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垮的硬汉:海明威评传_邢兆良【完结】(23)

2019-03-10  作者|标签:邢兆良

  小说中的文字填料: “他带着明显表示的愤怒又重复了一遍”;“她鼓起勇 气,用忧郁的音调说”; “他犹豫不决地宣称”;“他声音惊恐、结结巴巴 地讲”; “他低声笑着插了句嘴”,如此等等。 “它们看上去像一群白象”,她说。 “我从来都没有见过一头象,”男人把啤酒一饮而尽。 “你是不会见过。” “我也许见到过的,”男人说。“光凭你说我不会 见过,并不说明什么问题。” 始娘看着珠帘子。 “他们在上面画了东西,”她 说。 “那上面写的什么?” “Anis del Toro。是一种饮料。” “咱们能尝尝吗?” 短篇小说 《白象似的群山》通篇几乎由对话构成。故事说的是一个男人 带一位姑娘到马德里去让她做堕胎手术。但全篇没有正面提起此事,没有介 绍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没有讲姑娘的恐惧和辛酸,其实也没有讲任何别的 感受。这对男女在路边的车站等待开往马德里的快车;天气很热,他俩喝啤 酒、说话。读者只能从对话中揣摩整个故事,体会他们各自的心情。对于姑 娘来说,显然有什么东西被毁了;不但她的过去,而且她的将来都是这样。 姑娘说: “样样东西都甜丝丝的像甘草。特别是一个人盼望了好久的那些东 西,简直就像艾酒一样”。姑娘在谈论酒的味道时,故意暗示起孕育在身的 胎儿。男人一直想回避这个话题。姑娘原本指望 “可以舒舒服服享受生活中 的一切”,但眼下,男人改变主意了,一旦胎儿被打掉,姑娘就面临着被抛 弃的危险,用姑娘的话来说, “这世界已经不再是我们的了”。姑娘清楚地 意识到这一点,她吓坏了。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故事。海明威自始至终没有 作丝毫努力来影响读者们的思想、印象、结论。他本人从来不在作品里,他 一时半刻也不挤到对象和读者当中去碍事。 海明威之所以不在他的作品中说明自己的倾向性,是因为他不愿意读者 一下子就看懂他的作品。他注重把握读者对感情暗示的感觉,通过作品激起 读者的想象力和同情心,让读者感觉到的东西比让读者理解的东西多一些。 1932年,海明威在 《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 的冰山,他说: “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 露在水面上”,他所qiáng调的是“水面以下的八分之七”。这便是海明威的“冰 山原则”。后来他又进一步解释道: “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 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得真实, 会qiáng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象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海明威不赞 成逐节铺陈而讲究意境,宁可留下很多空间也要突出人物的动作和神态,让 读者用自己的想象去填补空白的天地。由于海明威的小说经常是以少胜多, 意在言外,所以难怪有人说他的小说是寓言小说,或者说他是象征主义。可 见海明威给读者留下的空间该有多么大了。 《大二心河》看上去几乎象一本钓鱼手册。主人公尼克·亚当斯返回一 年前被大火烧光了的乡间,来到小溪旁钓鱼。接下来长达数页的描写都是有 关尼克钓鱼、吃饭、睡觉的细节,看上去毫无意义。这显然是一种表面现象,

  海明威的真正立意就象深藏于水中的鱼一样,等待读者去发现。 《杀人者》这篇小说也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作者的用意。读了开头第一 部分,可能觉得这是一个惊险小说;再往下看,又可能觉得这是一篇喻世小 说,说明人生在世,常常处于走投无路的境地;但看完全书,又觉得前面的 分析不能令人满意,结论到底是什么?海明威又将它留给了读者。 《桥边老人》是一个非常短的短篇小说。焦点集中在一个逃难的老人身 上,他没有家眷,不关心政治,他唯一关心的是他丢在家里的两只山羊、一 只猫和四对鸽子的命运,因为他的家是在pào火之下。他相信猫会照顾自己, 鸽笼没锁上,鸽子也会飞出去,可是山羊呢?在这篇小说中,海明威没有直 接说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但在这一点上读者已深受感动,大有四两胜 千斤的效果。 作为一代文风大师,海明威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凡是知道他 的作品的地方,就有人用他的笔法:模仿、改造、或者吸收。他是全世界作 家的坚不可摧的偶像。

