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五堂国学课_季羡林【完结】(13)

2019-03-10  作者|标签:季羡林

  再往下,郑敏先生又从人类智能的倾向方面把智能分为两大类:分析的、重实的;和综合的、重穿透和超越的。雪莱认为科技属于前者,而诗的想象为后者。

  这同上面讲到的人类的两种思维模式完全相当。根据郑先生的论述,这两种模式表现在很多方面,我先归纳一下,列出一个简明扼要的表,然后再逐项稍加解释:

  分析知性(理性)分析力结构主义综合悟性想象力解构思维,为了真实和准确起见,我在解释时少用自己的话,而多用郑文原文。

  先谈分析和综合。“从18世纪以来,由于科技的突飞猛进,人们更重视分析逻辑思维,而忽视想象力的海阔天空的创造性。”“但现在这类分析活动正试用压倒创造发明的功能(指想象力,作者注)的直接表述。”“综合”,上面引文中已有,不再重复。

  谈知性和悟性。“忘记了想象力、悟性是保护人类崇高jīng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天性。”“但他坚信这一切必须置于诗的功能和想象力的悟性(非狭隘的理性)之下。”第48页有“知性活动”这个词儿。“理性的运用qiáng调分析、知性和实证,而忽略悟性,虽然悟性是凌驾于事实之上的一种超越的穿透性。”

  谈分析力和想象力。上面的引文已经涉及到这方面了。现在再引上几句话。“想象力的集中表现为诗和哲学,分析力的集中表现为科技(与科学理论有别);想象力的发展走向是超越物质世界,走向无拘束、无边无限的jīng神世界,而分析活动的发展产生了人对征服自然的qiáng烈欲望。”我在别的地方讲过,“征服自然”是西方文化有别于东方文化的重要特点。郑文还提到,雪莱的《诗辨》主张以诗的功能和想象力来与分析性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抗衡。

  结构主义和解构思维,上面已引过。我现在再补充上一条:“解构思维反对定型僵化的系统和抽象,因此吸收了东方哲学的‘道’、‘无常道’、‘无名天地始’、‘常无观其妙’(羡林案:原文如此)、‘玄者无形’等qiáng调‘无’的思维。”这样解构思维就同东方文化挂上了钩。

  郑敏教授的论文就介绍到这里。

  雪莱的《诗辨》和郑先生的文章,都是好文章。但是,是否我就完全同意不敢赞一词了呢?也不是的。我现在就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一点补充,并且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雪莱所谓的“诗”,不可能指世界上所有的诗。在过去的几千年中,各国人民创造了不少种类繁多、内容和形式各异的诗,诗的功能也各种各样,有的诗显然并不具备雪莱所说的那种“诗的功能”。我猜想,雪莱心目中的诗就是“làng漫主义”的诗。

  其次,郑文中谈到了综合思维和分析思维,但是没有指出,这二者是否在地球上有所区别。我在上面已经指出,世界上没有绝对纯的东西,东西方都是既有综合思维,也有分析思维。但是,从宏观上来看,从总体上来看,这两种思维模式还是有地域区别的:东方以综合思维模式为主导,西方则是分析思维模式。这个区别表现在各个方面。东方哲学思想特点的天人合一思想,就是以综合思维为基础的。

  最后,我还想对诗人诅咒金钱说上几句话。我觉得,金钱本身是没有什么善与恶的。善与恶决定于:金钱是怎样获得的?金钱又是怎样使用的?来的道路光明正大,使用的方式又合情合理,能造福人类,这就是善,否则就是恶。这个常识,很多人都会有的。

  在结束本文之前,我再补充一点关于中国少数民族纳西族的类似汉族天人合一思想的哲学思想。

  我在《新解》中和本文里讲的人与大自然合一的思想,都讲的是汉族的。对于少数民族的哲学思想,我很少涉猎,不敢妄说。不久以前我收到云南朋友们赠送的《东巴文化与纳西哲学》,赠送者就是本书的作者李国文先生。读后眼界大开。书中使我最感兴趣的是“三、古老的宇宙观”。在这一章里,作者叙述了“动物崇拜型的世界血肉整体联系说”。这里讲了三种动物:虎、牛、青蛙。对于这三种动物与世界血肉整体联系,本书有很简明扼要的叙述,读者请参阅原书,我不再引证。为了给读者以具体的印象,我引用东巴经《虎的来历》中的一段话:

  ……大地上很好的老虎,虎头是天给的。虎皮是大地给的。虎骨是石头给的。虎肉是土给的。虎眼是星宿给的。虎肚是月亮给的。虎肺是太阳给的。虎心是铁给的。虎血是水给的。虎气是风给的。虎的声音是青龙给的。虎爪是大雕给的。虎胆是胜利神和白牦牛给的。虎耳是豺狗给的。

  不用加任何解释,天地万物为一体的jīng神,跃然纸上。

  这种天人合一的jīng神,其他少数民族中一定还有。我现在暂且不去探索了。

  我这一篇长达一万五千字的拙文到此为止。它看似凌乱,实则有一条主轴思想贯串其中。明眼人自能看出,我就不再啰唆了。

  1993年6月6日写完

  第11章 从宏观上看中国文化 (1)

  最近几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文化热”的高cháo。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在接受几十年来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大家都认识到,文化建设的任务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我想大家都会同意,人类历史上任何社会,都不能专靠科技来支撑,物质文明与jīng神文明同步建设。我们今天的社会也决不能是例外。

  在众多讨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问题的论文和专著中,有很多很jīng彩的具有独创性的意见。我从中学习了不少非常有用的东西。我在这里不详细去叙述。我只有一个感觉,这就是,讨论中国文化,往往就眼前论眼前,从几千年的历史上进行细致深刻的探讨不够,从全世界范围内进行最广阔的宏观探讨更不够。我个人觉得,探讨中国文化问题,不能只局限于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几十年、近百年,也不能局限于我们居住于其中的960万平方公里。我们必须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目光远大,胸襟开阔,才能更清楚地看到问题的全貌,而不至于陷入井蛙的地步,不能自拔。总之,我们要从历史上和地理上扩大我们的视野,才能探骊得珠。

  我们眼前的情况怎样呢?从十九世纪末叶以来,我们就走了西化的道路。当然,西化的开始还可以更往前追溯,一直追溯到明末清初。但那时规模极小,也没有向西方学习的意识,所以我不采取那个说法,只说从19世纪末叶开始。从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看,从全世界文化jiāo流的规律来看,这都是不可避免的。近几百年以来,西方文化,也就是资本主义文化,垄断了世界。资本主义统一世界市场的形成,把世界上一切国家都或先或后地吸收过去。这影响表现在各个方面。不但在政治、经济方面到处都打上了西方的印记。在文学方面也形成了“世界文学”,从文学创作的形式上统一了全世界。在科学、技术、哲学、艺术等等方面,莫不皆然。中国从前清末叶到现在,中间经历了许多惊涛骇làng,帝国统治、辛亥革命、洪宪窃国、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西化的程度日趋深入。到了今天,我们的衣、食、住、行,从头到脚,从里到外,试问哪一件没有西化?我们中国固有的东西究竟还留下了多少?我看,除了我们的一部分思想感情以外,我们真可以说是“全盘西化”了。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3/67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