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背后的讲坛_赵勇【完结】(21)

2019-03-10  作者|标签:赵勇

  ----------------------- Page 56-----------------------

  他首先以自己的身心体验为依据充实了他的大自然方面的理论: “我时 时刻刻要尽量地接近自然,以便使大自然赋予我的感官到舒适,因为我深深 相信,它的快乐与我的快乐愈相结合,我的快乐便愈真实。我选择摹仿的对 象时,我始终要以它为模特儿;在我的爱好中,我首先偏爱它;在审美的时 候,我一要征求它的意见。”在这里,大自然的美是他感官愉悦的源泉,甚 至大自然的生命律动与他自己的生命律动也是和谐一致的,所以他会一点不 漏地去尽情享受每一个季节的美,如果打乱了自然的秩序,实际上也就打乱 了他自己的快乐秩序。因此,卢梭反对一切人工的美,因为 “在人做的东西 中所表现的美完全是摹仿的。一切真正美的典型是存在于大自然中的”。另 一方面,人工美也是对自然和自然秩序的一种亵渎和破坏。他十分生动地说 道:正月间,在壁炉架上摆满了人工培养的绿色植物和暗淡而没有香味的花, 这不仅没有把冬天装扮起来,反而剥夺了chūn天的美;这等于不让自己到森林 中去寻找那初开的紫罗兰,不让自己去窥看那胚芽的生长,不让自己欢天喜 地地喊出大自然还活着的声音。 美就是真,就是善,只有真与善的东西才是符合自然的东西。这其实就 是卢梭 “自然”理论的逻辑走向。在《爱弥儿》中,卢梭关于其他它方面的 论述都隐含了这一观点。所以,他认为一个女子的美并不在于病态的苗条, 而在于健康的活活泼泼。一个女人可以用化装品使她出一出风头,但若是想 获得别人的喜欢,还得靠她的人品。 “凡是真实的爱,都是充满热情的,其 所以那样地充满热情,是因为在想像中始终存在着一个真正的或虚幻的完美 的对象。如果在情人的眼中看来那个完美的对象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是一个 只供官能享乐的工具,在他的心目中哪里还能燃起一股激烈的热情呢?如果 是抱有这种看法的话,他的心是热不起来的,是不会去追求那个情人心醉神 迷、情意缠绵的高尚的乐趣的。我承认爱情是空幻的,只有情感才是真实的, 是情感在促使人们去追求使我们产生爱情的真正的美。”——在这里,卢梭 又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解开圣·普乐和朱丽的情感之谜的有力注释。 在 《爱弥儿》中,充满全书的就是这样一些富有真知灼见的论述。 《爱弥儿》在当时首先具有不可低估的启蒙价值;其次,它又是一部小 说。然而,二百多年后,当它脱离那个时代从而也褪尽了启蒙的色彩后,当 更加丰富的小说作品满足了人们的小说阅读欲从而人们已不把它当成小说 后,《爱弥儿》的主要价值也就真正落实到了它的副标题——《论教育》上。 卢梭在教育方面的许多开创、建设性的理论是迷人的,正是由于这些理论, 才把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康德领上了正路,才使得鼎鼎大名的哲学家杜威 深表佩服。而现在的许多教育学者则说,只要柏拉图的 《理想国》和卢梭的 《爱弥儿》留存在世,纵令其它的教育著述被毁,教育园地也是馥郁芬芳的。 而卢梭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当同时代的人都在呼吁尊重人权的时候,他 已经敏锐地意识到尊重童权的重要性了。把儿童当成儿童吧,人类越成熟, 人们也就越需要这样一种朴素的声音。

  ----------------------- Page 57-----------------------

  忏悔的背后是论辩和抗争 对于众多的文学爱好者来说,知道卢梭这个名字和了解卢梭这个人,是 因为他的 《忏悔录》。 《忏悔录》是一部奇书,每一个阅读它的人都不得不这么说:《忏悔录》 又是一部集真善美为一体的让人思真、劝人向善、叫人爱美的真正的圣经, 这又是每一个阅读它的人都会得出的共同结论。 因为 《忏悔录》,法国文学开始了一次“自巴斯喀以来最大的革命”; 因为 《忏悔录》,许多国家的文学作品有了一面明亮的镜子;也是因为《忏 悔录》,后来的许多作家才找到了自己的创作姿态,以至于中国的著名作家 巴金老人在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还写出了一部同样是讲真话的书—— 《随想 录》。 《忏悔录》是迷人的,同时它又是惊人的。我们为卢梭给我们奉献出了 这样一部伟大的杰出而感到骄傲,同时我们在这部伟大的杰出面前又感到了 某种慌恐,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一种修饰起来的真实,而恰恰不敢面对的是 这种赤luǒluǒ的真实。 让我们走进这片迷人而又惊人的风景中去吧。

