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_多人【完结】(62)

2019-03-10  作者|标签:多人

  双堆集,是个有百来户人家的平原集镇,因两个古老的土堆而得名.平谷堆、尖谷堆两堆相隔二三里.

  huáng维令部队集结于双堆集地区.清晨,他驱车转了一圈.

  看着huáng维满脸愁容的样子,他手下一名副官走过来说:"司令,双堆集可是大吉呀!"不知是为了套近乎,还是为了安慰huáng维.

  huáng维望着他,大惑不解.

  "司令,我会拆字.依我看,司令不必焦虑,历来大将出师,每多讲究地理征兆,就凭双堆集这三个字,我们就会逢凶化吉."

  "此话怎讲?"huáng维问.

  "双堆集,‘堆’者,十一佳也;‘集’,十八佳也;而双呢,佳又佳也!合起来就是十一师佳,十八师佳,岂不是上上大吉么?"

  huáng维听了,不觉心里一动.可不是么,他的部队的战斗力应该是很qiáng的,特别是十八军,锐气未减,只要一鼓作气,拼他个鱼死网破,就不信不能突破共军的包围.huáng维想到这,气色又好了起来,走路的脚也有劲了.

  huáng维狠了狠心,传令各部:"休整一天,27日上午全线出击,一举突围!"黎明时分.总前委指挥部,屋里屋外都传送着喜讯.

  王近山正在电话里向总前委报告喜讯.邓小平给自己点燃了一支香烟,露出了笑容.陈毅司令员摘下挂在墙壁上的军用水壶,给邓小平、刘伯承,也给自己满上了一杯白兰地.

  刘伯承兴奋地说:"huáng维这十二万兵马,被围在二十里长,十五里宽的地段上,这极好算帐,平均每五百米长宽的地段上,就有四百多敌人官兵,任何一pào下去,都要伤着敌人!"他用浓重乡音幽默地说,"真是十五个驼子困觉——七拱八翘地挤在一起喽!"

  邓小平:"huáng维兵团,是白崇禧的jīng锐之师,号称攻如猛虎,守如泰山,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我倒要看看他守着这两个砂谷堆,怎么样攻如猛虎,动如脱兔?"

  陈毅:"消灭huáng维兵团,这是淮海战场上承前启后关键的一仗!"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白兰地.

  11月27日,huáng维组织力量突围一天,没有得逞.晚上,他召集高级将领共同商讨办法.会上,huáng维拍着八十五军一一○师师长廖运周的肩膀说:"老弟,你看怎么办?"

  此时,廖运周已和我军取得联系,准备起义.于是说:"同意明天用四个师突围的计划,我师自告奋勇打头阵!"

  huáng维一听高兴地连声称赞:"还是老弟有办法!"说着顺手拿起一杯白兰地,对廖说:"老同学,这瓶白兰地藏了好久,一直没舍得喝,现在我敬你一杯,预祝你取得胜利."

  这一夜,huáng维在不安中度过.共军攻势有增无减,外围村庄相继丢失.

  huáng维走出掩蔽部,大雾茫茫.huáng维不安地不停看表.这时,廖运周来了报告:"突围成功!"

  huáng维高兴地宣布开始突围.此时是清晨七时.

  廖运周率一一○师,在八驾飞机"掩护"下,排成了四路纵队,按照解放军指定地点,来到中原野战军的阵地,举行了光荣的起义.

  蒙在鼓里的huáng维,看一一○师已突围成功,立即命令十八军十一师、一一八师、十军的十八师,在坦克、大pào、飞机的掩护下跟进.

  可是迎接敌人的是一片密集的机关枪和子弹.

  十八军军长杨伯涛一下愣住了.连忙与huáng维通话:"我的右翼不是廖运周……"

  huáng维用报话机呼叫廖运周,半天没有回音.气得他把话筒摔到了地上.

  huáng维绝望地说:"报告南京,廖运周师哗变!"

  廖运周起义,huáng维兵团已经动摇了军心.同一天,解放军向huáng维兵团发布了广播讲话,huáng维军心更加动摇.连续五天突围不成,huáng维不得不调整防御部署,采取环形防御,等待徐州、蚌埠蒋军的增援.

