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出发
2009年chūn天,媒体都在报道:中央电视台将启动又一轮改革。当然,在媒体的报道中,《新闻联播》的变脸成为“众矢之的”。
这不能叫假新闻,可我还是笑了。我明白媒体及专家们对此的热情,可是,不一定所有的事情,大家都理解。其实,我常常感谢《新闻联播》,稳住一头放开一片,一个相对稳定的《新闻联播》却为众多其他新闻栏目的变革提供了最大的空间。从这个角度说,《新闻联播》虽然常被人说东道西,但它却以独特的方式一直为新闻改革做着贡献。
所以我清楚:《新闻联播》也许会不断有小的变化和从善如流的改动,但是,大变脸是不可能的。我理解同行们的用心,是希望借此,中国媒体能有更大的变革动作,是希望毕其功于一役。
知道《新闻联播》不会大变,不意味着不期待新一轮的变革。其实,身在其中者,更知道问题何在,更期待向好的变革。
在改革似乎山雨欲来的时候,应报社之邀,我和《南方周末》的记者有了一次长谈,将我个人的想法与对改革的期待在这次对话中和盘托出。比如:
“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报道应真正尊重现场,更多的报道要来自一手的现场;文风要变,要从空话套话中解放出来;各个中心都有自己的新闻采编队伍似乎落后了,应当整合;中央台应重新回到重视业务部门的传统上,而不是行政为中心;驻外记者应当是业务部门管,而不是行政部门管;在观众看不到的内部机制上,要有真正的变革;讲政治,应当用讲业务的方式来讲……”
《新闻1+1》是一个我很喜欢的栏目名称,因为它又简单又复杂,你可以为它添加很多的联想与解释。作为一档天天直播的评论节目,让我总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压力感,不过,即便有风险有压力,我还是会时常想:它能做多久?它会有助于这个社会变得更好吗?
自然有人不高兴,甚至在报社登完这篇对话之后都能感受到一点儿小压力,但更多人支持。这么做的考虑很简单,作为一个还不算老还有改革冲动的传媒人,有义务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也许不中听,但如果对将要进行的改革有一些帮助和支持,也算尽了心。而如果等到改革之后,再去马后pào,没意义。
幸运的是,在一两个月之后开始的又一轮改革中,我当初的很多想法居然真的变成了现实,当然与我的建议没有任何关系,而在于决策者的共识和决心,更在于时代的需求与推动。
前几年,也曾有两家很大的国际猎头公司找我谈过,聊天中也都会问到:“什么可以让你离开这里?”或者,更直接地说:“是什么样的价码?”
我的回答也都很直接:起码从目前看,没有任何物质的条件,可以让我从央视离开。
这个回答,不仅仅因为多年的感情或成长的感恩,又或者是冰冷大机构中一个又一个活生生常给我温暖的同行者,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是:至少在当下的中国,当越来越多的卫视,由于现实的难题或者更快可以看到的目标,纷纷放弃新闻阵地的时候,想做电视新闻,这里依然是离新闻与战场最近的地方。对一个新闻人来说,这就是最大的诱惑,而对于央视自己来说,是否也该意识到这一点?
又一轮改革不过才刚开始不久,过早的鼓掌也许并不恰当,对于央视来说,我们身在其中的任何人都是过客,这是一艘太大的船,调头不易。其实,CCTV一直沉默、中性,向哪个方向航行,取决于工作在这里的人们以及相关人士的努力与决定。不过,我想,最终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观众与时代。人们的需求与期待,也许不会那么迅速,但最终会改变一切。
尊重新闻规律,屏幕后面的改革必须跟上,求上进有理想的人要有正面回报,承担着再大的宣传任务也要让观众看得进去听得有味道。该gān的坚决gān好,别人不gān的自己也要gān;不该gān的坚决别gān,gān了对自己有利也不能gān。创新jīng神必须鼓励,不能原地踏步固步自封……
这一切,都在被看重并陆续在改变中,我看到了决策者和员工们的这种努力,并看到了在未来的很多可能。同时,我也会好奇地观察:这是上一次以《东方时空》为标志的改革的余波,还是和未来有关的新一轮改革的开始?如果是后者,那将是我们与时代的幸事。
在CCTV工作时间长了,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一种评价与现状:你gān的事情再好再漂亮,也别指望人家太多的喝彩,因为这是正常的,因为你在央视;而你哪一点gān得不好出了漏dòng,就必须接受人们的冷嘲热讽,因为你在央视,还因为别人认为你在某些领域的垄断。虽然,这种垄断并不一定给央视带来的都是好处,甚至很多是限制,但毕竟有某种垄断的存在,就很难改变别人对此产生的不满意。
在中国做新闻,你们为什么那么严肃?我想回答的是:得给我们一些笑的理由吧?不过,这张照片倒是告诉人们:笑的理由不多,但似乎还是拥有笑的能力。其实,全世界真正做新闻的人都严肃。
到了2010年夏天,我又得知:CCTV内部,拿出二十多个部门主任的位置,让台内众多有意者直接竞聘。这动作是改革的另一种纵深,观众看不到,不过或许将来会在屏幕上感受到。我的一位年轻同事打算参加,之前并不太自信地给我打过一个电话,“能真竞聘吗?”我安慰了他:“就当真的……”之后,他竞聘成功,我发短信祝贺他,并附上一句:“还是要相信阳光下的东西。”
台内业务领导者的产生,用公开民主的方式来竞争上岗,怎么说都是好事。虽然我无心参加,但作为民主尝试的这一变革动作,我当然鼓掌支持,希望竞争者多带一些理想,多带一些观众的期待,多带一些忧患和变革的勇气,因为时代与人并不会给我们太多时间。不主动就会被动,身在央视,我总会有一种莫名的危机感,我想,央视自身,也该有。因为真正的危机感,不仅是一种动力,还是一种新生。
02身在名利场
我为什么“自杀”?
那天中午一点左右,我突然接到部门副主任打给我的电话。
电话里的声音很慌张,“小白,听说你自杀了?”
正在发生的极具魔幻色彩的对话让我一头雾水,继而乐了,“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这是我对这条消息的第一个反应。
“是中心主任让我问的,在国外的一个微博网站上,一条微博说你自杀,警方正调查情况……”
“扯淡,我会吗?……”
我把手机挂了,依然不认为这有什么,都说无风不起làng,这年头,无风,也起làng。习惯中。
上午,我给台里要驻外的记者进行了培训;中午,刚照完台里挂历的照片;下午,例行的足球训练;晚上,要在家里,为刚从全运会上回来的刘建宏、段暄们接风。
怎么看,这都像是一个正常人的健康并且乐观的生活。
没怎么受gān扰,我去踢球,见到队友们,他们比我更早知道这条消息,开起了我的玩笑。陶伟一会儿来了,告诉我因为我的“自杀”,他刚接受了别人的采访,他的回答也很搞笑,“他会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