  ----------------------- Page 58-----------------------

  一、把灵魂端出来 《忏悔录》是一本自传。一般来说,自传往往写于一个人的晚年,因为 只有到那时他才能回来过头来完整地梳理和记载他自己的整个生活历程和心 路历程;一般来说,伟大的人物、杰出的人物才适合于写自传,因为这样的 自传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在卢梭五十岁的时候,就有人劝说卢梭写一本自传,劝说者是阿姆斯特 丹的出版商马尔克·米谢尔·雷依,卢梭的许多著作都是由他负责出版的。 毫无疑问,卢梭已具备了写自传的上述两个条件:第一,他已开始步入晚年; 第二,他通过自学和个人奋斗成了法国的文化界的巨子,声名赫赫、硕果累 累。而且,由于他出身平民,他的人生道路坎坷曲折,他的生活经历充满了 传奇性和戏剧性,所以,他这样的人物应该是写自传的最合宜的人选了。然 而,思来想去,卢梭还是拒绝了。他担心他的自传会牵涉到当时的许多人和 事,给他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后来, 《爱弥儿》出版了,卢梭因此而遭到了 他一生中空前的大灾难;而就在他流亡期间,一本题为 《公民们的感情》的 小册子面世了。在这本书中,卢梭被骂得一无是处,其中还特别提到了卢梭 遗弃了他的孩子们,因而卢梭是“一个够不上尽自己最起码的义务的坏蛋”。 更令人痛心的是,这本小册子并非来自敌人的营垒,而是出自于他曾经崇拜 过、后来又与他产生了隔阂的伏尔泰之手。 卢梭就要被他的敌人和友人涂抹得漆黑一团了,就要成为一个十恶不赦 的千古罪人了。于是,卢梭迫切地感到了为自己的人品和学说辩护的必要; 于是,他怀着悲愤的心情、噙着辛酸的泪水开始了 《忏悔录》的写作。 整个自传都是他在逃亡的生活中断断续续地写成的。在莫蒂亚和圣皮埃 尔岛时,他仅仅写了第一章,逃到英国的乌敦后,他完成了第一章到第五章 的前半部分,第五章到第六章则是完成于回到法国之后的特利堡,时间是 1767年。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忏悔录》的第一部。经过两年的中断之后, 他又开始了第七章第第十二章、也就是 《忏悔录》第二部的写作,最后峻工 日期是1770年11月。卢梭辞世后,他的 《忏悔录》才开始问世了。第一部 发表于1781年,第二部发表于 1788年。 既然这部书是产生于一个那样的背景之上,所以,这部书名曰“忏悔”, 实际上却是论辩与抗争。只要我们一读了这本书一开头的那几段话,我们也 就明白了卢梭当时的心情和他所做的工作的意义所在了。 我现在要做一项既无先例、将来也不会有人仿效的艰巨的工作。我要把 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luǒluǒ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 只有我是这样的人。我深知自己的内心,也了解别人。我生来便和我所 见到的任何人都不同;甚至于我敢自信全世界也找不到一个生来像我这样的 人。虽然我不比别人好,至少和他们不一样。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 打碎了,打碎了模子究竟好不好,只有读了我这本书以后才能评定。 不管末日审判的号角什么时候chuī响,我都敢拿着这本书走到至高无上的 审判者面前,果敢地大声说: “请看,这就是我所做过的,这就是我所想过 的,我那时就是那样的人。不论善和恶,我都同样坦率地写了出来。我既没 有隐瞒丝毫坏事,也没有增添什么好事;……当时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就写 成什么样的人:当时我是卑鄙龌龊的,就写我的卑鄙龌龊;当时我是善良忠 厚、道德高尚的,就写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万能的上帝啊!我的内心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21/27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