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托着这一幅黯淡的鲁迅童年的画面,还有台门的败落和时代动乱两种因素。乡下所谓台门,意思是说邸第,是士大夫阶级的住宅,与一般里弄的房
屋不同;因此,这里的人,无论贫富老少称为台门货也与普通人家有点不^ 1。^ 在家境好的时候可以坐食,及至中落无法谋生,只有走向没落的一路。根据传 他们的传说,台门货的出路是这几条,其原有的资产,可以做地主或开当铺钱
店的,当然不在^:限。其一是科举,中了举人进士,升官发财或居乡当绅士。其二是学幕,考试不利,或秀才以上不能进取,改学师爷,称为佐治。其三是
学生意,这也限于当铺钱店,若绸缎布店以次便不屑gān了。可是第一第二都
要多少凭自己的才力,若是书读得不通,或是知识短缺,也就难以成功。至于第三类,也须要有力的后援,而且失业后不易再得,特别是当铺的伙计,普通尊称为朝奉,诨名则为夜壶锟,因为它不能改制的器皿也。照这样情形,低不
就,高不凑,结果只是坐吃山空,显出那些不可思议的生活法,末了台门分散, 混入人丛中不可再见了。论他们的质地,即使不能归田,很可能做个灵巧的工人,或是平常的店伙,可是懶得做或不屑做,这是台门的积习害了他们。出现于鲁迅笔底的人物,其实都是台门的悲剧人物,而鲁迅自己,也正从败落的
台门中出来呢!
鲁迅的家世^覆盆桥周家分作三房,叫做致房、中房及和房,中房的大部分移住在过桥台门,致房的大部分移住在新台门,还有一部分留在老屋里
致房底下又分智仁勇三房,留在老屋的是勇房的一派。在鲁迅的好些小说及
《朝花夕拾》里,出现的智仁两房的英雄颇不少。
作为鲁迅童年生活的背景,他自己在《朝花夕拾》中说到"百草园"和"三
味书屋"的画面。他说:"我家的后面是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
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 ,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不必说碧绿的菜
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英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肥胖的huáng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①这是一篇很简要的描写,说得小一点,那么一个园,一个家族,那么些小事情,都是jī零狗碎的;但在这空气中,
那时鲁迅就生活着,当作远的背景看,也可以算作一种间接的材料吧?说得大一点呢,是败落大家的相片。无论百草园或是园门口,都是小孩子们所爱
去的世界,诚如周作人所添注的:门外面是那么大的一个园,跑出去玩固然
好,就是坐在门槛上,望着那一片绿的草木叶,huáng白的菜花,也比在房间或明
堂里有趣得多。第二,那里是永远的活动的所在,除非那工人不来,园门紧闭
着,冷静得怕爬出蛇和老鼠来,否则总有什么工作在那里做。这些活动,不但
于小孩子很有兴趣,也能增进他不少的知识的。我们不必说鲁迅生有异禀,
聪明过人,但就他们兄弟二人,对于自然界的知识(古之所谓博物),咬得那么切实,倒和那些半吊子的读书人不相同的。
后来,鲁迅被迫着抛开这恋恋不舍的荒园,送到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中去,那便是三味书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才一箭之路,出门向东走去,不过三百步吧,走过南北跨河的石桥,再往东一拐,一个朝北的黑油竹门, 里边便是。在那儿设馆的,有老寿先生镜吾,小寿先生洙邻,鲁迅便是跟着老寿先生的。鲁迅描写那老寿先生是一个髙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大眼镜,他对他很恭敬,因为他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但是一开头,鲁迅就失望了 ,因为他预想这位博学先生一定无所不知的;他曾听说东方朔也很渊博,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他很想详细知道这一故事,但阿长(他们的老女工)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哪知问了老寿先生,也说不知道,脸上还有怒色,他于是大失望了。
三味书屋只是读书,老寿先生、小寿先生在大声朗读,这些学生们也在大
声朗诵。他们的活动范围,也在书房以外的一个园,在那里可以爬上花坛去
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婵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先生读书人神的时候,于他们最相宜,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
套在指甲上做戏。鲁迅呢,他是画画儿,用一种叫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 他自谓: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这是他的幼年艺术修养的底子。
四少年时代的文艺修养
少年时代的文艺,养
许多人,欢喜说五四时代那几位杰出的文艺作家,怎么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照一般的说法,旧文学还是新文艺的根底,直到而今,还有人用作提倡读古书的有力根据。他们所据的例证,鲁迅也是其中之一。鲁迅最反对这一种说法,事实上,我们受古书与古文之累,比受它们的好处重得多;像鲁迅这样能从旧的牛角尖中钻出来,接受了旧的知识而不为旧知识所拖累,原是不容易的。不过,我们说鲁迅的作品中,还有着浓重的传统思想,这也是真实的。
周作人说到鲁迅的学问艺术上的工作,可以分为两部:甲、为收集辑录校勘研究,乙、为创作。这些工作的成就有大小,但无不有其独到之处,而其起因亦往往很是久远;其治学与创作的态度,与别人颇多不同,他以为这是最可注意的事。鲁迅从小就喜欢书画,这并不是书家画师的墨宝,乃是普通的一册一册的线装书与画谱。最初买不起书,只好借了绣像小说来看。光绪癸巳,祖父因事下狱,一家分散,鲁迅和他寄居在大舅父家里,住在皇甫庄,后来
搬住小皋埠。"这大约还是在皇甫庄的时候,鲁迅向他的表兄借来一册《dàng寇志》的绣像,买了些叫作吴公纸的一种毛太纸来,一张张的影描,订成大本,随后仿佛记得以一二百钱的代价卖给书房里的同窗了。他们回家以后,还影写了好些画谱,他还记得有一次鲁迅在堂前廊下影描马镜江的诗中画,或是王冶梅的三十六赏心乐事,描了 一半,暂时他往,祖母看了好玩,就去画了几笔, 却画坏了,鲁迅扯去另画,祖母有点怅然。后来压岁钱等等略有积蓄,于是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