来。

  1848年,柴可夫斯基的父亲退休了。当年9月全家迁到了彼得堡。都市生活给8岁的彼得带来了新的影响。父母常带彼得和其他几个孩子去剧院看戏。舞台的豪华场面和热烈气氛使孩子们很兴奋。彼得目不转睛屏住呼吸看得非常入神。他也爱上了戏剧。

  2. 成长的路

  1850年8月母亲带着10岁的彼得来到了彼得堡,把他送进一所法律学校读预科。那是一所上流社会的寄宿制学校。彼得生性脆弱,依恋父母,为帮助他适应新的环境,母亲在彼得堡住了将近两个月。在这期间,母亲常带他去歌剧院看歌剧。

  10月的一天,母亲要离开彼得堡回家了。彼得哭叫着紧揪着母亲的衣角不放,不让母亲走。人们怎样劝慰都无济于事,只好把他硬从母亲身边拽开。他一直哭喊着,跟在母亲坐的马车后面追跑,直到马车已渐渐走远。这是彼得第一次离开家,他很难适应法律学校的生活。他常想念父母,想念哥哥,性格变得越来越抑郁孤僻。直到1852年5月彼得的父亲结束了阿拉帕耶夫斯克的工作,全家又搬回彼得堡时,彼得才又和家人常在一起了。

  彼得在法律学校的学习成绩很好,虽然他不喜欢学校设置的那些枯燥课程,但是他从小养成了认真做事的好习惯,他对待学习也是一丝不苟的。

  新学年开始后他升入了高年级。他在法律学校念了七年。这所学校是专门从贵族子弟中培养官吏的,学校实行严格的军事纪律管理。不过有一点是好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柴可夫斯基的许多同班同学都爱好文学,他们读小说、看故事,而柴可夫斯基则把课余时间都放在音乐上。他弹琴、唱歌,甚至有时试着练习编曲。当时在这所学校音乐被列为选修课程,就是在这个学校他初次正式学音乐课。他们的音乐老师是位名叫卡莱尔的德国老先生。老师对柴可夫斯基的音乐灵气很欣赏,看到柴可夫斯基刻苦勤奋地练习弹钢琴,他感到很满意。那时同学们时常聚在音乐教室里练唱歌、听音乐。有一次大家一起欣赏了乐曲《海鸥》之后,柴可夫斯基立即在钢琴上凭着记忆弹奏出这首曲子,大家对他的音乐敏感性赞叹不已。从那时起,柴可夫斯基开始试着写曲。缕缕乐思回旋于他的脑际。他沉浸在音乐里。有时也和同学们一起去剧院欣赏歌剧。他对莫扎特和格林卡的歌剧特别着迷。特别是意大利歌剧团在彼得堡演出的莫扎特的歌剧《唐璜》,使他终生难忘。若gān年后他曾回忆道:“《唐璜》使我第一次产生了对音乐的qiáng烈印象。它激起我一种神圣的喜悦感,这种喜悦感后来产生了成果……多亏莫扎特,我才将生命奉献给了音乐。”

  1854年7月柴可夫斯基亲爱的母亲不幸得了霍乱病去世了。母亲的离世给14岁的柴可夫斯基带来了撕心裂肺的伤痛。人间已经没有了他慈爱的母亲,一向感情脆弱的他难以接受这个无情的现实。母亲走了,永远的走了,母亲的离去带走了家庭的温馨。母亲去世后,柴可夫斯基的家庭发生了很大变化,哥哥和妹妹各自住进了不同的学校读书,家里只剩下父亲和两个弟弟,一下子变得十分冷清。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50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