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执政期间,英国的资本主义正处在迅速成长的阶段。伊丽莎白顺应了这一历史cháo流,实行了许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她大量出卖教会和王室的土地,把这些土地转移给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她废除了禁止圈地的法令,使圈地运动在英国得以迅速展开。她庇护和奖励英国人的海上劫掠,并把海盗运动视为打击劲敌西班牙的重要手段。她大力倡导国内国际贸易,并鼓励向东方扩张。根据有些人的统计,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英国从海上劫掠的财物,总价值不少于1200万英镑。它们成为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英国的崛起,使其与老牌qiáng国西班牙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和激化。对此,伊丽莎白积极扩军备战,发展了一支qiáng大的海军,随时准备发起进攻。1588年7月,西班牙派出号称“无敌舰队”的100多艘舰船大举进攻英国。伊丽莎白果断地启用霍金斯、德雷克等名将,并亲自为出征将士发表送行演说,鼓舞士气。不久,英国海军在英吉利海峡全歼了西班牙海军主力。英国的这场胜利使它成了世界头号海军大国,直到20世纪它还保持着这种海上霸王的地位。
这以后,由于国内外市场的开拓,英国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伊丽莎白也迎来了自己统治的全盛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伦敦一下子成为了欧洲的商业和金融中心。
伊丽莎白总是勤俭持国。在她早期执政的岁月里,英国国王政府的财政状况很好。但是由于与西班牙战争耗资巨大,在她晚期执政的岁月里,国库状况不佳。但由于国王政府保持廉洁,整个国家还是比她登基时繁荣昌盛。
伊丽莎白在位的45年,被认为是英国的huáng金时代。一些最著名的英国作家如威廉·莎士比亚就产生在这个时代。这一成就中当然包含着她的一份功劳:她不顾伦敦地方当局的反对,支持莎士比亚剧院。大哲学家培根也生活在这一时代。但是,这一时期的音乐和绘画却不如文学那样光彩夺目。
伊丽莎白时代也是英国探险的时代。有开往俄国的探险队,有马丁·弗罗比歇和约翰·戴维斯发现通往远东的西北之路的创举,有弗朗西斯·德克雷爵士路过加州的环球航行,有沃尔特·罗利爵士和其他人在北美无意中发现了英国移民的奇遇。
伊丽莎白的最大过错也许就是她不愿意提出王位继承人。她不仅一生未嫁,而且总是回避指定继承人。这也许是因为她担心无论谁被指定为继承人都会很快成为她的危险对手。不论伊丽莎白未提继承人的理由是什么,她假如早亡,英国也许会为继承人问题陷入一场内战。但是英国是幸运的,因为伊丽莎白一直活到70岁。她在临终遗嘱中指定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为她的继承人。虽然这使英格兰和苏格兰并属于一个国王的统治之下,但却是一个前途未卜的选择。詹姆斯和他的儿子都是独裁者,在大不列颠不得民心,结果在该世纪中期爆发了一场内战。
无冕之王克伦威尔
1628年,在英国议会下院,一位约莫30岁的新议员的到来,引起了议员们的注意。他身材不高,红脸膛,穿着一身裁剪得极不合身的粗毛衣服,说起话来不讲究辞令,带有浓重的土音。同那些穿着入时、谈吐文雅的议员站在一起,显得十分土气和寒酸。但是,他对查理一世反动统治的抨击,却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就是日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虔诚的清教徒奥列弗·克伦威尔。
克伦威尔1599年生于英国亨廷顿。他年轻时期,英格兰处于宗教分裂状态,统治它的国王希望实行绝对的君主制。克伦威尔原是一名农夫、虔诚的清教徒。1628年,他当选为国会议员,但为期很短,因为翌年,国王查理一世宣布解散国会。由于与苏格兰jiāo战需要资金,1640年,国王再次召集国会,克伦威尔又任议员。新的国会激烈抨击宗教迫害、滥征税收等bào政,国王无意服从国会,于是,效忠国王的军队与效忠国会的军队之间的战争,在1642年爆发了。
克伦威尔站在了议会一边。他返回亨廷顿,组织了一支骑兵队同国王作战。在历时4年的战争中,他那杰出的军事才能使之声望日隆。在使战争出现转机的关键性的马斯顿荒原战役中,克伦威尔都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646年战争结束,查理一世成了阶下之囚,而克伦威尔则被认为是议会方面最成功的将军。
但是和平并没有到来。议会派内部发生了分裂,各派别间在很多问题上达不成共识。这一点被国王知道了,于是转而求和。但没过一年,国王潜逃了,企图东山再起。国王重新纠集了他的军队,在保王党势力的拥护下挑起了新的战争。就这样第二次内战爆发了。这场战争继续的结果是克伦威尔击败了国王的军队,从议会中解除了占多数的温和派议员,并于1649年1月30日把国王推上了断头台。1649年5月,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共和国临时由一个国务委员会来领导,克伦威尔任国务委员会主任。但是保皇党分子不久就控制了苏格兰和爱尔兰,支持已被处死的国王的儿子——未来的查理二世叛乱。结果克伦威尔的军队成功地占领了爱尔兰和苏格兰。长期连绵不断的战争最终在1652年以保皇党军队被彻底击败而告结束。
战争结束,该是建立新政府的时候了。然而新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这个政府应当采用何种宪法形式。这个问题在克伦威尔有生之年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按理说这个清教徒有能力粉碎任何一种反对他建立独裁统治的势力,但是无论他的权力还是他的声望,都没能使他消除他与支持者之间的分歧,说服他们赞同新宪法。原因在于错综复杂的教派争端,使新教如同当年罗马天主教一样四分五裂。
1640年克伦威尔掌握政权以后,国会始终处于一种规模小、不具有代表性的非主流地位,史称“残阙国会”。起初,克伦威尔试图与之达成协议,举行新的选举。协议未成,克伦威尔于1658年4月20日宣布解散国会。在克伦威尔去世前,国会曾几度组成,又几度被解散。曾有两种不同的宪法被采用,但执行得都不成功。在任期间,克伦威尔依靠军队进行统治。实际上,他是一个军事独裁者。但是,他曾几次进行民主实践,甚至拒绝加冕。这表明,实行军事独裁并不是他的初衷,其实他是想建立一个有效率的政府。
从1653年到1658年,克伦威尔使用护国主的头衔统治着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在这5年期间,他在不列颠建成了大体完好的政体和井然有序的行政机构。他改善了粗bào的法律,扶持文化教育。他提倡宗教信仰自由,允许犹太人再来英格兰定居,在那里实行他们自己的宗教(他们在三个多世纪以前被国王爱德华一世驱逐出境)。克伦威尔推行的外jiāo政策是成功的。他于1658年因患疟疾在伦敦去世。
克伦威尔的长子理查德·克伦威尔继承了父位,但是他统治的时间极为短暂。1660年查理二世恢复王位。奥利弗·克伦威尔的遗体被掘出来吊在绞刑架上。这种报复的行径并不能掩盖实行君主专制主义的斗争已经失败的事实。查理二世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不想同议会至高无上的权力相抗衡。当他的继承人詹姆斯二世企图恢复君主专制主义时,顷刻间就被1688年的不流血革命给废除了王位。革命的结果与克伦威尔1640年的期望恰好相同——一种君主立宪制,国王明确地服从议会,实行宗教信仰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