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并快乐着_白岩松【完结】(47)

2019-03-10  作者|标签:白岩松

  也因此才有了我幻想中的幸福画面,虽然简单却相距遥远.

  放松的阅读已经成了一种奢侈,对于现代人来说,这该算做一场悲剧.

  几年之前,读过一篇散文,是武汉女作家方方写的,由于她工作实在太忙,有很多想听的音乐没时间听,很多想看的书没有时间看,直到有一天,她住了院,谁想到,音乐也听到了,书也看上了,于是,开始喜欢上住院的生活.看完这篇散文,我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医院如果都成了现代人jīng神的避难所和补养地,那我们平日的生活实在有该反思的地方.

  但必须承认,方方的感叹又是我们很多人共有的,在我们的身边,就有一个真实的细节.《新闻调查》的王利芬是公认的一心扑在事业上的女qiáng人,忙是她的生活特征,但是有一天,她走进电梯,却突然被电梯里放的音乐深深的打动.这位音乐素养较高的女士,悲哀地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听过音乐了.

  医院里看书,电梯里听音乐,然后感慨万千,再然后是继续原来的脚步.相信出了院的方方继续忙,而迈出电梯的王利芬还会有许多不听音乐的时光.现代这两个字,已经让我们的脚步不再受自己控制.

  在我的很多同事家里,大都有一个装满书的书架,然而正如我的同事张洁幽默地说到:"每一本书就象三宫六院里的嫔妃,而我象皇帝,不知哪一天我会高兴地去宠幸哪一位."但悲哀的是,我们这些皇帝,每天奔波之后,回到家中,明知书架上的嫔妃很好,只可惜,回到家倒头就睡,早就没了和嫔妃亲热一番的热情.

  很多年前,听过台湾歌者李宗盛幽幽地唱过一首"忙与盲"的歌."许多的电话在响/许多的门与抽屉/开了又关 关了又开 如此地慌张/我来来往往 我匆匆忙忙/从一个方向到另方向/忙忙忙 忙忙忙/忙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还是为了不让别人失望/盲盲盲 盲盲盲/盲得已经没有主张/盲得已经失去方向/忙忙忙 盲盲盲/忙得分不清欢喜和忧伤/忙得没有时间痛哭一场."

  当时听这首歌只觉得很有趣也还算好听,今天再听,才知道李宗盛多年前唱着他自己也唱给我们当预言.今天预言已成真,忙果真和盲紧密相联.如果搞电视的人,连捧起一本书的时间都由于忙而没有,那盲一定会在不远的前方悄悄地等着我们.

  而我不只一次听过电视同行和我诉苦:几年的时间我连看本书的时间都没有.每听这样的话,我都会自己紧张好久,暗想:我会不会也这样.

  当然也知道,这种忙着忙着就盲了的节奏不是电视人专属.在校园里读书的孩子都偷偷溜出校园参与这份忙,身在忙中的人又怎能清静下来呢?于是我才明白,那些装饰书店里为什么会有空壳书卖,而且还有很多人买.

  由自己的幸福谈起,没想到几笔过后就演变成了诉苦与担忧,一章本来关于阅读的文字竟悄悄变成对现代病的抨击.不过也好,忧字在先,之后就该是乐.言归正传,还是回到阅读体验中去吧!

  阅读过程中的三次蜕变

  十岁之前,除了小学课本,我没有和阅读有关的记忆,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以教书为职业,但说自己出生在书香之家,这的确有些夸张.家中的书那时虽然很多,但真正可读的极少,那是时代造成的.我怎么也不会在童年时捧起毛泽东选集来体验阅读的快乐吧!但十岁过后,这一切都变了.

  可以说我的阅读热情是被我们母亲调动起来的.1978年过后,文学热开始席卷全国,我生活的那个边疆小城也同样.每天母亲下班,在她的包里,总会找到可阅读的杂志和重新露面的小说.那时的我们不象今天的孩子那样幸福,有属于自己的这个年龄阅读的书籍,我们那个时候可是大人读什么书我们就读什么.哥哥上大学走了,我和母亲就以读书为已任,什么伤痕文学,什么解禁的文学名著,年少的我拿来就看,慢慢就上了瘾.

