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旁听一个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学研究所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孙旭培指出,针对一些触目惊心、令人发指的假恶丑行径,现在焦点访谈的主持人却惯于摆出一副冷静的姿态,用一种平缓的语调,进行不愠不火、不长不短,不冷不热、不痛不痒的点评,仿佛一个隔岸观火、不置可否的闲人,没有一丁点儿"匕首"的锋芒,丧失了应有的批判立场.
最典型的是在两年前的一期节目中,宁夏吴忠市副市长王明忠的车队过一座窄桥时,12岁女童小王平躲避不及跌入水中,桥上35名党政领导gān部竟无一人下水施救,眼看着小王平被活活淹死,主持人最后的评论是:"在小王平落水的时候,那队人连起码的援助之手都没有伸出来,这种行为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议论和批评."
这种慢慢悠悠吞吞吐吐三脚踹不出一个响屁的态度,向善良的中国观众传递着一个信息:对于副市长王明忠率35名党政gān部见死不救、警察张金柱酒后驾车肇事逃逸致人死伤这样的恶性事件,连堂堂中央电视台的王牌栏目、有"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之美誉的焦点访谈,也不便或不敢大张旗鼓严厉斥责,而只能以这种隔靴搔痒蜻蜓点水的方式随便发两句议论了事,那么很显然,在当下的中国,再也别指望有哪家媒体能对那些伤天害理骇人听闻的坏人坏事怒不可遏拍案而起了,别指望有哪个公民能明辨是非、激浊扬清、锄qiáng扶弱、大无畏地行使言论自由之神圣权利了……
焦点访谈这种貌似公允客观实则冷漠麻木的走向,势必令观众倍感无奈、悲凉.孙旭培先生称这是"焦点访谈的副作用",我亦深以为然.这与李方概括的焦点访谈的负面效应是截然不同的.孔子说,"过犹不及",但不及却不可视之为过,焦点访谈"副作用"之"不及"一日不去.其"负面效应"之"过"就无从谈起,故当务之急是要克服其"副作用",而不是警惕什么"负面效应".
赵忠祥"疯狂"心理学
——赵忠祥自卫攻击言行研究
赵忠祥先生的自卫攻击言行由来有日矣.当初,有好事者一本正经地给他的第一本书《岁月随想》挑错,他已经表现出相当的不耐烦,不过似乎尚未撕破脸皮作骂街状.接着,他借为第二本书《岁月情缘》促销之机,开始对那些好事者奋起反击,不但把后者的挑错行为上升为反对名人写书,以此既将后者置于"名人公敌"的不利境地(毕竟写书的名人不光赵
忠祥一人),他自己仿佛也一跃成为名人写书的当然代表,而且公开rǔ骂后者是"小人",是"消灭不绝的一群苍蝇".
相应地,他也遭到了进一步的批评,他的自卫攻击言行遂急剧升级,终于发展到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新阶段: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他当众口口声声责骂《北京青年报》转载有关他的报道及评论是"流氓、无耻"、"下流的行径",称报纸"希望能有更多的读者就此(指赵忠祥粗bào对待批评引发的争论——引者注)发表高论",是"无耻的煽动,破坏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毫无疑问,安定团结是一个很严肃的字眼,"破坏安定团结"则是一项很严重的罪状,若比照1997年3月14日修订的新《刑法》,大约只有"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两项罪名够得上这一标准.但事实上,无论是报道赵忠祥在济南签名售书遭冷遇的《扬子晚报》,还是刊发署名文章批评"赵忠祥出书'火气'不小"的《钱江晚报》,还是转载这两篇文章、同时配发编者按"希望能有更多的读者就此发表高论"的《北京青年报》,在这个问题上,无论是考之以动机,还是证之以结果,都没有也不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因而任何人只要本着尊重事实、尊重法律的原则,就不可能得出"这是无耻的煽动,破坏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的荒唐结论来.
即便有个别人甚至是大名人如赵忠祥等坚持认为这项罪名成立,但任何一个有起码判断能力的人也都绝对不可能信以为真,更不用说法院的法官绝不可能大笔一挥就受理下这桩罕见的"大案要案"了.
那么,赵忠祥作为中央电视台的一名资深节目主持人,一个自称"受党教育四十多年"的老新闻工作者,为何竟然说出这种不负责任、匪夷所思、让人莫明其妙的话来?从他的一
系列自卫攻击言行中,我们是否能尝试着探究一下他的独特的心理学基础?
给批评者扣上"破坏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的大帽子,在今天的现实情景之下,大约算得上是"反批评"之顶峰了,至少在"破坏世界政治新秩序"、"妨碍人类和平与发展"之类的新帽子可能出台之前应是如此.不惜用最耸人听闻的言辞,给批评者pào制一顶最大的帽子,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无疑表达了内心的最大的愤怒,也显示出了最大的心理脆弱.
心理脆弱往往源于过度的自尊,而过度的自尊往往又源于过度的自卑.人或问曰:赵忠祥先生长期供职于堂堂的中央电视台,有高级职称,是家喻户晓的大名人,差不多被人认为代表了中央电视台甚至"中央"的形象和声音,第一本书200万元左右的收入使他成功地步入中国富豪行列,而且退休之后每两年写一本书必然又将带来无穷的乐趣与财富,可谓炙手可热,功成名就,他何自卑之有?其实秘密就在其中——当年为了尽快适应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赵忠祥等人来不及像今天的年轻同行们那样接受正规的高等专业教育,因此他尽管在从事本职工作(播音、主持节目等)时可以gān得很出色,但在撰写随笔、散文、知识小品,即从事不那么本职的工作时,则难免会出现一些个瑕疵或硬伤.
这原本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他只是玩票,而且萝卜快了不洗泥嘛.但问题的微妙之处正在这里:明明人家是非科班出身,是"自学成才",潜意识里有自卑情结,你却偏偏要说人家文理不通、错别字连篇,还别有用心地要出什么"点校本",这简直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故意要奚落、恶心人家,人家好歹也是中央台级别的名人,对此能不敏感、脆弱、一触即发、勃然大怒吗?
事态的发展常常就在一念之间.假如批评者一开始语气善意一点,方法委婉一点,那么赵忠祥兴许就不会如此敏感、脆弱,不会由自卑而自尊,由自尊而震怒,进而披挂上阵大肆自卫攻击.同理,假如赵忠祥心理坚qiáng一点,气量宽阔一点,那么即使面对不那么善意的批评,他也不会视之为多么严重的冒犯,而只会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虚心接受.演艺界、文化界、学术界里的不少名人、名流正是这样做的,赵忠祥如果也这样做了,定会赢得人们的赞许与尊敬,甚至会在中国电视史上写下一段佳话也未可知.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他现在痛下决心,调整心态,端正认识,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掌握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武器还来得及.
而一味声嘶力竭地谩骂,不断上纲上线的恐吓,不但禁止不了正常的批评,反而只会令自己受到更大的伤害,给世人留下更多的笑柄.毕竟今天是法治社会,谁也不必再像鲁迅先生笔下的"狂人"那样,在"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之下,也不得不警惕于"那×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我怕得有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