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传奇_齐鲁【完结】(35)

2019-03-10  作者|标签:齐鲁

  国庆节那天观礼,外国记者发现华国锋、汪兴东也照样上了天安门。他们不同,他们打倒‘“四人帮”有功,不过错误也不少。他们还是坚持那一套,想搞第二次英明领袖。华国锋现在的待遇比我高,我当组织部长时把他的工资提高到三级。我们现在最高的是三级。毛主席54年把一、二级取消了。现在三级的只有小平同志、叶帅、徐帅、刘帅、乌兰夫、陈云同志七、八个人,其他的中央负责同志是四、五级,我是五级。我们总结了历史经验,对犯了错误的同志,生活待遇不降低,子女不受影响。

  中商海勤政殿,胡耀邦、赵紫阳等中央领导人接见科学家。胡耀邦提议合影,赵紫阳要科技人员坐在前排中央,他们坐边上。

  1985年1月13日, 胡耀邦在会见出席科技体制改革座谈会的科学家时提出,中央领导今后要加qiáng同科学家的联系。

  中南海勤政殿里,灯光璀璨;水仙盛开,淡雅清香;尽管室外寒风凛冽,室内却充满着chūn天的气息。人们正在陆续人座。最先来到的是六位科技工作者,接着,方毅、胡启立。

  张爱萍和著名科学家周培源,以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的负责人和几个部的部长、副部长;相继进人会议室就座。

  这是1985年2月4日下午4点50分。 在这里,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要同在四化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六位科技人员座谈我国当前的科技政策。

  勤政殿,是中共中央书记处办公的地方。

  平常,坐在会议室这环形会议桌周围的,全是中央和书记处的领导同志。望着这不平常的地方,六位科技人员心情激dàng觉得全身热乎乎的。

  下午5点正, 胡耀邦和赵紫阳步人会议室,亲切地同到会的科技人员以及其他同志一一握手,然后就座。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向到会的中央领导同志逐一介绍了六位科技专家。

  这边坐着的两位中年和一位老年科技工作者,是北京航空学院的讲师高歌、曹明骅和他们的指导老师宁晃教授。40岁的高歌,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教授,执教于山东一所大学。十年浩劫中,父亲不幸去世,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发动机专业的高歌也被迫改行,到了柴达木盆地西部一个电厂工作。茫茫沙漠中的奇特现象——沙丘在大风中始终保持着自己形状,给他以启示。他终于把沙丘稳定的奥秘用到了喷气发动机的火焰稳定上,研制出“沙丘驻涡火焰稳定器”,获得国家一等发明奖。他的不平凡的经历和成就,引起了在座的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切。

  看到高歌年纪不大便已秃顶,胡耀邦关心地说:“韩愈说他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看来,你比他健康,只是头发少了,是不是用脑过度的关系?”

  坐在另一边的是机械工业部成都工具研究所副总工程师huáng渲年。提到huáng潼年,赵紫阳接过话头。 他对大家说, 我和huáng潼年是老熟人了。1978年,他主持研制的“圆柱齿轮整体误差测量仪”取得成功,第一次取得领先于世界的成果,比旧装置提高工效三十多倍,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现在已在全国推广应用。前几天,我又参观了他最近研究成功的“弧齿锥齿轮整体误差测量系统。现在国际上还没有这样的技术。

  安徽省农牧渔业厅副总工程师赵乃刚也是中年人,今年46岁,研究的是河蟹在人工半,咸水中繁殖和养育问题。胡耀邦高兴地说,河蟹大家都喜欢吃,多生产了,不管南方、北方都能吃到,是件很好的事。螃蟹价格高,经济效益也很高。

  坐在huáng潼年身边的是80高龄的华中农学院教授章文才。半个世纪来,他潜心研究柑桔。

  的育种。栽培和储藏技术,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他主持培育的多种优良的无核、少核、高糖分柑桔新品种,正在南方十四个省市推广,一种新品种脐橙,不仅味美,而且个头大,一个重达半斤多。

  胡耀邦说。他尝过这种脐橙,确实很好吃。赵紫阳也说很好吃。

  胡耀邦在了解柑桔生产、 销售的情况后问章教授,现在柑桔产量200万吨,到本世纪末能不能达到两千万吨?

  章文才回答说,现在我国各地正在大量发展柑桔,预计到1990年便可以超过世界上最主要产柑桔的国家。到本世纪末超过两千万吨是完全可以办到的。

  时间静静地向前流淌,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座谈结束后。胡耀邦提议:“我们一起照相吧广在勤政殿门口,中央领导同志和大家一道合影留念。开始,六位科技人员都往后排站。

  “把前排的位置留给引导我们前进的中央领导同志!”大家心里想。

  不料,赵紫阳宣布:“‘今天我们改个规矩行不行?你们坐在前排中间,我们坐在边上!”

  大家想留在后排不动,赵紫阳却点起名来,把六位科技人员都请到了前排,同中央领导同志jiāo错而坐。在胡耀邦和赵紫阳中间坐着高歌和huáng潼年,部委的领导gān部在后面站立。

  照相后,中央领导同志请六位科技人员和他们一起吃晚饭。

  首都电报大楼的大钟敲响了,已经是晚八点了。胡耀邦和赵紫阳站在餐厅门口,同六位科技专家—一握手告别,目送着他们离去。

  胡耀邦接见核科学家,从核弹到核电,科学家们找到了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

  1986年1月21日, 胡耀邦接见了来自我国核工业部的十位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同部长蒋心雄、副部长陈肇博一起,兴冲冲地走进了中南海怀仁堂的后厅。他们之中,有白发盈头的核化工学家姜圣阶、核物理学家王涂昌,有中年高级工程师和科学家刘兴忠、闵耀中、huáng齐陶、于敏、连培生、钱皋韵、吕得贤、孙科训。年长的已近八旬,年轻的也有半岁。在既往三十年的漫长岁月中,他们和他们的伙伴、同事们奋战在风雪荒原和戈壁滩上,为创建我国的核工业体系、研制战略核武器、和平利用核能,建立了卓越的功勋。现在,大家称之为核工业的创业时期已经过去了,国家进入了“七五”计划建设时期,核工业战线上的三十万职工也以更加奋发的姿态,开始书写核工业创业史的新篇——和平利用核能的篇章。

  和平利用核能的方面很广,究竟应该向哪个方向使劲呢?正在这时,传来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要同科学家、专家们直接晤商的消息。科学家们高兴极了,带着准备好的建议,来到了中南海。

  科学家们刚刚在怀仁堂后厅落座,胡耀邦、方毅、李鹏、杨尚昆、郝建秀等就走了进来。蒋心雄部长向领导人—一介绍核专家们。

  亲切的问候之后,大家聚拢来合影留念。胡耀邦、杨尚昆走过去拉着姜圣阶和王法昌的手说:“年纪大的同志请前面坐!”

  座谈会在活泼、亲切的气氛中开始了。胡耀邦说:“核工业战线上的同志们是为党、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宝贵贡献的。在同志们的努力下,研制成功了核武器,增qiáng了国防力量;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核工业体系;有了一支素质好的核工业队伍。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全国人民,是不会忘记你们所作的历史的、光辉的贡献的!”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5/4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