  他以十八军守双堆集及其南北的平谷堆、尖谷堆纵深阵地;八十五军守前后周圈、大王庄地区,向西防御;十四军守沈庄、李围子、杨围子地区,向东防御;十军守东西马围子一线,向北向南防御.兵团部位于双堆集以北的小马庄,并在双堆集东北构筑临时机场,便于进行空中补此时,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副司令杜聿明从南京开会回徐州,途中飞机经过双堆集上空时,杜聿明通过报话机与huáng维通话,告诉他说:蒋介石决定徐州主力南进,蚌埠援军向北攻,南北夹击,打通徐蚌间津浦路,援救huáng维.之后,蒋介石又给huáng维发来同样内容的电报.

  可此时,蒋介石已是捉襟见时,根本无兵可调.huáng维屡向蒋求救无望,不禁又陷入深深的失望之中.他只有严密布防,以飞机、大pào为掩护,拼命突围一条路了.

  前线作战室.

  陈赓正拿着电话向刘伯承报告前线战况.

  面对敌人猛烈的pào火,陈赓冷静地分析了双方的情况.看到huáng维已构筑了环形防御阵地,形成了坚固的防御体系,而我方进攻地形开阔,在压不住敌火力的情况下,单凭勇敢,靠血肉之躯,无论如何抵挡不住对手的qiáng大火力网.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停下来扎扎实实地搞近迫作业和火力准备.

  陈赓将这一想法上报刘、邓、陈.

  "你们在前面了解情况,就按你们的意见办!"听了陈赓的汇报和意见,刘伯承说.

  陈赓的意见得到同意,接着,中野全军推广近迫作业.

  陈毅连夜打电话给陈赓:"就照你的意见办,你的意见是对的,从现在起要推广你的经验.12月5 日发起全线总攻."邓小平后来在总结歼灭huáng维兵团作战经验时,也充分肯定近迫作业的效用.他说:

  "我们的工事迫近敌人愈近,就愈易奏效和减少伤亡."

  近迫作业,主要是在夜间进行.战士们先要匍匐前进.分段挖卧式单人掩体,并以此为掩护向前后挖jiāo通壕.不仅工程浩大,还需严格的技术要求.

  陈虚为此亲临前沿阵地视察,加qiáng具体指导.

  每到晚上,战士们便以夜色为掩护,排成一路,蛇形前进,当离敌人六七十米时,便一齐卧倒,开始挖土.眨眼间便挖成了许多卧式散兵坑,再从卧式挖成跪式、立式,互相打通,连成一线,配以掩体、防空dòng,构成完整的进攻阵地,从四面八方一齐bī近敌人.

  敌第八军军长杨伯涛见此,十分忧虑地说:"共军夜挖工事,一夜推进几十米,甚至一两百米.我们这点地盘,哪经得住他们这样没日没夜地蚕食呀!"

  huáng维兵团防御阵地日益缩小,解放军天天bī近!

  杨伯涛说的是实话.对于huáng维兵团防御阵地的日益缩小,双堆集的老百姓有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他们说:"huáng维来到双堆集,先当区长,后当乡长,再后变成了村长."

  到12月2 日,敌人被压缩在以双堆集为中心的纵横十里的地区,粮食柴草极端缺乏,空中补给无法解决,其大部分已被我打得残缺不全,huáng维三十三个团,已被歼十六个.全团被歼及起义的达三万人,十一个师中只有十八军的第十一师尚完整,能机动的突击力量只剩下七八个团.我军发起总攻、全歼敌人的条件成熟了.

  huáng昏,一辆吉普车行进在路上.

  车里坐着刘伯承、陈毅.歼灭huáng维兵团的作战就要进入最后阶段了,他们驱车来到了前线.

  陈赓带着旅长、团长、营长出来迎接.把司令们接到一个团的掩蔽部里.

  刘伯承、陈毅、陈赓这三位南昌起义的名将,在淮海前线聚会了.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62/84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