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幽默:钱钟书的《说笑》(13)
不过呢,这个人的幽默,他的幽默,只有电影观众才会报以会心的微笑,假如我们看电影的时候,看到这儿时我们会笑:这家伙挺坏的。你看他说“说是不杀人”,啊,挺坏的,但是影片中的老百姓听到之后呢,马上想到的是,杀人、抢粮食的魔鬼来了,赶快跑、赶快藏起来吧。他们是没有心思、也没有时间去欣赏这份幽默的,所以说,真正的幽默者是孤独的。真正的幽默者在幽默的当时不见得拥有很多的知音,但是,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历史会理解他的,人民会欣赏他的。这是第二个影片。
还有一部影片,也是表现抗日战争的影片。其中有一段,日军抓到了几个老百姓,qiáng迫他们唱歌。因为日寇的小军官入伍之前是个蹩脚的小学音乐老师,他假公济私,带领他的士兵到中国来搜集民间艺术。他误以为这几个老百姓是民间艺人,然后就把他们抓起来。这个电影就是huáng宏、魏宗万他们演的。于是有一个弹棉花的村民,他弹着弹棉花的那个棉弓就胡唱乱唱。他为了活命嘛就胡唱,什么弹棉花呀弹棉花,半斤棉弹成八两八,乱唱一气。另外几个人跟着他边唱边舞。现在唱歌不都是时兴伴舞嘛,不管什么滥歌星上台,后面一律一个加qiáng排在那里乱舞。他们这么一胡唱呢,日寇军官就以为是挖掘到了民间艺术宝藏,于是那个小军官就指挥他的士兵全部坐下,集体学唱这首棉花歌。于是一群二傻子似的日军张开大嘴唱得如醉如痴。好,这又是一个情节。
那么我们看这一段是不是幽默。这乍看好像是幽默,因为我们看到这里会笑,肯定会笑,有人还会大笑,说日本鬼子真傻。然而这恰恰不是幽默。钱钟书前面已经说了,笑不是幽默的证明书。钱钟书已经给我们指出来了,笑不等于幽默。这顶多可以列入滑稽。平心而论,这只是我们刚才说的“搞笑”;说严肃点,是无聊;说深入点,则是浅薄和肉麻。因为它首先离开了真实。就如鲁迅先生指出,幽默、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这个场面,冲淡了抗日战争的严肃性和残酷性。它把杀气腾腾的侵略军漫画成一群弱智的二百五,是吧;把抗日群众歪曲成小品演员,对吧。而这样的情节,恐怕我觉得日本人看了也会蔑视,他们可能会说,你们中国人才那么傻呢,我们大和民族是高贵的,决不会这么弱智。而有点头脑的中国观众看到此处,也不大舒服,虽然我们笑了,但是我们笑完马上就会说这是胡扯、这是瞎编、这是乱来、这是胡闹。那么这是一类什么幽默呢?这是一类什么滑稽呢?这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搞笑”。只有什么地方的人才会欣赏这样的艺术呢?只有那些经过长期殖民、被彻底奴化而丧失了正义和良知的人群才会欣赏这样的所谓“搞笑”。我们看一看“搞笑”艺术产生在世界上的哪一个地区、什么地带,中国是没有的,美国是没有的,欧洲是没有的,俄国是没有的,是吧,伊拉克是没有的,以色列是没有的,在哪里?恰恰就在那批长期被殖民、人民的灵魂被彻底奴化、丧失正义和良知的地区,在那些人里,他们用这种纯粹生理性的笑声来忘却自己屈rǔ的奴隶身份。所以说这是“搞笑”的真正的文化危害。如果这种“搞笑”的声音遍及我们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那就是中华民族jīng神沦丧之日。
我们看,我上面所举的这三部影片都是抗日的,三个情节都是抗日民众抵抗侵略者的。第一个不是幽默,它是讽刺,它非常尖锐、尖锐得让敌人无法忍受,shòu性马上迸发,因为它是正面反抗。发出这个勇敢的讽刺的这个人,她是英雄,这个老大娘是一个英雄。最后一个,它不是幽默,它是耍猴,它幻想的是吃人者和被吃的人和平共处,大家一起纺棉花,其乐融融。那么这个耍猴的人,是小丑。只有第二个是幽默,这个幽默的人他不能马上消灭敌人,但是也不立刻牺牲自己。他的作用,是在敌qiáng我弱的情况下颠覆敌人的意识形态,提升人民的觉悟,而当需要他牺牲的时候,这个幽默的主人他并不退缩。影片中的那个支应,他后来把日军引起了我军的包围圈。当他翻身跳墙的一瞬,日军的子弹打中了他,所以说这个结局是并不幽默的。真正的幽默,它的背后是有一份沉重的不幽默的,因为有了这份沉重的不幽默,他前面的幽默才那样地jīng彩。所以我说,我们要非常复杂地、全面地来理解“幽默”这个问题。就拿钱钟书先生这个《说笑》来讲吧,我想说,啊,知道什么时候不该笑的人,才知道什么时候该笑,才能笑得特别灿烂。
沉重的幽默:钱钟书的《说笑》(14)
好,《说笑》这篇文章我就讲到这里。我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谢谢大家!(掌声)
五四的chūn江花月夜:朱自清的《匆匆》
同学们好!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赏析一篇朱自清的散文《匆匆》。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朱自清,1898-1948,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原名自华,号秋实,(很朴实的名字)后来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大学期间,开始创作新诗,长诗《毁灭》有很大影响。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1928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为著名的散文家。30年代,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曾经漫游欧洲各国,出版了《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和中文系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北平,积极参加民主运动。1948年,在一身重病的情况下拒绝领美国的救济面粉。在贫病jiāo加中不幸逝世。毛泽东曾经高度赞扬他和闻一多“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在他50岁的一生中留下了诗歌、散文、评论、学术著作26种,共200万言。
朱自清的散文,漂亮,缜密,自然,朴素。语言纯正、准确,技巧全面,思想健康向上,结构讲究,经常被选入中小学教材,对规范现代汉语贡献很大。朱自清的散文让人确信,白话文能够写出与文言文一样优美的文章,甚至是更好的文章。下面,我们就来赏析他的名篇《匆匆》。
这篇文章很短,只有六七百字,五个自然段。我先来读一遍……
好,文章读了一遍。那么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问题呢?
不难看出,这篇文章讲的是时间问题。这个问题常有人谈,特别是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几乎每天都会遇到。但多是老生常谈,不外是时光如流水,要珍惜呀,说得多了,人们也就麻木了,说了也是白说。
朱自清这篇文章的长处在于没有表面化,而是jīng雕细刻、写得微入毫发,从而提出了更深的问题,那就是一个人类永远困惑的问题:时间,是个什么东西?
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生命,对时间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动物的时间感是迟钝的,人一开始也如此。我们可以想象远古的人类祖先,完全依靠本能生活,没有时间感,没有紧迫感,没有什么生活计划,学习计划,没有什么作息表,日程表,完全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地生存着。你可以说那是原始,是蒙昧,但也可以说那是自然,是快乐,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