  到后来,仅仅依靠母亲回来的书,我已经有些吃不饱,而在当时的海拉尔市,只有两个图书馆,我就利用母亲的借书证,开始每天在两个图书馆间奔波,书越读越杂,每天都在读书中充实着.

  这段日子里,书为我这个边疆的孩子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原来以为,世界就像家乡的小城一样大,而走进书中,才知家乡之小,于是幻想与好奇就开始萌生,越幻想越好奇,读书的渴望也就越qiáng烈,少年时的读书生活,是极度的饥渴造成的,每一本书都帮助我消灭头脑中的一点空白.于是像很多不听话的学生一样,上课的时候,假装听课,却在书桌里藏着课外书,一边听课一边阅读,共被老师没收过几本我已记不太清,但正是在这种饥渴的阅读中,伴随着视力的下降心灵的视力就开始变得敏感起来,直到考大学的前一年,这种阅读的热情才开始稍稍收敛.

  上了大学,读书终于成了正业,那正是文化热的时期,但上大学时阅读,已和年少时的饥渴状态大不相同.读书多少与时尚有关,也多少和增加自己的谈资有关,不得不承认,大学时的阅读功利色彩明显增qiáng,从尼采到萨特,从叔本华到老庄,我都似懂非懂地阅读过.不过驱使我阅读这些书籍的真正动力,是因为大家都在读,我不读,明天能和大家聊什么呢?

  整个大学期间,虽有三毛、金庸、古龙调剂着我们的阅读口味,但读书中的思想走向却不可阻挡.周围的大环境就是这样,文学家和哲学家的讲座是最受我们欢迎的,文学持续坚挺,哲学红火,新思cháo层出不穷,西风东渐的cháo流不可阻挡.在这样的时期里,旧的被批判着,新的被争议着,校园里热情而不得要领的唇枪舌剑慢慢把我们bībī进思考的空间,这是大学阅读中最大收获.更何况,这段时间的阅读还开始引导我们关注人生关注人性,为以后走进社会,走人生的长路做了最好的jīng神准备.

  从大学中走出,读书不再是生活的主业,年少时的阅读是因为饥渴,大学时的阅读是因为时尚,为拥有谈资,那走出校园后的阅读就开始是为了自己,读书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内容,也终于成为一种快乐.

  在现在我的生活中,一天中的阅读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靠近现实,那就是晚饭看当天的报纸杂志,这种习惯不仅仅是因为自己搞新闻,我非常清楚,即使自己搞其它工作,这种关注当前社会的阅读习惯也不会发生丝毫的改变,谁也不想遗忘这个世界或被这个世界遗忘.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向外的阅读是一种资讯依赖或者说是治疗社会性孤独的药方.

  而晚饭过后直到睡觉之前,阅读于我就是向内的.在这段时间里,我读的书很少和我的工作有直接的关系,或是音乐家的传记,或是音乐方面的文章,或是一篇散文,或是一本可以连续的小说,这时候的阅读,才真正变成一种快乐,往往有音乐做背景,偶尔走走神,书开始真正的将我不停地放飞.

  当然,这是一种常态下的阅读,但做新闻的,生活可被自己掌握的不多,也许刚刚拥有了放松的心情,呼机响了,一切就都乱了,也因此,读书便常常在非常态下进行.

  从阅读的角度说,每次出差都是一次不错的机会,首先是来回飞机上的那几个小时,那是丝毫不会被gān扰的阅读时光,也因此,每次出差前,往包里装书时,都有一种难得的快乐,面对备好的书,心里知道,这一次我不会失约.

  不过,飞上天空,从此地到异乡,一股也就两三个小时,虽然经常出差,可是这种难得的阅读还是不足以填补对书的相思,好在到目的地之后,阅读的时光也会比北京多得多,一来没有呼机的吵叫,二来每日的工作很单纯,闲暇就是闲暇,不会像在北京那样,即使没有采访,也常有的工作把它填满.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47/6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