  从大洋回归 《太阳照样升起》 随着短篇小说集 《在我们的时代里》的出版,海明威已跻身于巴黎文坛, 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然而真正使海明威名声大振的,是他1926年出版的第 一部长篇小说 《太阳照样升起》。这篇小说奠定了他在文坛上的地位,也预 示着他一生将把战争作为主要创作题材。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重创的海明威,终于在事隔八年之后,开始回 首那场他曾经参加过但当时又一无所知的战争。在 《太阳照样升起》中,他 没有正面描写战争,而是从战争对于人们深远而又复杂的影响入手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群英美青年云集巴黎,他们大都参过战,身心都 受到过创伤。他们见多识广,但对现实不满,在绝望之中过着放dàng不羁的生 活。故事在杰克——布莱特——科恩的一场三角恋爱上展开,刻画了四个寓 言性的角色:杰克和布莱特是因为战争而缺乏性爱能力的一对情人;科恩是 向他们的绝望情绪挑战的虚构骑士;而年轻的西班牙斗牛士皮得罗,则象征 着将会跨越他们失败的美好生活。 “你是一名流亡者。你已经和土地失去了联系。你变得矫揉造作。冒牌 的欧洲道德观念把你毁了。你嗜酒如命。你头脑里摆脱不了性的问题。你不 务实事,整天消磨在高谈阔论之中,你是一名流亡者,明白吗?你在各家咖 啡馆来回转悠。”这便是杰克的朋友为我们描绘出的杰克的肖像。杰克·巴 恩斯这个形象有着作者的影子,体现了海明威本人的某些经历和他战争刚结 束时的迷惘心情以及性格上的许多特点。这个美国青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负了重伤,成了一名性机能残废者。战后他旅居法国巴黎,为美国一家报 馆当驻欧记者。他在生活中没有目标和理想,被一种毁灭感所吞食。他追求 布莱特女士,渴望爱情,企图获得生活中他所能够得到的一切,但负伤造成 的残疾使他对性爱可望而不可及,不能与自己所钟情的女人结合。qiáng烈的求 生愿望和欲生不能的现实给杰克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他嗜酒如命,企图在酒 jīng的麻醉中忘却jīng神的痛苦,但是这也无济于事。 作家罗伯特·科恩堪称最后一位骑士英雄,陈腐信仰的最后一位捍卫者, 他用荒唐的行为向我们表明,làng漫主义的爱情已经一去不复返,以往的主要 指导法则之一也不再起作用了。但他固执己见,向那些明智的同代人发起了 挑战。他在普林斯顿大学学会了拳击,这对他来说是件非同小可的事情。一 方面,作为时常受冷遇的犹太人,他可以把qiáng悍的体魄当成捍卫自己信仰和 尊严的资本;另一方面,这也足以使他成为一个武装起来的làng漫者,一个为 捍卫自己信仰可以摧毁别人的人。在大学的拳击比赛中,他无论输赢都感到 高兴,因为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显示他所喜爱的男子汉的气派。“男子汉气概” 的其他标志后来也给了他愉快感,他时常把这些同真正的丈夫气混为一团。 他缺乏对人生实际意义的理解,只热衷于书本的美妙理想: “他读了不少 威·亨·赫德森的小说。这似乎是桩无可指责的事情,但是科恩把 《紫色的 土地》读了一遍又一遍。成年人读 《紫色的土地》是非常有害的。这本书描 述一位完美无缺的英国绅士在一个富有浓厚làng漫色彩的国度里的种种虚构的 风流韵事,故事编得绚烂多彩,自然风光描写得非常出色。一个三十四岁的 男人把它作为生活指南是很不可靠的,就象一个同龄男人带了一整套更注重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23/30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